缩略图

矿山尾矿库库区防渗设施设计要点

作者

曹阳 肖阳

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18

引言

矿山尾矿库作为重要的环保设施,其防渗系统设计直接关系到周边生态环境安全。当前尾矿库渗漏问题频发,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亟需优化防渗设施设计标准。通过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防渗材料的性能要求与结构组合方式,探讨库区防渗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和实施要点,为尾矿库建设提供科学的设计依据和技术支撑。

1 尾矿库库区基本状况

尾矿库作为矿山生产的必要配套设施,其库区地质条件和环境特征直接影响防渗系统的设计实施。库区选址多位于山谷或低洼地带,地形上呈现三面环山的半封闭特征,这种地形在提供天然坝址优势的同时也带来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库区地基通常由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或风化基岩组成,存在渗透性差异大、承载力不均等问题,需要针对性处理。库区水文特征表现为地下水位季节性波动明显,周边可能分布有泉眼或渗流带,这对防渗系统的水力梯度设计提出特殊要求。尾矿浆体的物理化学特性随矿石种类和选矿工艺而变化,其酸碱度、颗粒级配和溶质成分都会影响防渗材料的选择标准。气候条件方面,降雨量、蒸发量和冻融循环等气象要素直接影响防渗系统的耐久性设计参数。周边生态环境敏感度是重要考量因素,当库区临近水源保护区或生态脆弱区时,防渗标准需相应提高。库区使用年限跨度大,从运营期到闭库后的长期维护阶段都对防渗系统性能保持有持续性要求,这种全生命周期特性需要在设计中充分体现。由于多维度因素的交叉影响,使得尾矿库防渗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库区状况全面把握的基础上。

2 矿山尾矿库库区防渗设施设计要点

2.1 单层防渗结构设计

单层防渗结构设计需要根据库区地基特性和尾矿特性选择适宜的防渗材料,黏土防渗层要考虑其压实度、渗透系数和抗干缩开裂性能,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含水率和分层碾压质量。土工膜防渗层设计要重点考虑膜材的力学性能和环境适应性,针对紫外线辐射、化学腐蚀和机械损伤等因素选择合适厚度和材质的膜材,接缝处理采用双焊缝检测确保连续性。混凝土防渗层适用于需要较高结构强度的区域,其配合比设计要考虑抗渗等级和抗腐蚀要求,设置合理的变形缝和止水构造防止温度应力导致开裂。单层结构设计中边坡过渡区的处理尤为关键,需要设置锚固沟和缓冲层来保证防渗层的整体性,库底与边坡的连接部位要采用圆弧过渡避免应力集中。针对可能的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防渗层要预留一定的变形适应能力,在计算厚度时考虑长期蠕变影响,重要部位可设置加强层提高可靠性。

2.2 复合防渗结构设计

复合防渗结构通过材料组合发挥协同效应,黏土 - 土工膜复合结构设计中,黏土层既作为保护层又提供辅助防渗功能,其厚度确定要考虑施工机械作业的影响,土工膜铺设要在黏土达到最优含水率时进行以保证密贴。土工膜 - 膨润土垫 (GCL) 复合结构适合在基础条件较差的区域应用,设计时要处理好膨润土水化膨胀与膜材拉伸的协调关系,接缝处采用搭接加覆盖的复合密封方式。多层土工布 - 土工膜 - 排水网复合结构适用于高标准的防渗要求,各功能层的排序和厚度配置需要经过水力计算验证,重点处理好层间摩擦和界面稳定性问题。复合结构的过渡区设计要采用台阶式搭接或锯齿形连接,确保不同材料间的可靠衔接,在坡度变化处设置防滑措施防止层间错动。

2.3 防渗结构的排水设计

防渗系统排水设计对保障其长期有效性至关重要,底部排水层要合理设计反滤结构,按颗粒级配要求设置土工布滤层和砂石排水体,既保证渗滤液顺利排出又防止细颗粒流失。边坡排水系统采用纵向与横向结合的网状布置,排水盲沟的间距根据入渗量计算确定,转折处设置集水井便于检修清理。防渗层下的排气系统需要专门设计,通过排气管网及时导出滞留气体,避免气胀现象破坏防渗层完整性。地表截排水沟要环绕库区周边布置,断面尺寸根据汇水面积计算,入口处设置沉砂池减少固体物质进入排水系统。排水系统与防渗层的衔接部位要做强化处理,采用预埋式止水环或柔性连接件等专用构造,确保连接处不形成渗漏通

道。

3 矿山尾矿库库区防渗设施的施工与监测

3.1 施工工艺与流程安排

防渗设施施工需要严格遵循分区、分层的顺序原则,基础处理必须先行完成,包括清基、压实和整平等工作,对软弱地基采取换填或强夯等措施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土工膜铺设采用专用设备展开,保持自然松弛状态避免应力集中,焊接作业时严格控制温度、速度和压力三要素,每条焊缝均进行气密性检测并做好编号记录。黏土防渗层施工重点把控含水率和压实度指标,采用网格法分层填筑,每层完成后立即进行质量检测,不合格区域坚决返工。特殊部位施工如管道穿墙、转角连接等要编制专项方案,采用定制预制件或现场成型工艺确保结构连续性,关键节点实行样板引路制度。施工流程安排要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避免在雨雪天气或极端温度条件下进行关键工序,现场储备应急材料应对突发情况。

3.2 监测系统的布置规划

监测系统布置需要覆盖防渗设施的全域和全生命周期,库底监测网络按网格状布置渗压计和位移计,重点区域加密测点密度,边坡部位沿高程分层设置监测断面。地下水观测井沿库区周边呈放射状布置,上游侧重监测入渗影响,下游侧重监控防渗效果,井深要穿透可能受影响的含水层。土工膜渗漏检测系统采用电极法或光纤传感技术,在膜下布置检测网络,能够定位微小渗漏点的具体位置。地表变形监测综合运用GNSS、测量机器人和 InSAR 等技术手段,建立立体监测体系捕捉不均匀沉降迹象。监测设备的选型要考虑库区恶劣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电源供应采用太阳能结合蓄电池的方案,数据传输采用有线与无线混合组网确保可靠性。

3.3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监测数据管理建立专业分析平台,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处理和可视化展示,通过时程曲线、等值线图等形式直观反映设施运行状态。渗压数据分析采用空间插值方法生成压力场云图,结合地下水流模型识别异常渗流区域,对压力突变点进行重点核查。变形监测数据通过累积位移量和变化速率两个维度进行评估,建立预警阈值体系,当数据超限时自动触发报警机制。渗漏检测信号经过滤波降噪处理后进行模式识别,区分真实渗漏与干扰信号,利用三角定位原理确定渗漏点坐标。建立监测数据与库区工况的关联分析模型,考虑降雨、水位变化和尾矿排放等影响因素,准确判断数据异常的原因性质。数据分析结果形成定期评估报告,作为设施维护决策的依据,重大风险隐患要组织专家制定处置方案。

4 结束语

矿山尾矿库防渗设施设计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尾矿特性和长期稳定性要求,采用多层复合防渗结构并严格把控施工质量。通过优化材料组合和节点处理工艺,可显著提升防渗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未来应加强新型防渗材料的研发和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为尾矿库环境风险防控提供更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朱全政 , 葛佳亮 , 刘晓超 , 曹凤波 , 李梦姣 , 路晓卫 . 地浸铀矿山蒸发池防渗结构优化建议[J]. 铀矿冶,1-7.

[2] 甘泽 , 冯小川 , 何瑞 , 杨荟颖 , 吴显航 . 岩溶地区水库库区渗漏勘察及防渗处理研究 [J]. 城市勘测 ,2025,(01):206-209.

[3] 严明康 . 复杂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治理技术 [J]. 世界有色金属 ,2025,(02):157-159.

[4] 齐小丹 , 孙雷 , 张连强 . 矿山尾矿库库区防渗设施设计要点[J]. 矿业工程 ,2024,22(05):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