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马赛克艺术在幼小衔接阶段劳动教育中的有效实施路径

作者

施淳

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市相城区湘城中心幼儿园 215138

引言

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从幼儿园迈向小学的关键过渡时期,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劳动教育作为这一阶段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责任感以及实践创新精神。然而,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往往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难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马赛克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色彩斑斓、材料多样、创作灵活的特点,为幼小衔接阶段的劳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将马赛克艺术巧妙融入劳动教育中,幼儿不仅能够在动手创作过程中提升劳动技能,还能在艺术的熏陶下培养审美能力与创新思维,为顺利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做好全方位准备。

一、马赛克艺术在幼小衔接劳动教育中的实施路径

(一)材料认识与准备

在开展马赛克艺术活动之初,引导幼儿认识丰富多样的马赛克材料是首要任务。马赛克材料涵盖玻璃、陶瓷、石材等多种材质,每种材质都具有独特的质地、色彩与光泽。教师可以为幼儿展示不同材质的马赛克样本,让他们通过观察、触摸,直观感受材料的差异。例如,玻璃马赛克表面光滑、色彩鲜艳且具有透明感,能在光线下折射出绚丽光芒;陶瓷马赛克质地较为坚硬,颜色丰富且稳定性强;石材马赛克则具有天然质朴的纹理与质感。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组织幼儿参与材料的准备工作。教师提前收集各类废旧的马赛克材料,如废弃瓷砖的边角料、不再使用的玻璃饰品碎片等,让幼儿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在分类过程中,幼儿需要依据材料的材质、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区分,这一过程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二)作品设计与创作

鼓励幼儿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进行马赛克作品的设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主题引导,如动物世界、美丽的花园、我的家等,让幼儿围绕主题构思自己的作品画面。在设计过程中,幼儿需要思考如何运用不同颜色、形状的马赛克材料来表现主题元素,如用黄色和黑色的马赛克拼接出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用五彩斑斓的马赛克组合成绽放的花朵。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还提升了他们的色彩搭配与构图能力。进入创作环节,幼儿要将设计转化为实际作品。他们首先需要在底板上勾勒出作品轮廓,随后小心翼翼地涂抹胶水,将挑选好的马赛克材料按照设计方案逐一粘贴。由于马赛克材料通常较小,这一过程要求幼儿具备较高的手眼协调能力与耐心。在粘贴过程中,幼儿可能会遇到材料不易固定、颜色搭配不协调等问题,此时教师应给予适当引导与帮助,鼓励幼儿积极尝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创作过程,幼儿全身心投入,专注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同时也在劳动中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乐趣。

(三)成果展示与分享

当幼儿完成马赛克作品后,组织成果展示活动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教室或幼儿园公共区域设置专门的展示区,将幼儿的作品精心陈列出来,如悬挂在展示墙上、摆放在展示架上。展示区的布置可以富有创意,结合作品主题营造相应氛围,如围绕“动物世界”主题的作品展示区,可布置一些动物玩偶与仿真植物,增强展示效果。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幼儿向同伴、老师以及家长介绍自己的作品。幼儿需要清晰地阐述作品的主题、创作思路以及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同时,通过倾听其他幼儿的分享,幼儿能够相互学习、交流经验,拓宽思维视野,进一步提升审美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为幼小衔接阶段的社会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马赛克艺术在幼小衔接劳动教育实施中的要点

(一)材料与主题的适宜性选择

针对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在材料选择上,要确保安全性与易操作性。避免选用边缘过于锋利、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优先选择质地相对柔软、无尖锐边角的马赛克材料,如泡沫材质或经过打磨处理的陶瓷、玻璃马赛克。材料的大小也应适中,方便幼儿抓握与操作。在主题选取方面,要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与兴趣爱好。幼儿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充满好奇,对熟悉的事物有着独特的感知与理解。因此,像“我的幼儿园”“我喜欢的玩具”“美味的食物”等贴近生活的主题,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更好地将劳动与生活相结合,提升劳动教育效果。

(二)活动氛围的营造

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且富有创意的活动氛围,是保障马赛克艺术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室环境的布置应充满艺术气息,可张贴一些著名的马赛克艺术作品图片,摆放一些简单的马赛克工艺品,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引导与鼓励至关重要。以温和、积极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如“你这个想法真独特,一定会创作出非常棒的作品”“没关系,我们一起想想办法,肯定能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缓解幼儿可能产生的紧张情绪,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放松地投入到劳动创作中,充分享受马赛克艺术带来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教育活动。

(三)家园合作的推动

家园合作在幼小衔接劳动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园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马赛克艺术活动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实施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与成长。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马赛克创作材料,如废旧的彩色纸片、塑料片等,鼓励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创意拼贴。同时,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创作主题,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为创作积累素材。在幼儿完成作品后,给予肯定与鼓励,与幼儿共同分享创作的喜悦。通过家园紧密合作,为幼儿创造一个连贯、统一的劳动教育环境,使幼儿在幼儿园与家庭中都能持续地参与马赛克艺术活动,不断提升劳动技能与综合素养,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

三、总结

马赛克艺术在幼小衔接阶段劳动教育中的有效实施,为幼儿的成长开辟了一条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新路径。通过材料认识与准备、作品设计与创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一系列实施路径,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深入了解马赛克艺术,全面提升了劳动技能、审美能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多方面素养。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材料与主题的适宜性选择、积极营造良好活动氛围以及大力推动家园合作,是确保马赛克艺术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春良 , 蒙姣妮 , 黄艳兰 . 劳动教育幼小衔接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 [J]. 科学咨询 ,2024,(08):232-235.

[2] 李丽红 , 章双蝶 . 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J]. 科学咨询 ,2023,(20):191-193.

[3] 李鲁琳 . 幼小衔接背景下有效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探究 [J].亚太教育 ,2022,(19):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