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高中物理学科育人实践
朱舰宇
福建省 厦门市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361009
一、构建科技情境,实现学科育人
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科技角度出发,构建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营造趣味、生动的课堂氛围,也能满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以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重力与重心”课程教学为例,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同时也能对重心有所了解。基于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设计“地球的重力与重心”情境。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搜索与课程有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与学习,了解重力与重心的概念。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情境问题,如“地球的重力是多少”“地球的重心在哪里”等,让学生通过交流探讨,产生“重力与重心”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利用VR、AR 技术,构建虚拟、真实的地球模型,营造趣味、生动的探究氛围,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探讨“地球的重力与重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动手实践等能力,实现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最后,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采集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的各类数据用于分析与评价,帮助学生及时找出自己在学习、探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升课程学习深度,为高中物理学科育人提供支持。教师通过构建科技情境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营造深度探索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创新创作方面的能力,实现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1]。
二、设计生活议题,促进学科育人
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议题的设计出发,通过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深度,也能构建物理高效课堂,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以鲁科版 2019 高中物理“摩擦力”课程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通过实践研究的方式,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基于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设计一些探究议题。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生活中有哪些滑动摩擦力现象”的议题,引入行走、推箱子、刹车等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根据议题,开展探究分析,更好的认识生活中滑动摩擦力现象,为后续的深度探究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可以设计“生活中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议题,引导学生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所受压力等角度开展探讨交流,并结合一些生活案例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程知识。再次,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设计计算型议题,提供学生一些数值,让学生在议题探究过程,使用公式进行计算,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滑动摩擦力知识,也能提升计算公式的应用能力。最后,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选择实验探究的议题,如“鞋底的花纹设计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合作探究,通过对不同鞋底的花纹的摩擦实验,了解底的花纹设计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课程知识点,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教师通过设计生活议题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拉近生活与教育的距离,也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转化,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对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大有帮助[2]。
三、引入项目任务,推动学科育人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项目化学习角度出发,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情规律,设计循序渐进的项目化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课程知识点,也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对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大有帮助。以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人类对太空的不懈探索”课程教学为例,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知道天文知识在科学研究、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基于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项目化任务设计出发,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首先是项目任务一,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及发展;该项目任务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从历史角度搜索一些图片、史料,引导学生观察、学习,提升对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及发展的认识。其次是项目任务二,天文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中的广泛应用;该项目任务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规律,让学生自主选择天文知识进行探讨,如引力、相对论等,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使学生能完成项目任务。最后是项目任务三,展望未来人类对太空的发展;该项目任务中,教师可以借助当前一些知识、技术的应用趋势,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同时教师也可以从思政角度,引入一些话题,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能树立国家观,为国家科技、太空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教师通过项目化任务的设计,不仅能分解课程知识点,也能始终突显学生的主体身份,引入跨学科知识带领学生探讨交流,有助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3]。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成为关键。为此,文章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如构建科技情境、设计生活议题、引入项目任务。希望上述探讨与分析能为高中物理学科育人提供参考,构建实效化课堂,满足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焱 , 秦笑春 , 夏季云 . 指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高中物理学科育人实践 [J]. 全球教育展望 ,2025,54(04):150- 160.
[2] 任浩军 . 学科育人视域下高中物理学科活动的开发与实践 [D].杭州师范大学 ,2023.
[3] 范泽林 , 王长江 . 课程思政:高中物理学科育人的新进路 [J]. 中小学班主任 ,2021,(22):33-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