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数学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融入路径研究
张新月
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化皮溜子镇中心小学 067600
中华传统数学文化并非抽象的历史概念,而是凝结在古算典籍、传统算具与生活实践中的鲜活智慧。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初步成型、文化认同感开始萌芽的关键期,将中华传统数学文化融入这一阶段的德育,不仅能为德育内容注入文化元素,真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能通过具象的数学文化符号让学生在触摸数学史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民族智慧的厚重,逐步建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传统数学文化与小学德育的契合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中华传统数学文化中,数学家们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展现出的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精神,与小学德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目标高度契合。例如,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时,经过无数次的精确计算和反复验证,这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能够激励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小学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数学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辉煌的成就和独特的魅力,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在世界数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和本民族的文化。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德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中华传统数学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思想,能从多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例如,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数学故事和数学家的事迹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的训练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中华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路径
1、课堂教学层面。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以中华传统数学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包括数学文化讲座、数学故事会、数学游戏活动、数学文化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数学文化,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与中华传统数学文化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文化。例如,在教学“分数”这一概念时,可以引入中国古代的“均输”问题,让学生了解分数在古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最后,教师可以以中华传统数学文化为背景,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制作古代计算工具,如算盘、圭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还可以组织学生研究中国古代的“勾股定理”,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和应用实例。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与创新能力,通过亲身参与,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数学文化的魅力,并在实践中感悟其中蕴含的德育思想,从而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2、校园文化建设层面。首先,数学文化节是一种集中展示和传播数学文化的有效形式,通过举办竞赛、表演等活动,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升其德育素养。例如,在文化节期间组织“古代数学名题挑战赛”,选取诸如“鸡兔同笼”等经典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古代数学智慧的同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通过编排与数学文化相关的舞台剧或短片表演,如再现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激发其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成立数学社团并定期开展与传统数学文化相关的探究与创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例如,社团可以围绕“从天平到杆秤”的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制作天平与杆秤的过程,深入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通过此类活动,学生不仅能加深对传统数学文化的理解,还能在团队合作中锻炼沟通与协作能力,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家庭与社会协同层面。首先,家长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其对中华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德育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家校合作的成效。因此,在家长会上教师向家长宣传这一理念的重要性显得尤为关键。教师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传递中华传统数学文化中蕴含的德育价值,例如古代数学家的严谨治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等内容,从而提升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重视程度;还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展示如何通过数学文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使家长更加直观地理解其实际意义,这种宣传不仅能够增强家长的支持力度,还能为后续的家校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家庭实践活动是将中华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德育的另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制作传统数学玩具或参与相关的手工活动,孩子能在实践中感悟数学文化的乐趣与价值。例如,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制作古代计算工具,如算盘、七巧板等,让他们在动手过程中了解这些工具的历史背景和使用方法;还可以设计一些与传统数学名题相关的探究活动,如还原《九章算术》中的分数运算规则,让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总之,中华传统数学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融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课程融合、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家庭与社会协同等多种路径,可以有效地将中华传统数学文化与小学德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和多元的学习体验。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更能够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文化认同感的增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中华传统数学文化与小学德育的融合方式,充分发挥其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麦丽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班主任 ,2024(14):76-78.
[2] 高文豪 .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策略探究 [J].科学咨询 ,2020(1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