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路径

作者

黄诗思

重庆市合川区花果小学 重庆合川 401520

引言:

小学生学习英语课程内容时,为助力学生逐渐形成英语核心素养,教师可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活动的现实路径,使得学生在形成跨文化意识的同时能够始终坚持民族文化本位意识,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学习实力与素质。

一、研读教材,融入文化素材,丰富文化内涵

为能够基于英语教材内容支持,不断丰富文本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助力学生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最近发展区,同时需要研读教材内容,找准民族传统文化素材融入的切入口,从而使得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文本的文化内涵,了解到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例如,小学英语“How Many New Books Do You Have?”教学时,教师为能够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灵活渗透到教材文本中,助力学生在文本阅读思考过程中联想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此,教师需要对教材文本进行研读,准确把握文本的教学关键点,从而找准教学切入口,融入相适宜的传统文化素材。

鉴于本节内容主要围绕“你有多少本新书呢?”展开,教师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可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拥有哪些传统文学作品,如《论语》《三字经》《中国神话故事》等。为能够基于良好的文本阅读环境,对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进行熏陶,教师可组织学生们分享交流,阐述自己阅读古典书籍后,对中华文明有着怎样的理解与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推进小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鉴于小学生英语知识储备有限,教师可推荐英文绘本书籍,并选择相应的传统文化专题,让小学生在自主阅读探究中,丰富英语知识储备,并逐渐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故事。

二、主题教学,挖掘传统文化,优质资源整合

小学英语教师可突出英语单元主题教学,聚焦教材单元的主题核心思想,挖掘教材中隐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据此进行灵活拓展延伸,对课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围绕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诉求进行资源推送,辅助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主动探究[2]。

例如,重大版小学英语教学“He Has a Funny Face”相关内容时,为使得小学生能够基于教材文本的阅读思考,将所学内容进行迁移输出,不断提升自我的英语学习水平。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时,可研读教学内容,展开主题教学引导,并围绕教学主题挖掘有关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小学生学习提供支持。

通过对本单元教学内容“He Has a Funny Face”分析可知,该单元内容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描述人物外貌的词汇,不断提升学生的词汇组织表达能力。其次是学习使用文本中的新句型,利用新句型进行人物外貌描写。为促使学生在学习新课内容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礼仪意识,使用合适的词汇描写他人外貌,避免对他人外貌指指点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体现的是相互尊重、相互平等,不可随意指摘他人的不足。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契合学生的学习诉求,对课内外有关礼仪文化、人物外貌描写的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在英语文本阅读教学时,不断启发并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因相貌而区别对待。基于英语主题教学引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再取笑他人的外貌,或者是给别人起外号,因为上述举措都会伤害到小学生的心灵,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实践探索,传统文化体验,认同民族文化

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时,为能够促使学生认同民族文化,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应不断深化学生的文化体验,使其感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达到此目标,教师可基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真实学情,设定趣味多元的实践探索任务,让小学生组成“文化探究小组”,在探索中搜集更多的传统文化素材,并进行相应的文化体验,使得学生对有关文化思想产生共鸣,不断提升小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例如,在进行重大版小学英语“Happy New Year !”相关内容的教学时,为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教师可设定传统节日实践探索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了解更多传统节日,从而在传统文化体验中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为例,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融合策略,旨在说明此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提高小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应不断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紧扣教材大纲要求与学生的真实学情,推动核心素养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萍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路径 [J]. 英语教师 ,2025,25(7):82-85.

[2] 林晓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索[J].教师 ,2025(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