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使用不当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及改进措施探讨
聂红影
鱼台县李阁镇政府 身份证号:370827197707072825
引言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是作物生长的基础载体,它的好坏直接关乎作物产量和品质。近些年,因为化肥滥用造成的土壤退化以及作物减产现象逐渐凸显出来,有关研究指出,不合时宜的施肥行为不仅造成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还会妨碍作物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农户经济收益,深入探究土壤肥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良途径,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系统分析,并试图给农业生产实践给予科学根据和决策参考。
1 土壤肥料施用不当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1 养分失衡致使作物生长受阻
土壤养分失衡的主要表现就是营养成分之间的比例不协调,一些农户在施用化肥的时候常常只是重视氮、磷、钾这些大量元素的添加,对于锌、铁、锰这类微量元素却不太在意,这样一种单一的施肥方法很容易造成土壤养分出现积累性过剩或者严重缺乏的情况,这就会给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的影响。比如缺锌,它常常表现出的症状就是叶片褪绿变黄、叶子边缘卷曲以及植物生长缓慢等现象,最终会大幅度降低作物的产量,养分失衡还会让作物的抗逆性能变差。在干旱或者病虫害侵害的情况下,作物更容易受到伤害,从而限制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养分失衡持续下去,不但会影响作物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会给农户带来经济收益上的风险。
1.2 土壤退化与肥力下降
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会致使土壤退化、肥力下降,过量施用化肥容易引发土壤酸化、盐渍化等状况,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削减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长时间大量使用高氮肥料,土壤的 pH 值会一直下降,从而制约有机质的分解和微生物的活动,缩减生物种类,减小土壤肥力。错误施肥会造成重金属或者有机污染物在土壤里堆积,给生态系统的稳定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会约束作物产量的提升,这样的土壤退化既会影响当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又会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潜在危险,要想保证土壤健康和长远的利益,就务必加大科学施肥技术的研发和推行力度。
1.3 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
过度施肥会致使养分通过地表径流或者地下水流失,并且诱发水体富营养化情况,促使藻类繁殖过多,打乱水生生态系统的秩序,如此一来,不但危害水质安全和水生生物的存活状况,也许还会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的健康,再加上农药和化肥协同运作,使得土壤与水体中污染物积累增多,环境不断变坏。生态系统失衡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加速生物种类减少。为了达到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科学施肥就非常重要,很紧迫。
2 土壤肥料使用不当的改进措施
2.1 科学施肥与养分管理
为了应对因养分失衡而导致的问题,农业人员迫切地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化的施肥体系,并且完善相关联精准化的养分管理机制。首先要依靠土壤检测技术把采集而来的样本当作研究对象,开展较为全面的分析作业,进而准确测定出其中各种养分含量以及pH 数值之类的信息要素,这样一种方式可将土地整体性质予以全面评判,在此条件下能够有效为制定相应个性化施肥计划赋予可靠的数理依据作为依托。据相关学术资料表明,在适宜的pH 范围通常处于 6 点到6.5 段位左右,在此区间之下大部分种属类目下的植株会更加容易吸收所给养料,在农户种植过程当中根据每一种作物自身生长发育状况,有把握地去挑选合适的化肥品种及其用量分配量,进而实现最大化效益资源用途的目标。比如小麦,它生长之初的时候对氮素的需求比较高,不过到了抽穗期以后却要明显加大磷、钾等元素的供应量,借助分段施用的施肥办法,可以准确对应作物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有效地解决一次性施肥造成的养分失衡状况,推广复混肥以及缓释肥的使用很有必要。这些肥料包含多种养分,而且具备持续释放的特点,这样就削减了频繁追肥所引发的麻烦,而且还可以按照作物的生长周期来动态调整养分的供给,从而极大地改善肥料的利用效率。
2.2 土壤改良与保肥技术
关于土壤退化、肥力下降的状况,要创建起科学又系统的土壤改良体系,农户可施用有机肥料来改良土壤结构,优化养分供应情况,各种各样的有机物料,包含农家肥、堆肥以及绿肥,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以极大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透气性,同时还能加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力以及养分循环速度。通过相关研究显示,在合理施加有机肥料之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往往会增长15%到 20% ,进而极大地改善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养分调整能力。轮作以及间作等技术也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通过恰当安排不同农作物的根系特点和养分需求,一方面能避免土壤养分被耗尽的风险,另一方面还能促使土壤生态系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玉米与大豆轮作模式能够明显改善土壤氮素利用效率,其关键在于大豆根瘤菌固氮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土壤氮素供应状况,覆盖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技术可以在田间地表铺设有机物料层,可以抑制水分蒸发,防止土壤侵蚀,而且还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改善综合肥力水平。
2.3 环境友好的施肥策略
就土壤退化和环境污染而言,农业从业者需要创建起生态友好的施肥体系,依靠精准施肥技术,把智能农情监测设备(如无人机)和现代传感装置(如土壤湿度传感器)融合起来,就能做到对农田的动态管理,而且可以依照即时的数据来改良施肥方案。借助土壤湿度传感器获取的高精度信息,农户就能准确地判定施肥的最佳时间以及用量,这样就可以明显削减化肥的施用量及其频率,有关研究显示,精准施肥能增进肥料利用效率20%40% ,推广生物有机肥和生态复合肥料的使用很有必要,这些新式肥料既能满足作物生长所须要的养分,又可以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加强其固碳减排的功能。合理施用生物肥料可使作物增产 15%-30% ,要削减养分外流,减轻环境破坏,就应科学安排施肥时点和方法,不宜选在降雨或刮风的时候,比较理想的施肥时段是早晨或者傍晚,这时候土壤略微潮湿而且气温比较低,这样做可以削减氮素之类的养分流失,采用这样的生态友好的管理手段,既能明显改善农作物产量,又能有效地守护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结语
总之,本研究主要聚焦土壤肥料管理错误如何影响农作物收成及改善之道,不合理施肥会扰乱土里营养成分,而且也许造成酸化、盐渍化这样的生态环境难题,这些因素都会严重阻碍农作物的成长和收成数量,过多施加化学肥料加大了养料流掉和污染水质的风险,这对生态稳定形成干扰。要想增强作物收成和品质,务必形成正确的施肥系统并执行恰当的土壤改变、精确施肥、有机物添加、优质肥料使用这些都是关键的技术依靠点,通过改进养料调节策略和革新施肥技术,农户就能满足农作物的养料需求并削减对环境的污染,做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推动科技转化加速,给农民技术培训,给予专门服务,这是提升土壤资源应用率和农业生产功效的关键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华, 李四光, 王小明. 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5):123-132.
[2] 刘艳, 赵强, 杨丽.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改良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3, 49(2): 2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