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生物课程中生命观念的内涵解读与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张秋霞

山东省成武县教学研究室

引言

初中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生命的认知尚显浅显,而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涉及很多关于生命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重要学科。但传统的生物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虽然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生物学知识,但缺乏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因此,如何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成为当前生物教师生物研究的课题。

一、生命观念的内涵解读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生命观念是从生物学视角,对生命的物质和结构基础、生命活动的过程和规律、生物界的组成和发展变化 生物与环境关系等 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是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的提炼和升华,是理解或 生物学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思想方法。生命观念主要包括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 遗传进化观、生态观等[1]。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生命观念不仅是对生物学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理解, 更是 种深入骨髓的思维方式,它引导学生从生命的本质出发,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去理解生命的意义,以此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生物课程中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结构与功能观

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促进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整体认知[2]。同时,教师应结合生活故事,将抽象的生命科学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生命的结构与功能,加深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以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接着,提问学生:为什么树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与树叶的结构有什么关系?促使学生能主动观察树叶的结构,思考光合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发现树叶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而树叶的表皮细胞、气孔等结构,也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结合生活故事,将光合作用的知识具象化。如,在野餐时享受阳光和美食一样,植物也在利用阳光进行着自己的“美食”制作——光合作用。它们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为自身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能量和物质。由此可见,教师利用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还能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整体认知。

(二)借助问题驱动,感悟物质与能量观

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与物质与能量相关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感悟生命活动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物质与能量观,又能提升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整体认知和尊重[3]。

以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为例,教师提问学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哪些原料?这些原料是如何进入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和氧气,对植物自身以及整个生态系统有何重要意义?”“在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是如何进行转化和传递的?”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促使学生能认识到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在生命活动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物质与能量变化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质与能量观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利用这样的问题驱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生物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三)设计项目活动,理解进化与适应观

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生物特征的变化及其适应性特征的形成,在初中生物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与生物进化与适应相关的项目活动[4]。如此,不仅能让学生体验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进化与适应观。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生物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以此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以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植物进化小剧场”的项目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扮演不同地质年代的植物,从藻类开始,逐步“进化”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植物形态的变化,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进化动力。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植物的关系,如砍伐森林、污染水源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的生存和进化。由此可见,教师利用这样的项目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进化与适应观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借助问题驱动、设计项目活动等方式,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还能实现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深度理解和热爱。因此,未来初中生物教育中,为有效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推动生命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哲.生命观念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4,(26):123-125.

[2]龚智国.初中生物课程 策略[J].华夏教师,2024,(25):120-122.

[3]孙胜祖.核心素养下初中 的 “生命观念”[J].天津教育,2024,(24):150-152.

[4]张万香.初中生物课程中生命观念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