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S- 3 级列控系统故障诊断与可靠性分析
朱广志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电务段 北京 100070
1 CTCS-3 级列控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1.1 系统组成
CTCS-3 级列控系统由车载设备、地面设备与通信网络三部分构成:
车载设备:包括车载主机(集成安全计算机、DMI 人机界面)、应答器信息接收模块(BTM)、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单元(TCR)、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车载主机作为核心处理单元,负责数据融合、控制指令生成与故障自检。
地面设备:涵盖无线闭塞中心(RBC)、应答器组、ZPW-2000 轨道电路、GSM-R 基站、车站联锁系统等。RBC 通过无线通信向列车发送行车许可(MA),应答器提供定位基准信息,轨道电路完成列车占用检测与完整性检查。
通信网络:基于 GSM-R 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车载设备与 RBC、TCC(列控中心)之间的实时双向数据传输,支持列车位置报告、速度信息上传与控制指令下发。
1.2 系统功能
CTCS-3 级列控系统通过以下功能保障列车安全运行:
列车定位与测距:结合应答器定位与速度传感器积分,实现列车位置与行驶距离的精确计算,定位误差小于± 2 米。
速度控制与防护:根据地面提供的线路参数、前车距离与进路状态,生成目标距离连续速度控制曲线,实时监控列车速度,超速时触发制动干预。
行车许可管理:RBC 根据列车位置、前方闭塞分区状态与联锁条件,动态计算并发送行车许可,确保列车运行间隔符合安全要求。
降级运行模式:当无线通信中断或车载设备故障时,系统自动切换至CTCS-2 级后备模式,利用轨道电路与应答器信息维持基本控制功能。
2 CTCS-3 级列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2.1 故障类型与特征分析
CTCS - 3 级列控系统故障主要划分为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以及通信故障这三类。
硬件故障方面,涉及多个关键部件。速度传感器作为获取列车速度信息的重要装置,一旦出现故障,会影响系统对列车运行状态的准确判断;BTM 通信中断会阻碍列车与地面设备间的关键信息交互;DMI 黑屏则使得司机无法直观获取列车运行相关指令与信息,严重影响操作。
软件故障主要表现为控制算法错误,这可能导致列车运行控制指令不准确,以及数据解析异常,使系统无法正确理解和处理接收到的数据,进而影响整个列控系统的稳定运行。
通信故障涵盖 GSM - R 网络中断,会切断列车与地面控制中心等的通信联系,还有 RBC 与 TCC 通信异常,也会干扰列车运行控制流程。
2.2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故障诊断方法
传统故障诊断依赖单一传感器数据,易受噪声干扰与故障模式耦合影响。本文提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故障诊断框架,通过整合车载设备状态数据、地面设备监测信息与通信网络性能指标,提升故障检测准确率与定位精度。
2.2.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车载设备数据:采集 DMI 故障记录、速度传感器输出、BTM 通信状态等,通过卡尔曼滤波消除噪声干扰。
地面设备数据:从RBC 维护终端获取行车许可发送记录、TCC 联锁状态,结合轨道电路占用检测结果,构建地面设备状态矩阵。
通信网络数据:监测GSM-R 信号强度、数据包丢失率与延迟,利用傅
里叶变换分析频谱特征,识别网络拥塞或干扰。
2.2.2 故障特征提取与分类
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与分类:
特征提取:利用小波变换提取速度传感器信号的时频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PCA)降低数据维度。
故障分类:构建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模型,以车载设备状态、地面设备响应与通信质量为输入,输出故障类型(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通信故障)与位置(如车载、地面、网络)。
2.2.3 故障定位与决策
结合故障分类结果与系统拓扑结构,运用贝叶斯网络开展故障定位工作。首先构建贝叶斯网络,选取车载主机、RBC、GSM - R 基站等关键要素作为节点,以通信链路充当连接边,并精心定义条件概率表(CPT),以此清晰描述节点间的依赖关系。接着进行故障传播分析,依据输入的故障特征,借助贝叶斯推理精确计算各节点的故障概率,将概率最高的节点确定为故障源。最后提供决策支持,根据所确定的故障类型与位置,针对性地生成维修建议,如重启车载设备、切换备用 RBC、调整 GSM - R 基站参数等。
3 CTCS-3 级列控系统可靠性分析
3.1 可靠性建模方法
采用马尔可夫模型与故障树分析(FTA)相结合的方法,评估系统可靠性指标(如可用度、故障率、平均修复时间):
马尔可夫模型:将系统状态划分为正常、降级、故障三类,定义状态转移概率矩阵,通过求解稳态方程计算可用度。例如,CTCS-3 级系统在GSM-R 网络中断时,可自动切换至CTCS-2 级,此时可用度由主备模式切换时间与修复时间决定。
故障树分析:以“ 列车运行中断” 为顶事件,构建故障树,识别关键子事件(如RBC 故障、轨道电路异常、速度传感器失效),计算顶事件发生概率与最小割集。
3.2 冗余设计与优化策略
为切实提升 CTCS - 3 级列控系统的可靠性,该系统精心采用了多重冗余设计。在硬件冗余层面,车载主机运用双机热备结构,主备机同步运行,一旦出现故障,能迅速自动切换,且切换时间严格控制在小于 100 毫秒,保障列车运行不受硬件故障过多干扰。通信冗余方面,GSM - R 网络采用双链路覆盖模式,主备链路可自动切换,确保通信中断时间小于 2 秒,维持列车与地面间的稳定通信。软件冗余上,RBC 控制算法采用三模冗余(TMR)结构,借助多数表决机制,有效消除单点故障影响,增强软件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系统剖析 CTCS-3 级列控系统结构功能,提出多源数据融合的故障诊断法,用马尔可夫模型与故障树分析评估可靠性,以冗余设计优化提升稳定性。案例验证其能精准检测故障、定位源头、优化指标。未来可探索深度学习处理时序数据提高预测精度、构建数字孪生模型降低测试成本、集成 5G-R 提升通信性能,持续创新保障高铁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船舶主机系统故障诊断中故障树分析法的应用研究[J]. 于卓.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3)
[2]状态监测装载机液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J]. 张卫亮;李飞舟.机床与液压,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