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趣字魔法:小学低年级识字课堂练习创新四策

作者

朱海燕

清远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 广东省清远市 511500

小学低年级是语言发展与识字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识字作为书面语言基础,直接影响阅读兴趣、思维品质与文化素养奠基。此阶段儿童具象思维强,但传统识字练习存在形式单一、脱离语境、忽视差异等问题。"双减"政策要求课堂提质增效,亟需通过趣味性、实效性、差异性、情境化的练习优化实现当堂巩固。基于此,提出四大创新策略:

一、游戏化练习:玩转汉字,点燃兴趣之火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和主要学习方式。将识字目标巧妙融入游戏,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变“ 要我学” 为“ 我要学” ,有效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提升课堂参与度。

1.汉字闯关:设计棋盘式闯关地图(PPT 或实体大图)。学生掷骰子前进,格子对应不同的识字任务:认读、组词、造句、动作猜字、找“ 朋友”(同部首/结构)、形近字辨析等。答对前进,答错或有小“ 惩罚” (如模仿动物叫声)或停留一轮。

如在学习《动物儿歌》单元后设计“ 动物王国大冒险” 。格子包含本单元生字及动物名。任务示例:“ ‘ 蜻’ 字飞到了荷叶上,请你读出它并组词” (认读、组词);“ 模仿‘ 蜘’ (蜘蛛)爬行” (动作理解);“ 找出和‘ 蚂’ (蚂蚁)结构相同的字” (结构辨析)。学生在紧张刺激中反复认读、理解、运用生字,兴致盎然。

2.词语接龙:形式多样。首尾字相接(如:春天 ∴ 天空 空气)、主题接龙(与“ 水” 有关:喝水、河水、泪水)。分组竞赛增强趣味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纠音、引导选词,还可以鼓励学生说出完整句子,强化语境理解。

3.猜字谜:教师根据字形、字义、字音特点创编谜面。如:“ 一口咬掉牛尾巴” (告);“ 两个月亮交朋友” (朋);“ 人在云上走” (会)。也可用肢体动作表演字义或字形(如:表演“ 大” 、“ 小” 、“ 飞” 、“ 看” ),其他学生猜字并组词造句。如教学“ 休” 字时,谜语:“ 一个人靠在木头上,猜猜是个什么字?” 学生猜出后表演“ 休” 的动作(靠在桌子/树上休息),加深理解。

4.捉迷藏/摘星星:将生字卡片藏于教室各处或贴在“ 星星” 卡上)。学生按指令(如:找到带有‘ 扌’ 的生字/摘下读出来并能组词的星星)去寻找、辨认并完成任务。如《春夏秋冬》识字巩固环节,去掉拼音后,将“ 春、风、雨、花” 等生字写在星星卡上贴在黑板高处。学生跳起“ 摘星星” ,摘到后大声读出字音并组词(如“ 春” ∙>′′ 春天” )。正确完成即可获得星星奖励。此活动调动了身体运动,强化了即时认读。

游戏化练习将枯燥的重复转化为有意义的挑战,学生高频次、多角度的生字接触与运用,减轻机械练习负担,提升课堂参与度。

二、情境化练习:回归生活,搭建理解之桥

识字非孤立行为,字义的理解与运用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故事或问题情境,将生字词置于其中练习,能帮助学生建立音、形、义、用的有机联系,加深理解,促进迁移运用,避免“ 识而不解” 、减轻无效记忆负担。

1.模拟生活场景:在教室创设微型超市、动物园、餐厅等场景。准备相关道具(实物、图片、字卡等)。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模拟活动中认读、使用相关汉字进行交流。如学习“ 购物” 相关生字词(买、卖、钱等)。可以布置“ 班级小超市” ,商品(实物或图片)贴上名称标签和价格。学生轮流扮演角色。“ 顾客” 需认读商品标签和价格,用“ 我要买⋯⋯” 、“ 多少钱?” 等句子交流;“ 售货员” 需认读购物清单(含生字词),计算收款。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下,主动认读、理解、运用生字词。

2.故事创编续写:老师提供一组生字词,学生尝试用这些词语编一个简短小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巩固环节,老师可设计:“ 小蝌蚪找到

了青蛙妈妈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用上‘ 池塘’ 、‘ 荷叶’ 、‘ 唱歌’ 、‘ 跳舞’ (新词)和‘ 蝌蚪’ 、‘ 妈妈’ (旧词)来续编。” 学生分组讨论后讲述,在运用中巩固生字词,发展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情境化练习将抽象符号与具体形象、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紧密相连,避免“ 死记硬背” ,赋予生字生命力,促进迁移运用。

三、多感官参与:联动体验,烙印记忆之痕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但感官体验丰富。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官通道协同参与,能全方位刺激大脑,加深记忆痕迹,提高学习效率,使练习过程更生动、更符合儿童学习特点。

1.动手做:用橡皮泥、小棒等材料捏出或摆出生字的字形。尤其适合结构清晰、笔画简单的字。也可以小组合作,用身体姿势组合表现生字的字形(如“ 大” 一人伸展四肢;“ 从” 两人一前一后站立)。

2.开口读:师生合作,根据生字的音、形、义特点编成形近字顺口溜。例:《猜字谜》一课,为了让学生区分“ 清、请、晴、睛、情” 这组形近字,我编了顺口溜:“ 有水方说清(水),有言去邀请(讠),日出天气晴(日),有目是眼睛(目),有心好心情(心)。” 学生拍手诵读,趣味盎然,有效区分。

3.用眼看:教师快速出示生字卡,学生抢答读音或组词。在课前两分钟进行“ 生字快闪” 游戏,快速复习旧字,激活思维。

多感官练习尊重儿童的认知特点,通过多重感官联动,使识字过程立体化、形象化,有效延长注意力,提升记忆效率和学习乐趣,减轻单一感官疲劳负担。

四、分层次练习:精准滴灌,关照个体差异

“ 双减” 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练习适配不同学力学生,避免“ 一刀切” 带来的“ 跟不上” 的挫败感或“ 吃不饱” 的无聊感,减轻隐形负担。

1.目标分层:设定阶梯式练习目标。

基础目标:正确认读生字(音),在图片或简单语境中识别(形义初步联系)。例如:指读生字卡,找出老师读的字。

核心目标:脱离拼音和特定语境认读生字;能用生字组1-2 个常用词;在简单句子中理解字义。例如:看字卡读字并组词;完成填空练习(句子中含生字)。

发展目标:熟练认读并理解字义;能运用生字进行口头造句或简单写话;了解简单的构字规律(如常见偏旁含义)。例如:用 2-3 个生字编一句话或小故事;找出同偏旁的字并说说意思上的联系。

2.内容分层:设计不同难度梯度的练习任务单。

以《小猴子下山》生字(猴、结、满、掰、扛、扔、摘、捧、瓜、抱、蹦、追)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三个不同梯度的任务单:

任务单A(基础):(1) 看图连生字(猴子图片连“ 猴” ,玉米图片连“ 掰” 等)。(2) 听老师读生字,在字卡堆中找出来。

任务单 B(提高):(1) 读生字组词(猴-猴子,掰-掰玉米)(2) 选词填空:小猴子( )了一个玉米。(掰/捧/扔)

任务卡C(拓展):(1) 用“ 扛” 、“ 捧” 、“ 抱” 各说一句话,注意动作对象的不同。(2) 用“ 摘” 、“ 掰” 、“ 扔” 等词说说/写写小猴子下山做了哪些事?

分层次练习承认并尊重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 最近发展区” 内获得成功体验,保护学习自信。

在“ 双减” 背景下,巧妙运用游戏化、情境化、多感官、分层次四大策略,能使识字课堂练习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 趣字魔法场” ,在减负增效中夯实语文根基,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