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应答器传输系统(BTS)优化研究
李佳鑫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电务段 北京 100070
1 引言
高速铁路作为国家战略基础设施,其运行安全与效率依赖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的精准性。应答器传输系统(BTS)作为CTCS 的关键子系统,通过电磁耦合实现地面应答器与车载设备间的信息交互,为列车提供线路参数、定位、临时限速等核心数据。然而,随着列车速度突破400km/h ,现有系统在工程应用中频繁出现“ 丢点” 现象(报文丢失率高达 5% ),导致列车制动响应延迟,严重影响运行效率。此外,单信道传输模式限制了数据容量,难以满足未来智能铁路对多源信息融合的需求。因此,开展BTS 优化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2 BTS 系统架构与电磁耦合机理
2.1 系统组成与接口协议
BTS 由地面设备(有源/无源应答器、地面电子单元LEU)和车载设备(天线单元、应答器传输模块BTM)构成,通过接口“ A” (电磁感应)、接口“ C” (LEU-应答器)、接口“ B” (BTM-车载主机)等实现数据交互。其中,接口“ A” 采用电磁耦合方式,车载天线发射 27.095MHz 射频能量激活地面应答器,应答器通过调制电磁场返回 FSK(频移键控)编码报文,传输速率达 565kbps
2.2 电磁耦合模型与旁瓣问题
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建立电磁耦合模型,揭示旁瓣效应的产生机理:当天线与应答器存在偏移时,电磁场分布出现旁瓣,导致车载设备误接收旁瓣信号,引发定位偏差。实验表明,当横向偏移超过 300mm 时,旁瓣信号强度可达主瓣的 40% ,严重干扰正常通信。
3 BTS 现存问题与优化需求
3.1 报文丢失与定位精度不足
在 400km/h 的高速运行场景下,现有应答器传输系统(BTS)报文丢失问题严重,且报文丢失率随速度提升呈指数增长,严重威胁列车运行安全与稳定,定位精度也大打折扣,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动态响应延迟。高速运行时,车载天线与应答器相对运动速度极快,电磁耦合需要一定时间完成能量与信息交互,但过快的相对速度使这一时间窗口大幅缩短,车载天线还未充分激活应答器,或应答器返回信号未被完整接收,列车就已驶离,导致报文丢失。
其二,多径干扰。高速铁路沿线的钢轨、接触网等金属结构会反射电磁波,形成多径效应。这使得接收信号的幅度、相位和时延变得复杂,信噪比显著降低,车载设备难以从混合信号中准确提取有效报文,增加了报文丢失的可能性。
其三,旁瓣误触发。车载天线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时会产生旁瓣信号,当列车与应答器有偏移,旁瓣信号强度超过阈值,BTM 会误判为有效报文,引发数据冲突,进而影响列车定位精度。
3.2 信道容量瓶颈
传统 BTS 系统采用单信道 FSK 模式,仅支持固定格式报文传输,每帧数据容量固定为
。随着智能铁路发展,列车健康监测、轨道状态感知等增量信息需实时传输,现有信道容量远远无法满足,成为智能铁路发展的阻碍。
4. 优化技术与工程方案
4.1 双信道扩容技术
为突破现有 BTS 系统信道容量瓶颈,提出双信道传输模型。在保留传统 FSK 信道的基础上,新增 PSK(相移键控)信道,并运用频分复用技术实现两个信道的并行传输。通过大量仿真实验发现,PSK 信道具有显著优势,其误码率相较于 FSK 降低了 60% ,有效数据容量扩充至 2048bit/帧,大幅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同时,双信道采用纠错编码与交织技术,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在信噪比为 5 dB 的条件下,报文接收成功率高达99.99%⨀ 。
为进一步验证该技术的实际效果,在京沪高铁试验段部署了双信道应答器。在 400km/h 的高速运行场景下,系统连续运行 1000km 未出现报文丢失情况,且数据传输延迟低于 10ms ,充分证明了双信道扩容技术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4.2 旁瓣抑制与定位优化
针对旁瓣误触发导致的报文丢失和定位偏差问题,设计了“ 8′′ 字形车载天线。通过精心调整天线线圈匝数比,使主瓣与旁瓣的强度比达到 3:1,有效抑制了旁瓣信号强度。实验数据显示,该设计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横向偏移容忍度。当偏移量达到 500mm 时,旁瓣信号强度降至主瓣的 15% ,定位误差从原来的± 500mm 缩小至± 150mm
此外,在实验室静态条件下模拟动态场景,利用上行链路动态模式信号模型,对系统在 200AA-500km/h 速度范围内的定位稳定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在该速度区间内能够保持稳定的定位精度,为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4.3 工程安装优化方案
为解决多径干扰问题,提出了应答器安装高度与角度的优化准则。在安装高度方面,将应答器中心距轨面高度从 200mm 提升至 250mm ,有效减少了钢轨反射对信号的干扰。在安装角度上,通过电磁仿真确定了最佳安装倾角为 ± 2° ,使主瓣方向与车载天线运动轨迹重合。
现场测试结果显示,经过优化安装后,系统信噪比提升了 8 dB,报文接收成功率从 92% 大幅提高至 98.5% ,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速铁路 BTS 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方案,并通过理论建模与实验验证,证明了这些方案可显著提升系统可靠性、定位精度及数据传输效率。未来研究可聚焦于量子通信融合和 AI 驱动的自适应优化等方向。
参考文献
[1]一起有源应答器发送默认报文触发动车组紧急制动问题的分析及思考[J]. 何培新.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24(09)
[2]高铁智能驾驶技术及应用[J]. 莫志松.中国铁路,2024(07)
[3]基于微服务架构的高铁列控仿真测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陈汇远.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24(07)
[4]基于趋势分析 BTM 和应答器运用状态研究[J]. 席武夷;郭利俊;扈洪伟.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2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