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三元正极材料中微量元素分布及其均匀性

作者

胡嘉慧

身份证号码:320684199709043426

一、引言

三元正极材料如镍钴锰酸锂(Li (Ni□ CoMn₁₋□ ₋) O2 ,NCM)和镍钴铝酸锂(Li (Ni□ CoAl₁₋□ ₋) O2 ,NCA),凭借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等优势,成为锂离子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材料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含量及其分布均匀性,会显著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能以及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例如,微量的铁、锌等杂质元素若分布不均,可能导致材料局部电位异常,加速电池的老化和失效。因此,准确测定三元正极材料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均匀性,对提升材料性能、保障电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等离子发射光谱法以其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可多元素同时测定等优点,在材料微量元素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原理及优势

(一)基本原理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基于样品在高温等离子体中被原子化、激发,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离子跃迁回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通过检测特征光谱的波长和强度,实现对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 ICP-OES 系统中,氩气通过高频感应线圈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形成高温等离子体炬,温度可达 6000- 10000K。样品溶液通过雾化器进入等离子体炬,在高温作用下,迅速被蒸发、原子化和激发,发射出包含多种元素特征谱线的光辐射。这些光辐射经过分光系统色散后,由探测器检测,根据谱线的强度与元素浓度的线性关系,实现对元素含量的定量测定。

(二)在三元正极材料分析中的优势

多元素同时测定:三元正极材料成分复杂,除镍、钴、锰等主要元素外,还可能含有多种微量元素。ICP-OES 可同时对多种元素进行测定,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减少了样品的消耗。

灵敏度高:该方法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微量元素,检出限可达 μg/L 甚至 ng/L 级别,满足三元正极材料对微量元素痕量分析的要求。

准确性和精密度好:ICP-OES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可获得较高的分析准确性和精密度,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三、实验部分

(一)样品制备

样品消解:称取一定量的三元正极材料样品,置于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加入适量的硝酸、氢氟酸和高氯酸,采用微波消解仪进行消解。微波消解可使样品在高温、高压的密闭环境中快速、完全消解,避免了元素的挥发损失和外界污染。消解完成后,将消解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超纯水定容,待测。

标准溶液配制:分别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各微量元素标准物质,用适量的酸溶解后,配制成系列浓度的混合标准溶液。混合标准溶液的浓度范围应涵盖样品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范围,以确保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二)仪器工作条件优化

射频功率:射频功率决定了等离子体的温度和稳定性。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射频功率对元素发射强度和背景噪声的影响,确定最佳射频功率,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信噪。经测试,射频功率为 1300W 时,各元素的发射强度较高,背景噪声较低。

雾化气流量:雾化气流量影响样品的雾化效率和进入等离子体的量。通过改变雾化气流量,观察元素发射强度的变化,选择最佳雾化气流量。实验结果表明,雾化气流量为 0.8L/min 时,雾化效果最佳,元素发射强度稳定。

观测高度:观测高度决定了检测区域的温度和元素的激发效率。通过调整观测高度,找到元素发射强度最大且稳定的位置。最终确定观测高度为 15mm 。

(三)测定方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依次引入 ICP-OES 仪器中,按照优化后的工作条件进行测定。根据标准溶液的测定结果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每个样品平行测定 3 次,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微量元素含量计算

根据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将样品溶液的发射强度代入方程,计算出样品中各微量元素的浓度。再根据样品的称取质量和定容体积,换算出样品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二)均匀性分析

为评估三元正极材料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均匀性,采用相对标准偏差(RSD)对多个样品点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RSD 越小,表明微量元素的分布越均匀。同时,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或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将测定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直观展示微量元素在材料中的分布情况。

五、实际应用案例

(一)不同批次材料对比分析

对不同批次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进行微量元素分布及均匀性测定。结果发现,部分批次材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进一步分析,找出了导致差异的原因,如原材料质量波动、生产工艺参数不稳定等。针对这些问题,生产厂家调整了生产工艺,优化了质量控制体系,有效提高了材料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二)工艺改进效果评估

某企业对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 ICP-OES 对改进前后的材料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材料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更加均匀,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验证了工艺改进的有效性。

六、方法的局限性与改进方向

(一)局限性

基体效应:三元正极材料中大量的镍、钴、锰等主要元素会对微量元素的测定产生基体效应,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样品前处理复杂:微波消解等样品前处理方法操作相对复杂,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试剂,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只能进行整体分析:ICP-OES 通常只能对样品进行整体分析,难以获取微量元素在材料微观结构中的分布信息。

(二)改进方向

基体匹配和校正:通过基体匹配法或内标法等手段,消除基体效应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开发新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探索更简便、快速、环保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如激光烧蚀进样技术,减少样品前处理的时间和试剂消耗,降低安全风险。

联用技术的应用:将 ICP-OES 与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等微观分析技术联用,实现对微量元素在材料微观结构中分布的分析。

七、结论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对三元正极材料中微量元素分布及均匀性的快速测定。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可有效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精密度。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为三元正极材料的质量控制、性能优化以及生产工艺改进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然而,该方法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未来,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ICP-OES 在三元正极材料微量元素分析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华军,魏敏,徐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鱼粉中多种重 金属和微量元素[J].实验室检测,2025,3(04):21-24.

[2]张宏亮,李相美,梁汉贤,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固体生物质燃料中微量元素[J].化学研究与应用,2025,37(01):47-54.

[3]赵越,赵浩年,赵炳建,等.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钢中有害微量 元素铅铋锑[J].河南化工,2024,41(03):52-54.DOI:10.14173/j.cnki.hnhg.2024.0 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