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储气库动态监测技术探究

作者

陈强 于斌 王旭明 吴亚春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南堡作业区 河北省唐山市 0632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储气库动态监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为储气库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同时,储气库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不同类型储气库(如枯竭油气藏储气库、盐穴储气库等)的监测重点和难点各异,这对动态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储气库动态监测技术,优化技术应用,对于提升储气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1、储气库动态监测技术概述

1.1、井地电阻率成像技术

井地电阻率成像技术(BESI)在储气库动态监测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其原理是通过钢套管向井下输入大功率直流电,由于天然气与周围地层介质的电阻率存在差异,在地面测量电位响应分布,然后利用三维电阻率反演算法来分析储气库内天然气的横向分布情况。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储气条件,井地电阻率成像技术采用差异化监测方案。在储气库地层压力期与注采期,于采气前后各进行一次监测。通过三维有限差分法模拟气藏型储气库地质模型发现,该技术可测量储气库高电阻率异常的表面电位分布,以此反映地下异常体。反演时运用模型与深度约束,显著提升电阻率反演精度,尤其在目标储层上部网格分辨率较高,且横向边界与地震断层边界吻合,验证了横向高分辨率特性。

1.2、连续油管动态监测技术

连续油管动态监测技术对储气库注采井注采能力评价意义重大。以相国寺储气库注采井为例,其大井斜角、长水平段等复杂特性,使常规技术难以满足需求。而连续油管动态监测技术因动力强、可过油管作业等优势,适配性良好。实际应用中,根据井身与管柱特点,采用储存式连续油管动态监测方案。XC7 井测试通过该技术获取数据,为注采井调峰及调整提供依据。不过,高注气量下流量计可靠性存疑,短时间测试压力、温度难稳定,建议井底流压、流温测试时稳定注气超 12h 。总体而言,该技术在储气库注采井监测领域应用潜力大,仍有改进空间。

1.3、其他常用监测技术

1.3.1、压力与温度监测技术

压力和温度是储气库运行的关键监测参数。通过在注采井、监测井安装高精度压力计与温度计,可实时获取库内不同位置的温压数据。其中,注采井采用测井电缆连接石英仪器直读射孔段数据,采样分辨率高;监测井用钢丝连接存储式压力计点测,测试后读取数据计算井下变化。这些数据能有效反映储气库密封性与生产状态,助力及时发现异常,如压力骤降可能暗示泄漏,温度突变或关联储层反应与流体运移。

1.3.2、流体性质监测技术

储气库内流体性质的监测对于了解气体组成、纯度以及是否存在杂质等情况至关重要。采用气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定期对采出气体进行组分分析,监测气体中甲烷、乙烷等烃类组分以及氮气、二氧化碳等杂质的含量变化。通过实时监测储气库的气体组成变化,分析组成变化趋势,能够及时发现储气库存在的化学问题,如气体组分变化可能导致管道腐蚀、结垢等,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维护,保障储气库的正常运行和气体质量。

1.3.3、地面沉降监测技术

储气库的运行可能会引起地面沉降,对周边环境和基础设施造成影响。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等技术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GPS 通过在地面设置监测点,实时测量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变化,从而获取地面沉降数据;InSAR 技术利用卫星雷达图像干涉处理,能够大面积、高精度地监测地面微小形变。通过对地面沉降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储气库运行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调整注采方案等,以保障周边区域的安全。

2、储气库动态监测技术的应用场景

2.1、枯竭油气藏储气库

枯竭油气藏储气库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储气库类型。由于其地质条件复杂,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重点监测流体运移及气液界面变化情况。通过井地电阻率成像技术可以有效监测天然气在储层中的横向分布,判断气体是否发生窜流;利用压力、温度和流体性质监测技术,实时掌握储层内部温压变化以及流体组成变化,分析气液界面的移动情况,及时发现注入气窜入水体或采气时边水锥进等问题,为优化注采方案提供依据,提高储气库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在一些枯竭油气藏储气库中,通过长期的压力监测,能够准确评估储气库的储存能力变化,预测储气库的使用寿命,为储气库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2.2、盐穴储气库

盐穴储气库的监测重点在于腔体密封性及腔体形态的稳定性。由于盐穴在多周期频繁注采气的交变应力作用下,易出现气体泄露、井筒损坏等风险,因此需要采用多种监测技术进行综合监测。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对盐穴腔体壁进行检测,判断腔体是否存在裂缝等缺陷,确保腔体密封性;通过地面沉降监测技术,实时监测盐穴上方地面的沉降情况,间接反映腔体形态的变化。此外,压力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腔体内部压力异常,预警气体泄漏风险。通过对盐穴储气库的全方位动态监测,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障储气库的安全运行。

3、储气库动态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监测技术的应用

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储气库监测正迈向智能化。物联网实现设备互联与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大数据挖掘数据规律支撑运行评估;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实时分析预测,构建智能预警与优化管理体系。智能化系统可自动识别异常、发出预警,并提供决策建议,提升运行效率与安全性。

3.2、多技术融合与一体化监测

未来监测技术将走向多技术融合与一体化。整合井地电阻率成像、压力温度监测等多种技术,构建全方位监测体系,实现数据互补验证。开发一体化监测平台统一管理分析数据,减少监测盲区,增强可靠性与准确性,保障储气库安全运行。

3.3、高精度与高可靠性监测技术研发

针对现有监测技术精度与可靠性短板,未来将聚焦新型传感器与设备研发,提升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基于新材料、新原理开发压力、温度传感器,适应复杂环境。同时强化设备可靠性设计与维护,利用故障诊断技术保障监测系统长效稳定运行,为精细化管理夯实数据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储气库动态监测技术对于保障储气库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天然气的可靠供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监测技术的应用、多技术融合与一体化监测以及高精度与高可靠性监测技术研发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储气库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应持续加大对动态监测技术的研发投入,优化技术应用方案,加强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充分发挥动态监测技术的作用,提升储气库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为天然气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檀朝东,武艳红,周华兴,等.储气库生产运行安全监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OL].世界石油工业,1-11[2025-08-25].

[2]韩先柱,陈明珠,徐壮,等.呼图壁储气库监测井完井技术及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1,(31):109-111.

[3]何轶果,张芳芳,王威林,等.连续油管动态监测技术在相国寺储气库中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14,36(05):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