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庵工稳印风格对浙派篆刻传承与发展的贡献
刘旭峰
孟州市群团事务中心 454750
引言
浙派篆刻从清代开始就有很深的艺术底蕴,王福庵是浙派篆刻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工稳印的风格对浙派篆刻发展变化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王福庵在篆刻艺术理念及技法上有深入探索,他通过自己创作实践在浙派篆刻规范性及艺术性上有独特创新。他既承继传统篆刻之精华,又在技法和艺术表达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给后来篆刻家们提供了可贵的创作经验和理论基础。本论文旨在系统地分析王福庵在浙派篆刻艺术继承和发展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王福庵在浙派篆刻中的历史地位
(一)王福庵的篆刻技法与艺术特色
王福庵是浙派篆刻最主要的代表,他在篆刻技法上不仅承上启下,而且还开拓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其作品讲究雕刻线条细腻和韵律感强,追求雕刻时“稳”“巧”合一。王福庵对印章结构布局极其注重,印文和印面相呼应往往会表现出典雅而又协调的艺术效果。雕刻中他常以硬笔细工技法,力求线条明晰、细腻和流畅。他的篆刻技法不仅重视书法笔意之展现,而且对刻工之精巧细腻要求极高,特别是善于把篆刻艺术和书法技巧融为一体,使作品具有书法之流畅和篆刻之严谨。王福庵篆刻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成为 20 世纪初浙派篆刻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同时给后世篆刻家以深刻的艺术启迪。
(二)王福庵工稳印风格的形成与演变
王福庵工稳印的风格,正是他篆刻艺术的一大特点。这种风格讲求“稳”和“工”, 就是要在精细的手法上保持稳定,而又要保持刻工准确、审慎。其风格来自于对篆刻传统技艺和个人艺术语言探索的深刻领悟 。王福庵在长期篆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线条严整,结构平衡为中心的艺术特征,这种风格既显示出他精湛的工艺,又反映出他对篆刻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其工稳印风格,既在作品上追求手法上的尽善尽美和标准,更注重艺术表达上的含蓄和深邃。在其艺术创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工稳印逐渐由早期的摹仿过渡到对独立风格的追求,并影响着其后浙派篆刻创作的走向,是浙派篆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表征。
(三)浙派篆刻的传承与创新
王福庵在继承和革新浙派篆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纵观浙派篆刻历史演进,王福庵不仅是传统技法传承者和创新者。一方面通过对前代篆刻技法及观念的传承,他对篆刻“稳”、“雅”等特殊表现方式的深刻认识和发挥,使浙派篆刻在当代语境中获得新生。从创新上看王福庵并没有囿于传统的窠臼,而是从细节与技法上进行揣摩,融入更多的书法与艺术设计因素,促使篆刻艺术形式发生改变。另一方面王福庵对于浙派篆刻精神实质的深刻领悟,使其在注重技法完善的同时也更加重视作品中蕴涵的文化气息与艺术性,由此使得浙派篆刻在传承中得以革新,并在革新中保持了自身的文化深度与艺术独立。
二、王福庵工稳印风格的核心特征
(一)工稳印风格的定义与内涵
王福庵工稳印风是浙派篆刻艺术的一种独特体现,它以“工”与“稳”二者完美结合为内核。“工”就是细,讲求篆刻技艺准确、精致,要求每一笔画都要追求尽善尽美;“稳”的含义是指在结构上达到平衡和和谐,这体现了印章外观的稳固性以及在雕刻过程中的精确性。王福庵印风既注重传统篆刻技艺传承,也注重细节的深入思考和革新。其作品既重视印文内容表现又重视印章自身形式美,求“稳”见“精”,无论字体结构还是篆刻线条流畅度均表现出极高的技艺水准。而他在篆刻艺术中的工稳风格也展示了一种“含蓄深沉的”的审美特质,有效地抑制了过分的装饰和繁复的表达,同时也突出了简约和朴实的艺术吸引力。工稳印风格之界定和内涵不仅传承了传统艺术,更深入阐释了篆刻艺术的内在精神。
(二)王福庵印风的稳定性与精致性
王福庵工稳印风格以其稳定性和精致性,显示出独特艺术魅力。其印章常具有结构平稳和线条严整、刻工精致巧妙等特点 [2]。从稳定性上看王福庵特别注重印章整体形态的设计,追求在均衡中表现出完美对称和协调感。他常把字的尺寸,位置和行间距诸要素精心布置,以保证每个细节达到最佳视觉状态,从而使印章给人以沉稳,扎实之感。同时王福庵之精致性又表现为其篆刻技法之极至。每一笔的雕刻都追求细致入微的工艺,刻工不仅关注线条的粗细变化还重视线条的起伏变化和疏密有序的布局,使得印章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韵味,充满了生命力。不管是简洁明了的篆文还是复杂的细节,都可以让他用精巧的做工让作品显示出凌驾于表面之上的美,这就是精巧和细腻的手法,既显示出王福庵精湛的篆刻技艺又给后来篆刻家们提供了一种重要艺术范式。
(三)工稳风格对篆刻艺术规范性的贡献
王福庵工稳印风,既是浙派篆刻的巅峰之作又是篆刻艺术规范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篆刻技法之细腻把握、印章结构之严谨要求,使浙派篆刻达到统一、规范的格调。王福庵作品中常见印文结构设计严谨,每枚印章在大小、字体、排版等方面强调比例协调与对称之美,为后世篆刻规范化树立基准。其工稳印的风格是以传统技法为依归,强调工艺的精细推敲与视觉效果的均衡,这就要求篆刻家们在进行创作时既要遵从艺术之精髓又应尊重工艺之准则。这一艺术规范性追求特别是对篆刻艺术教育实践影响深远,促使篆刻艺术技法系统化、规范化。后世很多篆刻家的研究和创作,常以王福庵作品为准绳和典范,其艺术理念也就成了浙派篆刻及整个篆刻艺术的一块重要基石。
三、王福庵对后世浙派篆刻家的影响
(一)对浙派篆刻家创作思路与技巧的引导
王福庵工稳印对后来浙派篆刻家的创作思路与技法指导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他对传统篆刻技法进行了深刻的认识与革新,特别重视印章结构上的均衡与线条上的准确,这促使后世篆刻家们更重视作品整体性与细节上的细腻。就浙派篆刻家陈寿祺而言,其印章创作显然受王福庵工稳印的影响。陈寿祺篆刻中加强印文和印面的呼应和交融,所刻各笔力求平稳流畅,充分显示出王福庵提倡“工”、“稳”相结合的特点。另一方面王福庵对待篆刻印文和章体结构的规范性思路也给后世浙派篆刻家以明确的创作指向。他们的创作更重视字的结构美与章面视觉效果,回避浮躁的表现方式,而寻求一种含蓄、细腻的艺术表达,从而使浙派篆刻的手法趋于成熟。
(二)王福庵工稳印风格的艺术理念传播
王福庵工稳印之风,不只表现在技法方面还在于他身后的艺术理念对于后来篆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提倡的“稳”、“工”相结合的思想,注重精细的技艺、沉稳的结构,渐成浙派篆刻核心技法之一。这一思想的流传不仅通过作品对身边篆刻家产生影响,而且还通过图书与篆刻艺术的交流活动向更多篆刻群体进行传达。尤以王福庵的《印学精要》为代表,其对篆刻艺术的严谨性、规范性及艺术表现的深度分析,成为许多篆刻家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如浙派篆刻家周家骥受王福庵思想影响很深,他在创作时注重作品的稳定与细腻,追求每一个细节的尽善尽美。王福庵艺术理念在浙派篆刻风格传播过程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使工稳印风格由个人创作上升到整个流派艺术标准的高度,并对浙派篆刻产生一种独特的印象。
(三)王福庵印风对现代篆刻发展与创新的启示
王福庵工稳印风格对现代篆刻艺术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启发。在现代篆刻由传统技法逐步被打破的今天,王福庵所讲求的稳定和精致的观念已成为新时期篆刻创作的重要思想 [3]。特别是现代很多篆刻家创作时,都吸取王福庵篆刻细部之精,章体结构之严。如近代篆刻家朱继东的作品,常借王福庵准确地掌握印文字形、章体,强调篆刻作品细节修饰、整体效果兼顾。同时王福庵印风理念又给现代篆刻以某种艺术规范,它强调篆刻既是一种技艺的呈现又是一种艺术理念的载体。这一思想使近代篆刻家们在寻求创新之时,对传统技法能始终保持着崇敬和继承,促使篆刻艺术既能保留传统美学又能不断地进行创新和突破。
结论
王福庵工稳印为浙派篆刻继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他在继承传统篆刻技法的基础上,又通过印文结构和线条上的细腻刻划,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王福庵篆刻技法及艺术理念特别是稳定性和精致性相结合方面给后世浙派篆刻家以鲜明的创作方向及技法标准。通过对他艺术实践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王福庵在继承篆刻艺术高超技艺的同时也在艺术理念方面有所革新,促进篆刻艺术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王福庵工稳印风,既给浙派篆刻带来新生又给近代篆刻家带来重要创作灵感。
参考文献:
[1] 童君 . 论齐白石”五出五归”前后书法篆刻风格的转变 [D]. 南京艺术学院 ,2023.
[2] 赵鹏 . 浅谈王福庵小篆的学习 [J]. 青少年书法 , 2021(2):30-32.
[3] 黄亚博 . 王福庵篆书分期 , 分类与艺术特征 ————兼谈我的创作[D]. 南京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