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作者

姚俊茹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068469

引言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高中英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关键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往往过于强调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和学习,而忽视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这不仅限制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一、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 提升文化认同感:年轻一代在接触西方文化的同时,容易忽视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教学不应仅停留在语言技能的培养上,更应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通过将传统节日、历史典故、哲学思想等文化元素融入英语课堂,学生能在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当前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接触远多于对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训练,导致其在跨文化对话中常处于“单向输入”状态。例如,学生可能熟悉感恩节却不知如何用英语介绍中秋节的内涵。通过系统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礼仪、价值观的异同,从而培养其双向文化解读能力,使语言学习真正服务于平等、有效的国际交流。

3. 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为课堂注入了鲜活素材:从《论语》名句的英译赏析,到国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的词汇拓展;从传统医学的术语学习,到“二十四节气”的跨学科主题讨论。这些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文化共鸣降低语言学习焦虑。

二、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

教材方面: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节日、饮食习俗等表层文化现象,对于哲学思想、艺术审美等深层文化内涵涉及较少。虽然教材基本符合新课标要求,但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中外文化对比内容占比不足,难以帮助学生建立文化参照系;二是文化类别分布不均衡,如文物遗迹、诗词绘画等内容虽有呈现,但缺乏系统性编排。这种配置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停留在碎片化认知层面。

2. 教学方面:多数英语教师仍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点的讲解上,对文化教学存在认知偏差。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教师自身文化储备不足,难以对教材中的文化元素进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往往采用”文化知识点附加式”教学,未能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这种情况使得文化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实际获取的文化体验有限。

三、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内涵的倾向,需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应当明确认识到,语言教学本质上就是文化教学。在实际操作层面,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教师需要系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包括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传统技艺等核心内容,建立完整的文化认知框架;其二,在备课过程中要自觉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不仅要讲解课文中的显性文化内容,还要善于发现语言结构、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逻辑;其三,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文化对比意识,比如在讲解英语国家的社交礼仪时,可以同步介绍中国的传统礼仪规范,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这种理念转变不能停留在口号层面,而应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中。

(二)优化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现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在文化内容编排上需要进一步优化。具体建议包括一下几点:第一,适当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在保持现有西方文化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素材。这些素材应当涵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多个维度,而不仅限于节日习俗等表层文化。第二,改进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避免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通过真实情境、典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自然接触和理解传统文化。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场景的对话练习,或者选取经典文学作品的英文译作作为阅读材料。第三,加强中外文化对比的深度和系统性,可以设置专门的对比分析板块,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相似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

(三)创新教学方法

当前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往往停留在知识灌输层面,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建议教师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真实的语言运用场景。比如在学习节日主题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准备中西方节日的英文介绍,并模拟国际文化交流会的情境进行展示。在词汇教学中,可以引入汉字演变过程的英文解说,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注重实效性,例如播放纪录片片段时,应当配有思考题和讨论环节,避免流于形式。课外活动的组织要注重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参观博物馆前要布置明确的观察任务,活动后要安排分享环节。

(四)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培训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避免空洞的理论灌输。建议培训内容分为三个模块:一是文化知识模块,重点讲解容易被误解的文化概念,如中庸之道的正确英文表述;二是教学案例模块,展示成功的文化教学课例,分析其设计思路;三是资源建设模块,指导教师如何利用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培训形式应当多样化,除了专家讲座,还可以组织教学观摩、工作坊等互动性强的活动。学校应当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将文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同时要鼓励教师自主研修,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结论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师资培训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这也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 田晨玥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研究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9(2):101-103.

[2] 柳明静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4,40(6):105-109.

[3] 郑向芳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融合路径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4(45):101-104.

备注:本文系承德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30300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