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情境·任务
吴中蓉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沙河中学 64515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大概念是指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联结成为整体,并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观念。教师要根据大概念建构学习内容的框架,设计教学过程及环节,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以大任务、大问题来统领整个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提炼整个学习板块的大概念,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
一、明确跨学科主题,拓展大概念学习广度
跨学科教学属于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对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师将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学融合,通过设置跨学科主题,丰富学生的基本认知,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多个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基本认知,拓展大概念学习广度 [1]。同时,抓住各个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跨学科教学要点,渗透其他学科的课程知识,引领学生结合学习经验和多个学科的知识理解大概念,帮助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围绕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教师提炼“文明多样性”的大概念,并将大概念细化为“古代亚非文明”和“古代欧洲文明”两个子概念。其中,“古代亚非文明”子概念又被称为“大河文明”,主要包括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古代欧洲文明”就又被称为“海洋文明”,主要包括古代希腊的雅典民主政治、亚历山大东征、古代罗马的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希腊的罗马古典文化。教师确定“多元文明”的跨学科主题,融合地理学科知识,引领学生结合地理位置和特点分析文明形成的过程,促进学生围绕主题概括古代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征、对比分析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差异,引领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学生围绕“多元文明”的主题理解“文明多样性”的概念,形成尊重文明多样性的意识,意识到人类文明的交流有利于共同进步,主动学习优秀文化,与时俱进,对于外来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扩大大概念学习范围
实际生活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之间拥有紧密联系。教师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引领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理解、研究初中历史课程知识,帮助学生逐渐丰富对课程知识的基本认知,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结合实际生活丰富教学过程,提炼大概念,组织学生围绕实际生活认识大概念,使学生拥有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夯实基础[2]。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教学过程中,提炼“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大概念,分为“制度变化”“边疆管理”“古代中外交往”“民族交往与交融”“思想大一统”的五个子概念。教师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大概念,创设生活情境:在博物馆中,拥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足迹,如何借助博物馆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生从子主题出发,分别研究、分析关于制度、边疆、民族交往、思想和中外交往的代表物品,从而深化对大概念的理解。
学生从博物馆的生活情境出发认识大概念,“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大概念主要指:秦国于公元前230 年到公元前221 年先后攻灭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建立秦朝空前辽阔的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在长期交融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学生通过综合学习,掌握大概念,
也理解了我国古代史的发展历程。
三、丰富实践性任务,理解大概念学习本质
教师丰富实践性任务,促进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不断加深对大概念本质的理解,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结果 [3]。除此之外,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践学习任务,实现生生互动,帮助学生发现合作学习的优势,保证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使学生真正掌握大概念。
教师从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出发,提炼“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大概念,分析“战争”“革命”“和平”“发展”的子概念,并围绕上述子概念丰富实践性任务,具体任务包括:第一,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梳理俄国十月革命;第三,探究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第四,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3-5 名学生形成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围绕上述实践任务,通过查找资料、网络搜集的方式整理相关内容,丰富、充实知识框架,致力于理解“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的大概念,并对知识体系形成基本认知,知识总结能力也得到增强。
学生通过分组完成实践任务,掌握“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的大概念,大概念的内涵包括:每一个历史时代,有主要矛盾,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每个主题,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主题。
综上所述,教师围绕大概念重新梳理初中历史教学体系,从主题、情境、任务三个维度出发,丰富教学过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促进学生增强综合实践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除此之外,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视域下,教师还应该深入解读、研究新课标内容的具体要求,通过丰富教学技术和内容,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刘旸.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为例 [J]. 吉林教育 ,2025,(06):54-57.
[2] 隋雪静 . 学术成果驱动下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以“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5,(04):33-36.
[3] 张春梅 .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J].名师在线 ,2024,(3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