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多技术融合的自然资源执法系统建设研究

作者

向玉

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为了提升自然资源执法工作效果,本文主要对基于多技术融合的自然资源执法系统建设进行研究,文中先分析了基于多技术融合的自然资源执法系统的优势,之后分析了关键技术,并且提出了系统设计和实现措施,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技术融合;自然资源执法系统;建设

国内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门整合了有关部门职能,建立了更加高效、统一的管理体系,将过去分散在不同部门的违法行为均加入到自然资源执法监察体系中,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变成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关键内容。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尽早发现、预防及处置违法行为,自然资源部门制定了有关文件,但是在工作中依然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很多地方的执法中存在较多问题,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执法力量分散,监管不够全面;应用的执法手段与技术不够先进,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取证;一些地方缺乏较强执法意识,并没有加强违法行为管理,要想改变现状,需要对技术手段进行革新。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可以为工作开展提供机遇,比如大数据分析、无人机倾斜摄影、GIS技术、AI技术等,可以提升执法部门监察工作水平,持续、高效的监测违法行为,及时发现,第一时间发出预警。文中引入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多种技术进行组合应用,制定工作制度,探讨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全周期管理流程。运用技术手段,建立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系统,为工作高效开展提供支持,提升工作的准确性,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

1、基于多技术融合的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系统的优势

首先,可以提升工作的精准性。在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通过构建执法监察系统,借助智能识别技术,可以自动化的分析地理信息数据,找出违法用地疑似图斑。比如系统在分析中可以从大面积的土地中找出特定的违法建设活动,准确的识别非法扩建农业设施或没有批准的建筑物,正确率超过90%。其次,可以提升执法反应效率。借助移动端,执法人员能够在现场发现违法行为后,第一时间上传相关证据,及时的上报。从发现到上报能够减少工作时间,从以往的两天发展到三个小时内,提升工作的时效性[1]。最后,可以提升执法效率,提高成本效益。基于构建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系统,基于系统化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执法工作的高效性。系统可以自动分析数据,分派工作任务,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让执法人员将时间和精力放到现场执法工作中。基于运用该系统开展工作,能够显著的提升工作效率。减少现场勘察及人工数据分析工作量,可以节省资源投入,减少工作成本。

2、基于多技术融合的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系统的关键技术

2.1市-街道-社区三级网格化管理技术

将城乡划分成多个网格单元,建立覆盖城乡的管理网络。每个社区(村)均是基础管理单元,和上级行政区、街道进行结合,建立三级责任网络。清楚划分所有网格长的管理工作内容、责任及权益,让各级责任网格均有清楚的职责与任务,基于线上线下结合,构建健全的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网格化管理体系[2]。

2.2基于无人机的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技术

在工作中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主要涉及到外业采集以及内业处理,前者包括较多内容,如无人机飞行规划、设备校准、实地飞行采集、布置口标区域的像控点及检查点。无人机可以结合提前设置的航线以及高度,飞行到目标区域上空实施拍摄,可以选择不同的拍摄模式,而且可以保证图像的连续性以及清晰度;后者则是采集完数据后,利用相关软件处理原始图像,如区域整体平差、空山加密、不规则三角形格网、数字高程模型、纹理映射等,形成正射影像及3D实景模型,为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开展提供支持[3]。从下面的图1中可以看到无人机倾斜摄影处理流程图,其中的POS是定位测姿系统。

2.3基于智能识别+人工核实的违法图斑提取技术

违法图斑提取属于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将智能图斑识别和人工核对进行组合应用,提升识别结果的准确性。提取流程包括:首先,利用智能图斑识别技术,初步筛选正射影像及3D实景模型数据,对其进行分析,运用卷积神经网络以及图像分割技术,自动标注可能的违法图班,划分类型。其次,人工和对标注的图斑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需要及时的纠正,保证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4]。最后,针对通过核实的违法图斑,需要做好统计工作,及时的归档,结合其具体情况,录入到执法监察数据库中,为之后的执法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2.4基于数据仓库的存量违法行为数据处理技术

在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系统中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可以为数据集中管理以及存储提供支持,能够从不同的途径收集整理数据,统一实施存储及管理,还能查询复杂数据,有效地分析,保证数据统一、完整。文中利用该技术处理存量违法行为数据,旨在集合不同时间点、来源的数据,构建完善的数据视图,其中涉及到:第一,数据标准化处理。因为历史数据来源不同,导致其在结构、质量、格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要想避免数据差异、重复的问题,保证数据质量,应该对其实施标准化处理,统一数据标准及格式,为数据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5]。第二,外业核实。核对违法图斑情况,包括属性及位置,保证数据质量。第三,地名地址匹配处理。对于处理后的违法数据,需要实施空间落位,保证违法行为可以被标记在地图上,形成图斑数据。最后,数据入库。核对结束后的数据,应该将其加入到数据仓库中,建立健全的数据集,为之后的违法处置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从下面的图2中可以看到存量违法行为数据处理流程图。

2.5基于移动互联的违法图斑监管核查技术

针对自然资源方面的违法行为,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局及击,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及质量,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比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移动应用程序。首先,运用系统万维网端,将上面提取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有目的性的制定执法巡查任务,利用web端发送给执法人员。其次,执法人员可以借助移动端接收工作任务,下载地图及数据。在现场核查工作中,利用移动端调查及获取证据,比如拍摄现场照片、具体描述记录等。工作结束后,将证据材料以及核查结果上传到系统中[6]。最后,在后台web端监管中心,有关管理人员可以结合上报的数据,深入分析违法行为,合理的做出判定,确定是否要继续执法。除此之外,系统能够追踪案件的处理情况,保证所有违法事件均能得到有效的处理。

3、系统设计及实现

3.1系统框架设计

利用模块化、分层架构,依据相关原则,如扩展性、高度可利用性,系统框架包括:第一,基础层。其中包括软硬件设施,能够保证系统运行安全性及有效性。第二,数据层。主要围绕执法监察数据库建设及维护,如数据存储、访问、管理,旨在保证数据统一、完整。第三,服务层。可以提供相关的中间服务,如统计报表、地图、空间查询等,可以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和效果,高速的传递信息[7]。第四,应用层。其是基于移动端及web端的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系统,能够提供核心业务,比如违法图斑成果一张图管理、动态查询管理以及网格责任管理等。第五,用户层。即系统使用人员,如规划及自然资源部门人员、巡查执法网格人员、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公众等。

3.2功能实现

第一,违法图斑成果一张图管理。其中包括多种功能,如空间查询统计、图斑展示、形成快速报告、地图工具等。图斑展示就是在地图上,可以持续显示已经记录的违法图斑,了解不同类型违法行为地理分布情况,支持多种展示形式,便于用户明确违法图班情况及类型。地图工具能够提供地图操作工具,加强用户和地图间的互动。空间查询统计能够查询不同空间,比如结合空间位置、时间范围、违法类型实施检索,查询到的结果可以通过图斑的方式展示在地图上[8]。系统还有统计功能,用户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统计分析图斑,通过报表或图表的方式展示结果。结合查询条件以及统计结果,快速的形成报告。

第二,网格责任管理。其中涉及到多样化的功能,比如网格任务和人员管理、网格信息通报、网格考评等。网格化管理就是结合三级区域实施网格划分,各网格制定及落实相应的措施,提升监管工作的实效性。网格任务管理就是结合不同网格特点及要求,合理的划分及分配任务,并且跟踪其完成情况,如突发事件应对、日常维护等。网格考评能够提供标准的评价机制,定期评价各网格和管理人员情况,及时发现不足,为后续纠正提供参考[9]。网格信息通报能够让网格间、网格和上级管理机构间高效地传递重要信息,便于有关方快速掌握网格最新情况以及严重的违法事件,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三,执法监察全周期管理。其中涉及到违法行为发现、调查取证、案件执法、归档。要想更好地发现违法行为,需要借助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帮助人员获取疑似违法行为数据。之后就是调查取证工作,比如检查有关记录文件,调查现场,收集各种证据,询问证人等。确认是违法行为后,需要结合调查取证结果,做出法律定性,按照有关立法处罚违法人员。违法案件结束后,需要整理有关证据及资料,及时归档,做好保管工作。

第三,动态巡查管理。其中涉及到:巡查任务分配。在此期间,管理人员应该考虑相关因素,比如各网格的重要程度、环境风险以及历史记录等,为巡查队伍或个人合理的安排任务。其次,巡查路线规划。借助相关技术,比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其他规划技术等,提前设置巡查路线,为巡查人员工作开展提供指导,保证工作路线的合理性,同时减少成本。再次,数据采集与上传。巡查人员在工作现场利用移动设备收集不同类型的数据,并且通过这一途径上传数据。最后,巡查结果分析。分析相关数据,识别其中的模式、异常、趋势,为管理决策的制定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然后过去在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了改变现状,需要形成城市网格化管理理念,明确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综合的利用相关技术,建立完善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从而提升工作得高效性。另外,还要注意系统优化,持续完善系统功能,健全工作流程,适应自然资源执法工作发展要求,不断提升执法监察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叶程,陈妍. 基于多技术融合的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系统建设 [J]. 北京测绘, 2024, 38 (10): 1492-1497.

[2]郭建明. 移动GIS技术在自然资源巡查执法管理中的应用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 14 (10): 173-176.

[3]杨文杰. 自然资源综合执法监察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24, 41 (03): 345-349.

[4]赵鼎杰. 基于自然资源卫片的执法监察系统设计与实现 [J]. 经纬天地, 2023, (05): 9-12+20.

[5]来彦明,朱君,张宁. 移动端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系统设计与实现 [J]. 经纬天地, 2023, (04): 47-51.

[6]徐世亮,计国兴,李勇军. 基于大数据和视频融合的自然资源智能视频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 [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3, 35 (08): 160-164.

[7]王尊旗. 自然资源执法实时监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J]. 中国土地, 2021, (05): 48-49.

[8]周海洋,汪洋. 自然资源智能执法监察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C]// 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30周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2020: 5.

[9]浙江部署推进自然资源执法体制机制和系统队伍建设 [J]. 浙江国土资源, 2020, (08): 8.

作者简介:向玉(1991.08)男,汉族,湖南怀化,本科,工程师,从事自然资源督察执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