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研究
林海 王子华 解兵
河北农业大学 071001 保定理工学院 071001
引言
在全球化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教育对外开放的程度日趋加深,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为了教育领域对外开放的主要途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规模、项目的形式及项目的内容也获得深度发展。高校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的引领者,教育活动彰显社会的需求及国家人才的需要,课程思政是一种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理念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开展课程思政意义
(一)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全球化背景下,学生易受西方思潮影响,课程思政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抵御不良意识形态渗透。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全球视野和爱国情怀,培养德才兼备的国际化人才。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接触多元文化,课程思政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认同感,有助于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有助于规避国外意识形态的影响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获得国外教育资源的基础之上,也会受到国外对应意识形态、社会思潮及价值观的影响。国际化教育在不同限度上会促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对于政治立场不坚定的学生来讲,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会致使其价值观发生偏移。所以,务必要保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的任务,中方教职工应该共同协作,承担起育人的主要职责,树立全方位育人的崭新思想,挖掘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在课堂中得以发挥。
(三)有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品质的好与坏能够体现出人才培养质量,我国的专家学者指出,评价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评价指标,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求教师应立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特色,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理论及实践教学的整合,提高大学生培养的质量。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议
(一)爱国主义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课程思政实施的思想引领
理想信念是个体成长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核心,是学校思政政治教育的基础。所以在跨文化背景之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应该将课程思政作为重要的目标,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该立足于课程思政及国际化的角度,使学生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将爱国主义作为核心,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文化认同以及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较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形成爱国主义信仰及家国情怀。
例如,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的案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在课程中可以引入我国高端制造业中的典型案例,例如国产飞机 C919 的制造全过程。C919 的成功下线体现我国民用飞机制造领域获得崭新的突破,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十分先进的机械制造的技术,例如,高精度的零部件加工等,通过对 C919 制造故事的讲述,使学生了解我国机械制造业在航空领域中的发展及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的情怀。
(二)从思政元素融入至专业课程教学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课程思政实施有效性的高与低,在一定限度上取决于课程思政的内容、课程思政的方式是否贴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之下,开展课程思政的重点,应该将思政元素和专业教学的内容深度耦合,体现在二者的巧妙设计上,中外合作办学应该将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内容的安排等多方面进行深度的结合,以人文关怀、人文主义精神等思政理念渗透在案例教学亦或是情境教学中,将道德规范、政治素养等多元化的思政元素融入至课堂中,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方法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开展,不仅要关注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还应该重视学生认知能力及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可以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特的魅力及底蕴,从而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例如,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加强思政的感悟,教师在讲解自动化生产线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引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的真实案例,并对企业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以及技术挑战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技术的创新团体的协作,获得技术的突破,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学生分析企业技术的创新点及团体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团队精神。再例如,在机械加工的实训环节中,教师可以对实践项目进行科学的设置,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知到思政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团队合作的模式,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机械零件的加工任务,从零件图纸的分析到工艺方案的制定等多个环节,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完成。通这一种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以及敬业的精神,通过理论和实的整合,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所提高,践行思政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课程思政实施应始终秉持着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强化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之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该立足于崭新的发展时期,贯彻新发展的理念,建设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至专业课程中,使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深度耦合。
参考文献:
[1] 龚斌 , 李雅侠 .
”中外合作办学视域下课程思政策略探究 [J].大学 ,2024,(30):1-2.
[2] 李虹 .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16(05):96-101.
[3] 蒋敏 .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J]. 现代职业教育 , 2024,(26): 21-24.
一作:林海,19950309,男,河北承德,硕士,思想政治教育,河北省保定市
二作:王子华,19790227,女,山东曹县,硕士,思想政治教育,河北省保定市。
通讯作者:解兵,199802,女,河北沧州,硕士,政治经济学,河北省保定市
本文为 2024 年度党建理论研究 - 般课题,《加强党建思政业务工作相融合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人才一以为例》课题,课题号 : DJ2024B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