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开展分析

作者

王辉

上海杉达学院 上海 201209

前言:

随着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在持续升级。“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高校教育治理的重要举措,在生活服务、学习指导与价值引领的多维度表现突出,为将思政教育更好引入其中,正是本文研究的目标所在。

1.“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开展原则

1.1 协同育人原则

“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强调多元主体的联动与协同,通过有机整合党组织、行政部门、教师队伍、学生组织、社会资源,即可形成全程、全域、全员共同参与的教育格局。这一过程中,依托制度化安排,可明确不同主体在思政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职能分工,辅以纵向层级贯通与横向资源联动,可有效规避教育过程的割裂化、单一化问题,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能,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成为多方协同、优势互补的育人共同体[1]。

1.2 实践导向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理论传播深度,更依赖于学生的实践体验。实践导向原则强调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紧密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深入利用沉浸式、参与式的方式,以此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这一原则下,相关实践应以学业发展、价值养成等为核心,设计志愿服务、社会调研、创新创业训练等多样化的实践项目,以此推动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可由此从单向度的知识灌输转向多维度的能力建构转型,真正统一价值认同与行动力。

2.“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开展要点

2.1 构建数字化驱动型“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平台

为更好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应重点构建数字化驱动型“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平台,这需要依托校园高速网络与云端计算中心,构建稳定的教育数据传输与存储通道,并建立统一的标准化体系,规范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后勤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部门数据,避免“信息孤岛”出现。为此,应制定统一的编码规则、数据接口标准,以及具体的元数据管理办法,通过数据清洗、分类与动态更新的方式打造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该数据库需要包含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社团活动、宿舍生活、心理健康等维度。以此为基础,可采用网格化设计,在信息网格中纳入学生宿舍、学习小组、兴趣社群,并通过配置专门的管理终端实时采集与研判学生思想动态,定向推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可由此实现。此外,还应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平台中的应用,为数字化驱动型“一站式”社区平台的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2]。

进一步,应聚焦多元育人场景拓展。为此,需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中心,构建“大思政”数据包,用于采集学业表现、心理状态、社交行为等信息,形成多维度画像,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相结合,即可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此为基础,可针对性打造涵盖理论学习资源、政策解读资料、典型案例库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源矩阵,社会实践项目库也应涵盖其中,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供给体系,结合移动端应用,学生可随时获取相关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真正延伸至生活场景与社交空间,其实效性自然可随之提升。

2.2 强化党建引领,培养意见领袖

基于“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还应设法强化党建引领,培养意见领袖。为此,高校应依托数字化条件,逐步完善以微信社群为载体的学生社区党组织网络,具体建设可基于“学院党组织—书院党组织—功能型党组织”的模式进行,实现党组织的全域化覆盖,结合线上与线下的“双向互动”,即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链条。这一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生宿舍分布、学科门类、兴趣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划分社群网格,以此分片区、分领域、分楼栋设置基层党组织。可考虑在同一宿舍楼设立功能性党支部,负责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结合微信社群中建立的党建社群,由党员主动“亮身份”,定期推送理论学习资料、政策解读等信息,即可强化党员示范效应,更好助力思想政治教育优化。

为培养意见领袖,更好适应数字化社群环境,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课程环节,高校需要将思政教师等力量适当前置,构建“院长—辅导员—思政指导教师—学生”的社群模式。该模式下,思政指导教师担任社群中的权威引领者,辅导员则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思想动态,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以及针对性更强的教育合力形成均可顺利实现。以此为基础,高校需要着力培养一批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强号召力与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具体可从班级干部、社团骨干、优秀学生党员中选拔,辅以专题培训,即可保证其中个体均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传播者,真正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向上的社群氛围,进而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价值观教育。具体实践可考虑建立系统化的意见领袖培养机制,明确选拔标准、培养路径与激励措施,辅以数字化平台的追踪功能进行动态评估,可更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渠道,其长期稳定的引领作用发挥也可得到有力保障。

2.3 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除上述措施外,还应设法完善“一站式”服务体系,将党员服务站、二级心理辅导站、校园安全服务中心、“党建 +”邻里中心、学生工作办公室等机构统一配置于“一站式”学生社区内,形成多元主体协同的育人格局,思想政治引领、志愿服务、安全教育、风险防控等工作可由此更好开展,基层党建也能够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现深度融合,从而使“一站式”学生社区成为服务、教育与治理的有机统一体。基于该统一体,还应坚持“服务学生、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规则”,推动各类教师与管理人员深入社区一线。具体实践可考虑推行“名师有约”机制,邀请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定期入驻社区,负责提供面对面的学业指导、价值观教育、职业规划咨询等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可由此从课堂延伸到社区空间,“一站式”学生社区也能够真正成为学业指导、思想教育与生活服务的综合基地。

进一步,还可以考虑推进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以宿舍楼栋、学习小组为基本单元,构建覆盖全面的管理网络。具体需要在每个网格内设置专门的辅导员联络点和学生自治小组,用于收集思想动态、反馈问题信息,同时负责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往的管理盲区可最大限度消除。具体建议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互动机制,大力发展朋辈帮扶机制,并建立社区学生自治服务团队,以此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程全域育人,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优秀党员和社团骨干的作用,学生也能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结论:

未来,“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将更加依赖数智化技术,呈现更加个性化、互动化特征。同时,党建引领与学生自治的双重驱动,也将推动该社区成为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并重的重要阵地。为此,高校应进一步在理论研究、制度设计、实践创新层面持续探索,使“一站式”学生社区更好发挥其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菲 . 五育并举理念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建设探究 [J]. 公关世界 ,2025,(15):103-105.

[2] 邢凯 , 刘文兰 . “三全育人”视域下“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工作创新的多维研究 [J]. 世纪桥 ,2025,(13):49-51.

作者姓名: 王辉;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92.02 ;籍贯:浙江省嵊州市 民族:汉 ;最高学历:研究生 ;目前职称: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