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建构游戏中支持和引发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
孙丽娜
吉林师范大学幼儿园 吉林省四平市 136000
引言:
近年来游戏化教学模式,在我国各地幼儿园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广泛运用,相应的游戏化教学活动也在不断开展。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部分幼儿园开展建构类游戏活动时,存在忽视幼儿深度学习重要性的问题,并且未能选择合适的时机为幼儿提供指导帮助,影响整体的游戏活动质量,无法有效发挥游戏的多种教育价值。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围绕基于深度学习的幼儿自主建构游戏活动,开展具体实践研究。
1. 在自主建构游戏中支持和引发幼儿深度学习的意义
1.1 发挥幼儿主体地位
自主建构游戏期间幼师可以为幼儿创设自主环境,引领幼儿深度学习,有助于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获得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游戏场地、游戏伙伴、游戏主题等方面。例如,幼师可以辅助幼儿,自主选择园内除建构区外的其他活动区角、空间作为游戏场地,真正将自主建构空间归还幼儿,为自主建构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1.2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自主建构游戏中,加强幼师的游戏引导支持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能够提高幼儿的游戏探索兴趣,使幼儿获得直接经验。而且可以有效增强幼儿对游戏环境情感联结、认知了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表征、思维表征、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艺术审美能力,最终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3 培养幼儿空间逻辑思维
建构游戏具有空间性较强的特点,合理支持和引发幼儿自主开展建构游戏活动,可以有效训练幼儿的空间思维,为后续数学几何等知识的深入理解提供帮助。例如,幼师可根据建构物的具体类型,为幼儿提供辅助性游戏材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架空、垒高、堆叠、旋转、平铺等空间操作。
2. 在自主建构游戏中支持和引发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策略
2.1 采用多元化深度学习支持模块和策略
支持和引发幼儿深度学习时,幼师可打造不同的学习模块,采用多元的教学策略,形成完善的深度学习支持体系。整体游戏期间教师可设置三种模块,第一模块中需要合理设置游戏主题,基于幼儿的实际兴趣,鼓励幼儿自主选题,或根据幼儿的生活环境、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趣味性的游戏主题。在第二模块中需要预留充足的游戏时间和设置轻松自由的建构游戏环境空间,并投放合适的游戏材料供幼儿自由取用。在第三模块中,幼师可利用展板辅助幼儿进行游戏互动交流,首先引导幼儿感知欣赏建构物相关的艺术图片、绘画作品,为幼儿的自主建构提供支架,辅助幼儿积累感性经验。其次,可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所设计的建构作品,分享建构感受和收获。游戏期间幼师可综合采用前期准备、语言、多媒体展示等策略,支持幼儿在自主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建构前期可以和幼儿共同前往实际场景,观察建构对象、累积经验。游戏过程中可通过语言布置驱动性游戏任务,提高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并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建构物体结构,辅助幼儿将物体结构和建构技能充分融合。
2.2 合理设置引导性游戏问题
自主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师可根据具体的游戏进展,规划设计多种启发诱导式问题,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1]。例如,在搭积木的游戏活动中,游戏初期幼师可向幼儿提问怎样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高高搭起,并鼓励幼儿积极尝试。幼儿在多次重复尝试、积累失败经验,最终搭起积木时,幼师可再次向幼儿提问,除了这么搭,你还知道其他搭积木不倒塌的方法吗?使幼儿在积极探索中,最终灵活调整各个积木的摆放位置,优化搭建细节,最终整体的搭建布局、积木结构更加合理、稳定,幼儿在此过程中,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探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能获得全面提高,达成深度学习的目的。在搭积木后期,幼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基础,适当提高游戏难度,设置如何将积木高塔移动运输到其他活动场地的问题,和幼儿共同使用螺母、木板等材料构建简易的传送带,并制作支架提高积木塔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涉及科学、力学、工程学等领域的知识,除了培养幼儿的能力、素养,还可跨学科教学、STAEM 等重要的幼儿教育理念相契合。
2.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与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相比,自主建构游戏需要幼儿具有更强的观察能力和自主观察意识,幼师在支持和引发幼儿深度学习时需要注意培养。游戏期间教师可以首先扮演观察者的角色,详细观察和记录班级内全部幼儿的游戏情况,之后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将观察者角色向支持引导者角色转变。如在幼儿之间出现问题争议、游戏矛盾时,教师可以支持引导幼儿仔细分析问题、观察游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耐心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而且除了在游戏前和游戏中引领幼儿观察建构对象,在游戏后幼师同样可以引导幼儿在实际的场景中,将搭建好的建构物体和实物相互对比分析,仔细观察二者在特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异同点,及时改进存在的不足,进一步丰富游戏内容,优化幼儿的游戏体验,实现幼儿创造性表征的深度表达。
2.4 加强自主建构游戏评价创新
自主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师可以不断引导幼儿自主评价游戏情况,来支持有意义学习和深度学习。幼儿自评时,幼师可重点关注幼儿的评价语言,鼓励幼儿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开展评价,引导幼儿尽量避免使用像、不像等多于标准化的评价语句 , 和过于真实化的评价语句 , 防止限制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不利于幼儿创造力和探究欲的培养 [2]。同时幼师可以积极创新具体的游戏评价方法 , 检验和保障幼儿的游戏深度学习效果 , 将结果性和过程性评价方法充分融合,实现评价重点从学习成果向学习过程的转变,评价幼儿建构作品后,需要透过作品,对幼儿建构过程的表现、态度等情况、建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建构思维的形成等全面展开检验评价,最后根据幼儿游戏全过程的具体深度学习行为,及时改进游戏引导方法,确保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有效支持和回应。此外,幼师可创新评价主体,争取幼儿家长的支持,以家园共育的形式开展评价,定期接收家长的评价反馈,了解幼儿家庭生活中的自主建构游戏深度学习情况。
结论:
综上所述,幼师的支持引导和深度学习模式,会直接影响整体的幼儿自主建构游戏活动质量。必须聚焦幼儿主体地位、全面发展、空间思维等方面在自主建构游戏中支持和引发幼儿深度学习的意义,采取设置深度学习支持模块、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等策略,探寻有效支持和引发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保障幼儿的自主建构游戏活动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谢玥 . 支架式自主建构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基于“空中城堡”的游戏案例 [J]. 成才 , 2024, (14): 51-54.
[2] 冯江英. 自主探究与深度学习:建构游戏中的双重支持 [J]. 教育家,2025, (11): 23-25.
作者简介:
孙丽娜(1981.12.9——),女,汉族,籍贯:吉林松原,职称: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