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及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陈艳荣
周口市川汇区农业农村局 河南周口 466000
前言: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了玉米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以及种植强度增强,但是由于虫害问题的存在,损害玉米植株,不利于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都会引起较大的不良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玉米产业长远发展。为了能够从源头上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需将先进的栽培技术落实到位,提高虫害防治成效。
一、玉米主要虫害
玉米的主要虫害具体为玉米螟、黏虫以及蚜虫等,对玉米生长发育有着极大的危害性,其在玉米组织器官上取食,比如玉米螟幼虫会蛀食玉米叶片与茎秆,最后钻入穗部当中,玉米无法正常生长发育。害虫还会刺吸玉米汁液,蚜虫在玉米田间的大量繁殖,对叶片汁液进行密集刺吸,引发玉米植株失水与叶片卷曲情况,使得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呈现出不良状态[1]。另外,虫害还是病毒、疾病的传播媒介,害虫取食玉米植株时会同步传播病原体,引起病害问题。例如,黏虫这一食叶害虫会损害玉米叶面,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发育。
二、玉米栽培技术及虫害防治有效措施
(一)栽培技术要点
1. 选地整地
玉米栽培技术首先集中在选地与整地层面,土壤环境与玉米植株生长水平有着密切关系。玉米种植区域需具有平坦的地势条件以及排水便利条件,选地确认后要开展整地工作,深耕处理土壤,向田间施撒一定量的腐熟有机肥料,进一步改善土地的肥沃程度。土壤处理要根据土壤酸碱度以及土壤平均含水率采取得当的深松整地方式,土壤含水率在 20% 以上,选择使用机械深松方式更为适宜,将深松深度把控在 25-30cm 范围内,依据玉米生长发育需求以及土壤实际条件状况对其灵活化调整。
2. 种子选择处理
种子选择与处理是否得当,也是玉米栽培技术应用的关键,玉米品种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准则要求,考虑到种植区域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状况,所选定的种子要带有高产性以及优越的病虫害抵御能力。玉米品种选定后,借助于机械设备开展筛种工作,从中筛选出具有饱满籽粒的高品质种子,再对其实施浸泡处理与药剂拌和处理,同步提升种子的发芽率与病虫害抵抗力。使用杀虫剂或杀菌剂拌种处理时,要防止种子被感染。完成种子处理作业后,就进入到播种环节,需注重把控玉米播种密度,可使用现代化播种设备完成播种作业,相比于人力播种方式,此种方式的播种效率与质量更高。
3.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玉米栽培技术应用的重中之重,需加大田间管理力度。玉米灌溉需基于田间的气候环境条件而展开,若区域有着充足的降水量条件,玉米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通过降水就可以被满足,则可适当减少人力灌溉次数。需基于田间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干旱程度,对灌溉措施加以灵活化调整,确保玉米田间具有充足水分。
施肥是为玉米植株予以营养供应的重要媒介,需针对于玉米各个生长环节的实际需求采取得当的施肥手段,在播种前向田间施撒基肥,配合使用有机肥料与氮肥、磷肥等,依据玉米生长发育状态对肥料配比加以调整。种肥施用需规范化,采取穴施、沟施的方式进行种肥隔离,种子和肥料的隔离土层厚度为3-5cm ,有助于降低出现肥害情况的概率,实现了肥料营养供给和种子安全之间的协调关系,为玉米苗期生长发育保驾护航。
由于玉米有着相对较长的生长周期,当田间内杂草丛生,会和玉米植株争夺养分与水分,并且还为害虫提供了繁殖条件,需定期开展除草工作,谨慎使用除草剂。
(二)虫害防治措施
1. 玉米螟
玉米螟隶属于隐蔽性害虫范畴,对其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应当从多维度展开。从生物防治而言,可以在玉米田间释放数量得当的赤眼蜂,是采取天敌防治法而在玉米田间构建起虫害自然防治体系,同时选择使用苏云金杆菌这一微生物菌剂,对玉米螟幼虫发育起到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安全性。对此虫害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则是充分借助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特点,在田间放置光谱诱捕装置,由黄色黏虫板以及田间巡查相配合的方式,完成玉米螟成虫与幼虫捕杀。通过上述防治措施的配合使用,打造出虫害综合防控体系,促使玉米田间的虫口密度下降。
2. 黏虫
黏虫隶属于蛾类范畴,会侵蚀玉米叶片,导致玉米光合效能受损,对于此种虫害的防治也要从多方面展开。采取农业防治方法,借助于实施轮作倒茬的方式,将黏虫的繁殖链条切断,解决以往玉米连作而产生的虫源积累问题,同时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地田间清洁工作,使得玉米田间内的越冬虫口基数大大下降。同样可采取生物防治手段,做到黏虫靶向防控,而运用物理防治手段,除了可使用光谱诱捕技术之外,还可应用性诱剂,对黏虫的繁殖行为加以干预,以此实现黏虫数量减少 [2]。
3. 蚜虫
蚜虫主要是侵袭玉米叶片,造成其枯黄与萎缩,而且还易引发病害问题,对其防治可采取化学手段,选择使用新硫酸乳剂,或通过噻虫嗪药剂对玉米种子做拌种处理,使得玉米植株具有优越的蚜虫抵御能力。在玉米田间发现蚜虫后,应及时开展田间全面清扫工作,向田间喷洒吡虫啉药剂,连续喷洒 3 周,一周一次,有助于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恢复正常。
结论:综上所述,实现玉米产量与品质提高目标,需着重把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采取科学得当的虫害防治措施,围绕在选地整地、种子选择处理、田间管理等环节最大化发挥出在栽培技术优势,重点针对于玉米螟、黏虫与蚜虫等害虫探索防治手段,尽最大程度上减少玉米田间内的害虫数量,为玉米健康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 舒 瑶 . 玉 米 栽 培 技 术 及 病 虫 害 防 治 措 施 分 析 [J]. 种 子 科技 ,2025,43(10):159-161.
[2] 刘希军 , 于群 . 玉米栽培技术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J]. 河北农机 ,2025,(05):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