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研究
欧阳丁花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仁义镇中心学校 421837
引言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塑造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思辨能力作为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多种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意义重大。首先,它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思辨能力能让学生不局限于表面文字,而是剖析字词背后的深意、情节间的逻辑联系以及作者隐藏的情感态度,像在解读古诗词时,能透过意象领会诗人心境,精准把握诗词主旨。其次,利于思维品质的发展。思辨过程涵盖分析、综合、判断等多种思维活动,能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其面对问题时能多角度思考、理性分析,不盲目跟从。再者,能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缺乏思辨导向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设定常常偏离思辨能力培养这一核心。多数教师仍将重点聚焦于基础字词的掌握、课文内容的背诵以及标准化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训练上。例如,在讲解一篇叙事性课文时,教学目标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记住生字词的读音、写法,能够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以及按照既定的答题模板回答关于文章主旨、人物形象等问题。这种教学目标导向使得教学过程围绕知识灌输展开,学生只需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无需主动思考和探究。
2.2 教学方法抑制思辨活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严重抑制了学生思辨活力的发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很少有主动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将知识点逐一讲解给学生,学生只需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即可。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往往先介绍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然后逐句翻译诗词内容,最后总结诗词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3 教学评价忽视思辨过程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较为片面,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思辨过程的评价。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标准,教师和学生都过于关注分数的高低,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在考试中,题目往往侧重于对知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缺乏对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例如,阅读理解题通常有固定的答题模式,学生只需按照套路回答即可得分,无需深入思考文章背后的深意。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3.1 构建问题链,引领深度思考
问题是思辨的起点,构建科学合理的问题链能有效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和文本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在教授《草船借箭》时,可先提出基础问题“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背景;接着提出“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在大雾天气去借箭”,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决策的依据;再进一步问“如果没有大雾,诸葛亮的计划还能成功吗,为什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拓展思维边界。
3.2 组织角色扮演,激发多元思辨
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多元思辨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的课文,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入体验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学习《将相和》时,让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等角色,通过模拟对话和场景,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以及廉颇的知错能改。在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站在角色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表达观点,这有助于他们从多个角度理解文本,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
3.3 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综合思辨
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综合思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比如在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后,开展“校园美景探究”项目。学生需要分组对校园内的不同景观进行观察、记录,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景观的特点、形成原因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描述和表达,同时还需要运用科学、数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数据测量和分析。
3.4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思辨空间
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辨空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辨欲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开展合作学习、组织课堂辩论、鼓励质疑精神、优化评价方式、拓展阅读资源和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辨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习惯,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将思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辨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学习。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J]. 张玲 .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2(07)
[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方法 [J]. 徐静 . 小学生 ( 上旬刊 ),2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