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智能变电站电力工程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作者

陈志敏

淄博光明电力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引言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电力工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机械应力、温度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设备出现故障,进而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能够实时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降低运维成本。

1 智能变电站电力工程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重要性

1.1 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智能变电站中的电力工程设备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关键环节,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损失。通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可以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故障的扩大和恶化,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2 提高设备维护效率

传统的设备维护方式主要是定期检修和事后维修,这种方式存在维护不足或过度维护的问题,不仅增加了运维成本,还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状态维修,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提高设备维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1.3 推动智能电网建设

智能电网的核心是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对电力工程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可以为智能电网的调度、控制和管理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

2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原理

2.1 状态监测原理

状态监测主要是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如电压、电流、温度、振动等,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传感器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预处理后,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模数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通信网络将数字信号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挖掘,提取设备的特征参数,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2.2 故障诊断原理

故障诊断是在状态监测的基础上,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故障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和基于知识的方法。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通过对设备的运行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小波分析等,提取信号的特征参数,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基于模型的方法通过建立设备的数学模型,将实际测量数据与模型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基于知识的方法利用专家经验、故障案例等知识,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确定故障的类型和位置。

3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关键技术

3.1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作为状态监测系统的感知基础,其技术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监测体系的可靠性和精度。现代智能变电站对传感器的要求已从单一参数测量向多参数融合方向发展,促使传感器技术向集成化、智能化演进。传统传感器如温度、振动、电流电压传感器仍需不断优化其测量精度和环境适应性,以满足高压强电磁环境下的稳定工作需求。新型光纤传感器通过光信号传输实现电隔离,彻底解决了电磁干扰问题,同时具备高灵敏度和宽频带响应特性,特别适合局部放电等微弱信号的检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有线连接的局限,通过自组织网络实现灵活部署,显著降低了系统安装和维护成本。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传感器的小型化和低功耗化,使分布式密集监测成为可能。传感器校准技术的进步确保了长期运行的稳定性,而内置自诊断功能的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评估自身工作状态,大幅提升了监测系统的可靠性。

3.2 数据传输技术

数据传输技术的选择直接影响监测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需要根据变电站的实际环境特点进行优化配置。光纤通信凭借其本质安全性和高带宽特性,成为智能变电站主干网络的首选方案,尤其在高压设备密集区域更能体现其抗电磁干扰的优势。现代光纤技术已实现单纤多波长传输,显著提升了信道容量和传输效率。无线通信技术为变电站监测系统提供了灵活的补充方案,5G 技术的低时延特性为实时监测创造了条件,而窄带物联网技术则适用于广覆盖低功耗场景。混合通信架构通过合理组合有线和无线技术,既能保证关键数据的可靠传输,又能满足临时监测点的快速部署需求。数据传输协议的设计需要兼顾实时性和可靠性,时间敏感网络技术为关键监测数据提供了确定性传输保障。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有效防范了网络攻击,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传输。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智能化程度直接决定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信号处理技术从传统的傅里叶分析发展到如今的时频联合分析,实现了对复杂工况下设备状态的全面刻画。现代小波变换算法通过优化基函数选择,显著提升了瞬态故障特征的提取能力。深度学习技术的引入开创了特征自动提取的新范式,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化特征识别方面表现出色,而长短期记忆网络则擅长处理具有时序特性的监测数据。迁移学习技术有效解决了小样本情况下的模型训练问题,使故障诊断模型具备更好的泛化能力。知识图谱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设备故障知识的系统化组织,支持更复杂的推理判断。边缘计算架构将部分分析任务下沉到数据采集端,既缓解了中心服务器的计算压力,又提高了实时响应能力。增量学习技术使诊断模型能够持续进化,适应设备老化带来的特征漂移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电力工程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随着传感器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海华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异常监测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5,(13):23-25.

[2] 王正方 . 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 [J]. 光源与照明 ,2025,(05):107-109.

[3] 王长安, 周苗苗. 基于大数据的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J].中国高新科技 ,2025,(10):63-65.

[4] 孙楠 . 基于数字孪生的新能源电力工程二次设备运行状态自动监测方法 [J]. 自动化应用 ,2024,65(14):50-51+55.

[5] 盛占占 , 王亚 . 电力工程中电力设备检修及施工技术研究 [C]// 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 全国绿色数智电力设备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会论文集(七).光大环保能源( 新蔡) 有限公司; 山东盛源工业装备有限公司;,2024: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