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抒情类”文本的阅读教学路径

作者

郑丽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教育局 067400

“抒情类”文本具有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特点。小学语文“抒情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语感,而且可以实现“以情动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抒情类”文本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情感认知、表达能力,合理设计阅读教学方案,引领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

一、梳理情感线索,为深层理解做铺垫

“抒情类”文本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梳理情感线索,是小学语文“抒情类”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提炼情感关键词、发现情感寄托物,是梳理情感线索的关键。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抒情类”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梳理情感线索,为后续深层次的理解与分析奠定基础[1]。

以《秋天的雨》这一文本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本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圈画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以及反复出现的事物。通过阅读,学生圈画出了温柔、丰收、欢乐等蕴含情感的词语,以及秋天的雨这一情感寄托物。在学生圈画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关键词与情感寄托物,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尝试总结文本蕴含的情感。这时有的学生说出:我圈画出了秋天的雨这一情感寄托物,从“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句话,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秋天到来的欣喜与期待,以及对秋天雨的珍视与赞美,从“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句话,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秋雨的喜爱。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将情感关键词整合,梳理情感线索。通过这样的情感线索梳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看到作者对秋雨的喜好、赞美、期待、珍视,而且可以为后续文本的细品与作者写作意图的深层分析奠定基础。

二、细品文本语言细节,深化情感体验

语言细节传递着文本中的情感。引导学生品用词、品修辞、品句式,并展开角色扮演活动,是感受作者情感、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聚焦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细品,并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体验中深入理解文本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以《桂花雨》这一文教学为例,在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品用词,让学生在字词中体悟作者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提出问题:文中用“浸”字描述了桂花香的浓郁,为什么不用“闻”字。“浸”字具有哪些精妙之处?学生通过对比“闻”与“浸”,发现“浸”字可以充分凸显作者对桂花香气的沉醉与喜爱,更能够展现桂花香气对人们的浸润,“闻”字只能描述人们嗅到了桂花香气,但不同凸显作者的情感。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炼出文章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带领学生品析。例如,“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句将桂花比作了雨,虽然没有直接描述桂花飘落时的样子,却营造了一个桂花轻盈、密集飘落的画面。学生在品析字词与修辞后,会对文本的情感有一个深入了解。最后,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父亲、母亲以及作者等角色,将故事再现出来,进一步体悟文本蕴含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文本赏析能力。

三、开展读写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释放内在情感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抒情类”文本阅读教学方式。读写结合活动的有效组织,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紧紧围绕“抒情类”文本阅读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组织读写结合活动,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释放内在情感、提升读写能力 [3]。

以《母鸡》这一文本教学为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圈画出体现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字词或句子,从字词与句子中体悟文本的情感,并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母鸡作为母亲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情感后,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同学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一种动物或人,你开始不喜欢它或他,到后来喜欢,请你仿照《母鸡》这一文的写作手法,选择一个动物或人,将自己的态度转变写出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在写作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文本用词以及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在写作完毕后,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并组织学生从情感表达、用词的合理性、写作手法运用等多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进行情感表达,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提高多种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抒情类”文本是学生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捕捉情感线索,建立与文本之间的联结,开展语言品析活动或情感场景还原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借助读写结合活动,为学生提供情感释放的平台,帮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内心真实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静琴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 [J]. 读写算 ,2024(34):100-102.

[2] 夏露露 . 驱动型问题引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节公开课教学为例 [J]. 基础教育 论坛 ,2022(23):86-87.

[3] 丁艳君 . 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小学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红楼 春趣》一课为例 [J]. 现代教学,2021(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