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高职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评价的探索
李文婧 张应龙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3
Abstrac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as reshaped the ecolog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ringing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s to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sing the course“Food Preservation and Storage Technology”as a case study, this research leverages digital platforms to construct a four-dimensional path encompassing “Layered Objectives—Resource Reconstruction—Teaching Innovation— Intelligent Evaluation.”It establishes a multi-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framework, a four-dimension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a dynamic feedback and improvement mechanism, providing a replicable model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food-related vocational curricula under digitaliz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mechanism ;digitaliz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2000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教高〔2020〕3 号 ] [1]。《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纲要》的颁发,拉开了课程思政在高等学校中全面实施的序幕。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对于课程思政教育实施及评价机制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思政元素挖掘浅表化、评价指标缺乏有效性、评价标准混乱、评价方式单一等 [2-5]。随着数字化转型在各行各业中的开展,数字化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也越加紧密,其对于课程思政的事实及评价也同样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技术支撑,为解决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 数字化赋能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
1.1 数字化技术与课程思政的结合路径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职专业教学的主流模式。借助数字化平台,可提高学生对于思政知识的自主学习意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于思政知识点的理解,拓展知识面,提高参与度。
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为课程思政提供更多专业案例,拓展思政资源,并增强学生体验感,如VR、AI 技术的应用等。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甚至是思想动态都可实现精准分析,有利于精准教学、个性化教学的开展。
借助数字化平台,有利于合理有效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企业行业等多个主体作用,健全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主体队伍。通过情景设定、沙盘模拟、差异性的选择等情境活动,以清晰准确的评价标准为标杆,综合评价学生的合作性、和谐性、共享性、积极性、发展性、乐观性、进取性、全面性、服务与奉献性等。借助数字化技术,拓宽资源整合和评价反馈渠道。
1.2 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要求
食品安全是民生底线, 食品从业者的技术决策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这就要求食品类专业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食品从业者肩负的公共责任,强化学生“技术即生命”的职业敬畏感。
以技术应用需平衡资源消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伦理要求,讲专业技术手段、参数的选择与“双碳”目标、环保等相结合,增强学生肩负的乡村振兴使命感。
纵观食品专业技术发展历史脉络,通过古今中外技术对比,将传统智慧与现代创新相融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激发技术攻关使命感。
2.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设计
以《食品贮藏与保鲜技术》课程为例,进行数字化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实施探索。
2.1 课程思政目标的提出
根据课程特征、知识特征和教学特征,立足岗位需求,从社会责任理念、服务健康理念、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入手,确立本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如图1 所示):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劳动品质、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家国情怀等。

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充分领悟岗位的职业价值,理顺专业架构,立足专业知识点,做好课程思政的内生。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形成系统效应,充分培养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顾客至上,优质服务;遵守法纪、安全生产;狠抓质量,诚信经营”的职业道德信念。通过实践性教学内容,在实操中把对职业道德的体会融入到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深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合格的职业技能人才。
2.2 课程思政数字化资源的开发
(1)思政案例库建设
借助 AI 技术及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课程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建立食品贮藏保鲜技术课程的思政案例库。如“低氧低温稻谷贮藏技术”的研发应用,减少了粮食损耗,体现了科技报国精神。
(2)思政教学任务设计
通过小组协作教学任务的开展,引导培养学生建立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劳动品质,并将家国情怀融入到课程任务中去。如在食品的冷藏技术学习时,设置学生回家清理冰箱中过期食品的任务作业,使学生在劳动中切身感知资源节约即社会责任。
(3)数字化技术的引用
通过以食品专业科学家为原型打造的智能体,使学生“直接”与科学家进行对话,体会科学家的思想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如学生通过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智能体的对话,了解粮食贮藏的重要性,学习粮食贮藏特性及贮藏要求,提高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模拟真实职业环境,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从根本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2.3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实例
以项目二蔬菜的贮藏保鲜为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如图2 所示。

(1)课前导学
学生通过优慕课教学平台自主完成项目调研、微课学习、课前测试的任务。如完成相关视频的观看,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体会贮运技术、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课中探究
通过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蔬菜滞销导致农民损失惨重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助力蔬菜贮藏,实现农民增收,助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通过蔬菜贮藏不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动画,提高学生的食品流通安全意识,明确检测人员所担负的使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树立法治观念。
通过新型集装箱型野战菜窖的使用案例,以科学技术手段延长农产品贮藏期限,为科技强军提供后勤保障,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贮藏条件的严格控制要求,提高学生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通过分组实践任务的完成,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弘扬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课后拓展
通过对小组任务的反思总结,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品格。加深学生对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实现农民增收,助力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解。
2.4 评价机制构建
(1)多元协同评价主体
对于课程思政的教育评价,不仅仅是从理论上进行判断,更多的应该是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在小组任务中的团队协作情况、日常学习的学习态度等等都应纳入评价中来。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企业行业等多个主体作用,健全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主体队伍,如表1 所示。

(2)四维评价指标体系
从知识掌握度、行为参与度、价值观内化、职业使命感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合作性、和谐性、共享性、积极性、发展性、乐观性、进取性、全面性、服务与奉献性等,建立清晰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 所示。综合运用信息网络、教学平台、科研平台、社会活动平台,拓宽资源整合和评价反馈渠道。


(3)动态反馈与改进机制
对于课程思政的评价方式既应包括形成性评价,也应包括终结性评价;既有学生个体的评价,也应有对学生班级的评价;既包括表现性评价,也包括即时性评价;既有诊断性评价,也有矫正性评价。构建“四维双轨”评价模型(如表 3 所示),覆盖学生课程学习全周期,并通过建立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档案,对学生成长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6]。

3.结论与展望
(1)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对《食品贮藏与保鲜技术》课程思政实施及评价探索中发现,数字化资源使思政元素从“机械嫁接”转向“有机渗透”,由表 4 可知,通过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对于职业认同感显著提高,专业素养提升明显,学习主动性明显加强,带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双提高。
多源数据融合破解价值观评价虚化难题,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教育目标,学生认可度大为提升。

(2)课程改进
进一步开发课程的数字资源建设,结合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开发更多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隐私的保护,防止学生数据的泄露,对数据全过程的监控、分析和保护[7]。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 教高〔2020〕3 号 , 2020.
[2] 赵月霞.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微 [J]. 成才之路,2024, (35): 41-44.
[3] 王蓉, 罗定华.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机制的创新研究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37 (15): 10-12.
[4] 李奕.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37 (13):
.
[5] 杨晋. 高职物流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思考 [J]. 时代汽车 , 2024, (05): 67-69.
[6] 彭易杭, 樊匀 . 项目化教学改革在高职办公自动化课程中的应用 [J].科技风 ,2023(28):103-105.
[7] 王桂林 , 刘婵 .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评价创新发展论析 [J]. 黑龙江教育 (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5,(0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