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创新的策略与实践
潘岩 耿淑英
德惠市米沙子镇中心小学 吉林省德惠市 130302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要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注重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传统数学评价存在过度侧重知识记忆、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难以实现核心素养培育需求。而创新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需要教师重构评价体系,将数学逻辑推理和抽象等核心素养融入评价维度。实践显示,构建情境化测评任务、创建多维评价体系和动态反馈机制能全面且直观地反映出学生数学能力发展轨迹。
一、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创新优势
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考试评价创新可突破传统知识本位的局限,聚焦素养导向评价。传统数学评价聚焦计算速度和解题正确率,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新课标倡导“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作为评价维度,以此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创新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可动态跟踪学生的课堂表现、成长档案以及实践活动的内容。比如,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思维发展轨迹,能了解学生在问题提出、合作探究以及反思改进等多个环节的表现。除此以外,还可强化教学改进功能,促进课堂生态变革。教师通过将评价任务嵌入在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由此,可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由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
二、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创新的策略与实践
(一)构建多维评价体系,实现素养导向测评
传统评价侧重于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对于学生算理的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通过课堂观察、实践任务、考试测评以及反思记录等方式精准捕捉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轨迹。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3 单元《乘法》为例,教师可立足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队列表演”情境,让学生用竖线图或者方块图解释 12×14 的含义,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拆分乘法。课堂记录单中设置指标“算了表达完整性”,根据“清晰描述”“概念模糊”“部分理解”三级表单记录学生的整体表现。通过课堂随堂小测试检验学生竖式计算的规范性,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进位标记、数位对齐等易错点。教师可记录错题本收集典型错误,并开展错题纠正活动。而后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实践任务,如班级运动会需采购矿泉水,要求学生正确计算“每箱 24 瓶,购买15 箱是否足够全班48 人每人2 瓶”。实践报告要涵盖“问题分析”“结果检验”“算式列写”三部分,重点评价学生是否能将数学运算和实际问题关联。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综合错题本、实践报告单以及课堂记录单三份材料,形成学生个体评价档案,并适度开展单元末测评。由此,不仅能让测评指向素养培育,还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情境化测评任务,促进深度学习
传统测评任务档案部分是脱离实际的抽象计算,很难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深度探究意识。新课标背景下的情境化测评要紧扣学科本质,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效融合,通过结构化任务设计,可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发展推理能力。教师要根据单元目标,设计涵盖提取信息、选择策略以及验证结果等环节的测评任务,利用操作工具、过程记录表等载体,综合性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思维路径。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5 单元《分数加减法》为例,本单元重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理解和灵活应用。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折纸游戏”活动,精心设计生活化情境任务“烘焙坊材料调配”。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低筋面粉、制作蛋糕需糖分的原料清单,要求学生将两种材料的总重量计算出来,并解决“现有低筋面粉 2/3 千克、糖分 1/2 千克,还需采购多少材料”的问题。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字描述中提取关键数据、鼓励学生用图形表征计算等方式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以逆向运算检验答案的合理性,而后引导学生利用图示展示解题思路,教师由“验证逻辑性”“算法多样性”等角度进行评价。
(三)建立动态反馈机制,推进教学评一体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师应设计贯穿前中后的评价链条,通过预学检测定位认知起点,课堂互动观察思维路径,课后注重追踪能力发展的巩固,从而可以实现教学评的动态融合和双向促进。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 5 单元《方向与位置》为例,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在课前诊断环节,教师可设计预学单,涵盖“描述教师座位位置”“识别东南、东北”等两类基础问题,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重点,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增加“制作方向”的活动。在课中反馈环节,可借助课堂练习本将“位置”任务完成,巡视记录典型错误。针对“数对顺序混淆”问题,插入趣味游戏,引导学生两人一小组开展“一人报数队、一人在棋盘上放着棋子”的游戏,错误者要用方向术语描述纠正步骤。而后则是课后追踪,为学生布置巩固作业,引导学生分析错题。通过这一方式,不仅能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还能让评价真正服务于学生能力发展 [3]。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创新的策略与实践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考试与评价创新 , 需要教师通过构建多维评价体系、创设情境任务、实时动态反馈机智的方式,破解传统评价中教师“重知识、轻素养”的实践难题。这些策略的核心导向是培育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将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有效结合,让评价真正推动教学改进和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 马兰 . 小学数学一、二年级非纸笔考试评价改革的实践性思考 [J]. 基础教育研究 ,2024,(02):26-29.
[2] 黄文丽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高段学生数学焦虑现状研究 [D]. 江西师范大学 ,2023.
[3]孙妍.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学业考试评价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07):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