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高危产妇早期预警与护理干预策略
袁爱华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336000
1、引言
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致死率一直很高,在高危产妇群体中尤为突出,所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很有临床意义。建立早期预警机制是降低产后出血风险的关键,动态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子宫收缩状况、出血量和凝血功能等多维度指标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因素,给后续干预赢得宝贵时间。同时,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也不可或缺,产前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分娩时的紧密配合、产后恢复期的精细护理等措施组成了完整的护理体系,早期预警和护理干预相结合不但能让医护人员应对产后出血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能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给高危产妇更全面、更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支持。
2、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识别与评估
2.1 产时高危因素评估
在临床实践里,产后出血高危产妇的早期预警与护理干预策略意义重大,关键是全面评估和科学识别产时高危因素,给后续精准干预打基础,像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异常、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是产时高危因素的主要内容,这些因素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叠加在一起,会大大提升产后出血风险,所以要密切监测产程进展、评估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并关注分娩中的异常表现,这样就能及时发现潜在危险信号,让有效护理措施有依据,并且把产妇既往病史、孕期检查结果和当前分娩状况结合起来,能进一步完善高危因素的动态评估,保证干预措施有针对性、时效性,从而最大程度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2.2 产后早期风险监测
在临床实践里,产后出血高危产妇的早期预警与护理干预策略意义重大,关键是精准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并动态监测,之后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以让不良结局发生率降下来。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关键指标得由医护人员密切留意,并且要参照实验室检查结果像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状况等综合评估。子宫收缩状况、阴道流血量及其性状也是需要重点观察的内容,靠定期查房和专项记录来持续采集与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个性化护理计划就得制定出来,例如加强心理疏导、指导正确哺乳方式、开展促进子宫复旧的物理干预措施之类的,这样能有效管控产后出血风险,确保母婴安全。
3、产后出血早期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3.1 预警分级标准的制定
制定预警分级标准是为了精准评估和动态管理产后出血风险,依据预警评分工具结果把产妇分成低风险(0-3 分)、中风险(4-6 分)、高风险(7-10 分)三个等级,这个分级体系不但考量单个指标的风险贡献还综合多项指标叠加效应的影响,比如子宫收缩乏力和凝血功能障碍一起出现时评分就多加 1 分来体现复合风险增强的情况,近年国内外数据都显示高危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还达10%-15% 所以建立分级预警机制很关键,试点医院应用该标准能有效甄别高危人员且提前干预率超 90% 使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
3.2 预警系统的临床实施流程
为了使预警系统能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其临床实施流程必须同时考虑操作简便性和执行效率,该流程包含入院初筛、动态监测、预警触发以及护理干预这四个环节。在入院初筛时,医护人员会运用标准化问卷收集产妇的基本信息并给出初步评分,到了动态监测阶段,则着重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和出血状况且每个小时都会更新一次评分结果,若评分达到预警阈值,系统就会立刻报警并开始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下表详尽列出了各个环节的关键内容与相应的时间安排:
表1 产后出血早期预警系统临床实施流程

4、产后出血高危产妇的护理干预策略
4.1 产时期护理干预措施
产时期对产后出血高危产妇来说,早期预警和护理干预策略特别重要,因为科学化、系统化的措施能降低出血风险,保障母婴安全,所以医护人员要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全面评估产妇有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异常、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潜在高危因素,再依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在这期间要严密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宫缩强度和频率、阴道出血量、胎儿心率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且要加强心理疏导,减轻产妇因紧张恐惧可能出现的不良生理反应,还要指导产妇学会正确呼吸和用力方法,减少分娩时的体力消耗,降低产程延长风险,另外分娩操作规范也不能忽视,助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技术要领,尽力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软产道撕裂及其并发症,给后续阶段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4.2 产后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在临床实践里,产后出血高危产妇的早期预警和护理干预策略意义重大,因为这关乎如何通过科学监测与及时护理举措削减产后出血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对于这类产妇,护理人员要着重关注生命体征、子宫收缩状况、阴道出血量等重要指标并参照实验室检查结果动态估算潜在风险,在此之上施行有效早期干预办法,例如按摩子宫推动宫缩、合理运用宫缩剂、保证膀胱排空减轻对子宫的压迫以及给予可能出现心理压力者必需的心理支撑与抚慰,并且护理人员要做好紧急预案准备以便异况一出就能立马启动急救流程以最大程度守护产妇生命安全与健康。这一系列护理干预举措的施行既要求护理团队专业素养高且协作能力强,也得有完备的医疗设备和资源支撑才能对产后出血高危产妇进行全面照料。
4.3 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在临床实践中,产后出血高危产妇的早期预警与护理干预策略意义重大,关键在于借助科学评估和及时干预来削减母婴风险。要制定高危产妇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就得综合考虑她们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这涵盖严密监控生命体征、子宫收缩状况及出血量变化,并重视心理疏导以减轻产妇焦虑。护理人员要依据产妇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护理举措,如恰当用药促使子宫收缩、防止感染,且保证输血通道顺畅以便应对突发情况。另外,在护理中也不能忽略家属的配合与支持,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家属对产后出血的认识,有益于营造良好护理氛围,从而更好地守护产妇生命安全与健康康复[4]。
5、结论
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这给高危产妇生命安全带来很大威胁,所以建立科学的早期预警机制、施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非常重要。在实际临床工作里,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子宫收缩状况、阴道流血量等重要指标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动态评估以便快速对异常情况作出反应。护理干预要重视多学科协作,从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到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应用,全面满足产妇生理和心理需求,比如产前加强健康宣教让产妇和家属知晓产后出血风险和应对办法,产时和产后要加强监测且保证急救设备和药品随时可使用、熟练掌握止血技术和输血流程以最大程度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颜玮 , 吴新媛 , 沈盐红 . 脆弱性分析下的产前强化式护理在高危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J]. 当代护士 ( 上旬刊 ), 2025, 32 (05): 38-42.
[2]岑寒露 ; 潘纯 ; 汤华杰 ;. 基于产后出血的风险预警护理在高危妊娠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J]. 当代护士 ( 上旬刊 ),2024(02):77-80.
[3]沈小晓 ; 陈秋园 ;. 高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调查及其干预策略分析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19):35-39.
姓名:袁爱华 ,出生:1967 年8 月,性别:女,籍贯:江西宜春,民族 :汉学历:本科,职称:副主任护师 ,研究方向 :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