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对
吴贞萱
延安革命纪念馆 716000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而普遍的居住场所,1935 年党中央毛泽东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在延安的窑洞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遗址。1945 年,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与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进行了一场深谋远虑的谈话,人们把它称之为“窑洞对”,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重提“窑洞对”。那么,何为“窑洞对”?让我们从历史中寻找解答。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由于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国共两党剑拔弩张,这也让黄炎培等爱国民主人士忧心忡忡。1945 年 7 月 1 日,一架来自重庆的飞机在延安机场降落。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早早就来到机场等候,迎接远道而来的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黄延培等一行人。他们此次来延安的目的,就是想促成国共双方恢复和谈,实现联合政府和国内和平。
当毛泽东和黄炎培握手时说:“我们 20 多年不见了!”黄炎培感到很诧异,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呀!
毛泽东笑着说:“1920 年 5 月在上海,江苏省教育会欢迎杜威博士,你主持会议,在演说中说中国100 个中学毕业生,升学的只有多少,失业的倒有多少。那一大群听众之中有一个毛泽东。”黄炎培听后十分感动,既盛赞毛泽东好记性,又深感毛泽东的平易近人和对自己的看重。
访问延安是黄炎培一直以来的一个宿愿。访问期间,他除了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行正式会谈外,走访了延安新市场、光华农场、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等地方,与街上群众、商店店员们随便交谈,询问物价和生活情况。短短数日,更是让他感受到了一种与重庆截然不同的清新气象和勃勃生机。这里的公教人员不论男女都穿制服,女子学生一律短发,洋溢着十足的朝气,百姓的衣着也十分整洁,绝对没有褴褛污秽的流浪者和面带烟容、游手好闲的人,也从未见绅士装束的男人或涂脂抹粉、洒香水、高跟鞋的摩登女子。黄炎培还发现,共中央和政府领袖生活很苦,而老百姓的新建筑增多、生活相对较好;在毛泽东家里做客时,这里称毛泽东便是毛泽东,一般并不连称他的头衔。而且这里军民关系的确是鱼水关系。
7 月 4 日,黄炎培应邀走进毛泽东同志的窑洞。黄炎培和毛泽东促膝长谈整整一个下午,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
黄炎培坦陈多年来心中的远虑地说:“我来延安,看到这里事事组织,人人有训练,一片蓬勃景象,我觉得你们实行的政策是切实有效的。“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见毛泽东同志听得专注,他继续说道: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对于黄炎培的提问,毛泽东略作沉思,平静而有力的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个回答,以及在延安访问期间的所见所闻,令黄炎培等人为之信服,他表示:这话是对的,只有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个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个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黄炎培访问延安后,在一个新的起跑点上前进了。他到处作报告,讲他在延安的所见所闻。还在很短的时间中,写成《延安归来》一书并出版。他的讲话和文章,在大后方造成巨大的震动。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回忆说,“我一辈子都在寻求着真理,一直未曾如愿以偿,而使我认识到可能是真理所在的,就是1945 年的延安之行。”
毛泽东和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率深谋远虑的对话,回答了一个历代王朝统治者都想突破但都最终失败的历史性难题。民本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孔孟时代,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兴”的理念。民主先行者孙中山提出了“天下为公”,毛泽东主席运用陕甘宁边区推行民主政治的实践,让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周期,成功地解开了。“历史周期律”,过去令毛主席深思,在当代使我们警醒。它启示人们,监督无禁区、民主无止境,这是衡量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试金石,也是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秘诀”所在。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过“窑洞对”: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这是跨越79 年的新回答,是新时代的“窑洞对”。
回望百年党史,从八七会议、古田会议到遵义会议;从延安整风运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解决问题。我们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显著的标志,也是保持先进性各纯洁性的根本动力。
从“窑洞对”到自我革命,虽词不同,意有别,但两者之间实则是内在统一、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一体两翼,需要统筹把握,系统推进,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党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保证党不断发展壮大,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新时代共产党人要牢记一个问题,两个答案。坚定依靠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