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
吴侠
云南广播电视台 云南昆明 650000
前言:世界传播模式正处在一个媒介形态的多重重组,与传播逻辑的深层演化的紧要关头。尤其是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电视媒体在受众结构、内容形态与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而作为节目创意的中坚力量的电视编导,其角色工作流程都必须进行重构。
1. 媒体融合时代对电视编导的影响
媒体融合作为信息传播体系深入演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存在,其在由技术领域逐渐扩展到内容、组织、管理和文化等方面的表现较多。在此过程中,其作为创作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存在,导演的工作逻辑、创作机制和交流机制对系统的重构极为重要。而传媒融合的发展对编导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主要表现为角色和功能的扩展,创作观念的调整与传播的重构等方面。而电视编导自身的职能也由单纯的线性发展转变为多元化的合作。在传统的电视生产系统中,导演自身主要负责选题策划、脚本撰写与后期编辑等工作,其自身责任较为清晰。但随着媒体融合程度的不断提高,节目编排呈现出全过程协作等特点[1]。
2.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提升策略
2.1 落实内容构建的主题融合工作
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已经从一种单一的渠道走向了多平台、多终端、多形态并存的格局。这一转型,要求编导们改变传统的线上交流-封闭生产的方式,走向主题驱动 - 多元互动的融合之路。在这种逻辑框架下,对题材内容进行深层次融合建构,是编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它关系到栏目的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也关系到媒体公信力的系统建设。在此基础上,应加强选题策划的时代性,应与社会发展的命题和群众关心的焦点相吻合。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显著提升,社会热点事件瞬时爆发、快速更新。在选择节目时,应注意重大的政策导向,民生问题,社会舆论的焦点。通过对话题的结构性分析,把它和观众的需要相对应,明确有长远价值和可传播范围的核心主题。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和健康中国这一大主题上进行专题策划,可以将价值导向和现实关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升《中国梦工厂》的内容的战略性和现实性。为了实现跨门类内容界限的融合性策划,打破了传统的节目形态分类法的局限性。面向融合传播的现实需要,新闻与娱乐、纪实与情景的有机衔接,需要复合的表述框架。可将故事的线索设计和人物角色设置融合到财经类新闻报道中,使受众在接收信息时能够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或将互动访谈、群众意见反馈和数据可视化展示穿插于人文纪录片之中,达到逻辑精确和感知多维同步推进,提升受众的观赏体验和传播广度 [2]。
2.2 推动传播路径的媒介联动
在媒体融合深度演进的趋势下,传统电视媒介已由单向传播结构向多终端、多维度、互联式传播体系重构。此环境促使电视编导在内容输出过程中,必须构建具备统筹性与差异化并重的媒介联动策略,以提升内容覆盖率、增强用户黏性并推动传播链条的延展化运行。首先,应统筹构建以电视媒介为核心、数字媒介为延伸的多平台协同结构。传统电视依然在深度信息传播与权威话语建构中居于核心地位,但其覆盖范围与影响力逐步受到新媒体平台的稀释。在此背景下,电视编导应将节目内容进行结构性再生产,基于平台特性匹配不同呈现形式。例如,完整节目可在电视端首播,作为主干内容承载权威立场;而其核心观点、关键画面或情感节点可被剪辑为短视频素材,上传至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借助其去中心化传播机制迅速获取流量突破。同时,可将节目的核心语音片段或深度访谈转化为播客与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网易云等平台上线,满足移动端碎片化听觉需求,构建完整的内容生态矩阵。
2,3 实施技术手段的视听创新扩展
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发展,传统的电视媒体正在由单一的传播方式转变为多终端、多维度和互联的传播系统。此类环境的改变,要求电视编导们在进行内容输出的时候,应制定一种既有统筹又有差别的媒体联动战略,从而提升内容的覆盖面,增强用户的黏性,促进传播链的延伸。此过程中可系统性地构建一个以电视媒体为中心、以数字媒体为延伸的多平台协作框架。虽然传统电视仍是深层信息传播和权力话语建构的中心,但它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正在逐步被新媒体平台所削弱。在此情况下,编导需要对节目内容进行结构上的二次创造,根据不同的平台特性,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完成后的节目可以在电视台上播出,充当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内容;同时也可将节目的核心观点、关键画面和情绪高 | 潮的部分剪辑成短视频素材,上传到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借助平台的去中心化的传播机制,迅速获得流量的突破。同时也可通过喜马拉雅和网易等社交媒体,来满足手机用户对音乐的碎片化需求,形成一个完善的新型视听体系,为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编导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技术的持续发展,电视编导的创作边界将进一步延伸。因此应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深化融合内容生产机制构建,推动电视编导在技术驱动与人文关怀之间实现协同发展,进而助力主流媒体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转型与持续创新。
参考文献:
[1] 蒋沂凌 . 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的角色转变与能力提升路径 [J].西部广播电视 ,2025,46(01):157-160.
[2] 胡杨 , 王建辉 , 叶星彤 .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遵循 [J]. 传媒 ,2024,(2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