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观培育研究
张袁安 肖琳 王晓燕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510550
摘要: 本研究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有效样本700份)和深度访谈(师生20人),系统分析了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观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学生对国家安全内容的理解较为全面(传统安全认知率90%,非传统安全83%),但对法律法规熟悉度较低(仅35.3%熟知相关法律);性别、学历、年级等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如男性法律知识优于女性,本科学生更关注重大事件,专科学生更熟悉教育活动)。影响因素包括国际形势复杂性、文化渗透、网络信息处理方式等外部因素,以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内部因素。建议通过“政府引导-高校主导-学生参与”的协同路径,完善教育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国家安全观培育实效。
关键词:职业本科;国家安全观;影响因素;培育路径
一、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观培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职业本科发展前景广阔,学生数量持续增多
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进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职业本科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的规模将不低于10%。职业本科院校的数量和学生规模都在持续扩大。
(二)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国家安全观培育任务愈加艰巨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国家试图通过“和平演变”等方式颠覆我国政权,地缘政治争夺不断,部分国家和地区局势紧张。同时,间谍、泄密、文化抢夺等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频发,这使得增强国民国家安全意识,尤其是职业本科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共计发放调查问卷720份,回收问卷715份,问卷回收率达99%,其中有效问卷为700份,有效问卷率为98%。
2、访谈法
此外,研究选取了15名学生和5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以了解他们对当前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观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培育路径,并给出合理的培育建议,为该项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二)调查内容和对象
1、调查内容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内容了解程度、对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是否知晓国家安全教育日以及对我国主权归属问题重大事件的了解、知悉程度,以及不同性别、学历层次、年级、政治面貌和专业类别的学生对国家安全观的认知是否存在差异。
2、调查对象
700个调查对象中,男生422人(占60.3%),女生278人(占39.7%);从年级看,大一学生301人(占43%),大二学生68人(占9.7%),大三学生275人(占39.3%),大四学生56人(占8%);从专业类型看,理工类学生452人(占64.6%),非理工类学生248人(占35.4%);从学历层次看,本科学生565人(占80.8%),专科学生135人(占19.2%);从政治面貌看,群众227人(占32.4%),共青团员402人(占57.4%),中共党员72人(占10.2%)。调查对象的分布与当前该校学生分布情况基本一致,抽样具有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职业本科学生对国家安全观的总体认识
调研结果显示,职业本科学生对国家安全观的总体认识较为清晰,但有待持续提高。在“你认为国家安全领域包括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中,9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传统国家安全内容,83%以上的学生选择了非传统国家安全内容。由此可见,学生对国家安全内容的理解愈加全面。此外,在“全民国家教育安全日是以下哪个日期”一题中,72.3%的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同时,76%的学生表示自己会主动了解国家安全观和其相关内容。此外,绝大多数学生对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有较高的敏感度,可见,国家安全教育日和国家安全内容已经在职业本科学生群体中得到普及。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对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并不高。在“您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关乎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是多少”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只有35.3%的学生非常清楚并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比较清楚且了解主要法律知识的学生占比为20.1%,而完全不了解和些许了解、仅能知道部分内容的学生占比分别为1.6%和43%。同时,在“国家安全部门的报警电话”这一问题的回答中,仅57.4%的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这说明当前职业本科学生对国家安全相关知识了解不深,国家安全观教育有待深入,重视程度急需加强。
(二)不同群体学生国家安全观的差异分析
1、不同性别学生国家安全观差异分析
首先,性别在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熟悉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您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关乎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是多少”这一问题的回答中,表示“非常清楚,熟知相关法律法规”的男性人数为113人(见表1),占据整个男性样本量的26.8%;表示“非常清楚,熟知相关法律法规”的女性人数为28,占据整个女性样本量的10.1%。这说明,较女性学生群体而言,男性学生对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更加深入。
同时,在被问及“全民国家教育安全日是以下哪个日期”时,78.8%的女性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相对而言,男性学生的回答正确率较低,为68%。性别在该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样,在“我国国家安全部门电话是哪个”一题中,女性学生的回答正确率是70.5%,远高于男性学生的回答正确率(48.8%)。可见,较男性学生群体而言,女性学生在有关国家安全观常识方面的知识储备更为丰富。
2、不同政治面貌学生国家安全观差异分析
本次关于国家安全观的问卷调查中,我们特别关注了不同政治面貌学生在国家安全观方面的差异。首先,不同政治面貌学生在“我国国家安全部门电话是哪个”这一问题的回答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0.05)。其中,中共党员回答正确的比例最高,为70.8%;共青团员回答正确的比例位居第二,为59.1%;群众回答正确的比例最低,为50.2%(见表2)。其次,在被问及“学校在国家安全教育日是否开展过相关主题教育活动或实践活动”时,86.2%的党员学生选择“开展过一些活动”和“开展过很多活动”,高于其他组别选择“开展过一些活动”和开展过很多活动”的学生比例;同时,13.9%的党员学生选择“不清楚”和“很少开展”,其中对该问题“不清楚”的党员学生占比为0%。
虽然不同政治面貌学生在其他问题上的回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党员学生在主动获取国家安全知识的态度、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了解等方面相对更为突出。在“自己是否主动了解过国家安全观”一题的回答中,83.3%的党员学生选择了“是”,占比最高。此外,中共党员学生更加了解关乎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70个党员学生中,选择“非常清楚,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比较清楚,了解主要法律知识”的学生占比最高,为59.8%。同样,在被问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对自己国家安全意识的影响”时,70.9%的党员学生认为“影响较大”和“影响很大”。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3、不同学历层次学生国家安全观差异分析
与专科学生相比,本科学生更加关注国家安全常识和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在涉及“我国国家安全部门电话是哪个”这一问题时,61.4%的本科学生回答正确,只有40.7%的专科学生回答正确(见表3,p<0.05)。同时,学历层次在“你认为哪些事件威胁我国国家安全”一题上的差异较为显著(p=0.004,<0.05)。数据表明,本科学生对威胁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较为关注,这说明,较专科学生而言,本科学生对国家安全的敏感度更高,更关心时政。
相较本科学生而言,专科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更高,更加关注学校关于国家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在“您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关乎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是多少”这一问题的回答上,29.6%的专科学生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比熟知相关法律法规的本科学生高出11.7个百分点。此外,在被问及“学校在国家安全教育日是否开展过相关主题教育活动或实践活动”时,52.6%的专科学生选择了“开展过很多活动”,只有33.6%的本科学生选择了“开展过很多活动”。
4、不同年级学生国家安全观差异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年级的提升,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知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知晓度、主动了解国家安全观等方面,大四学生相比其他年级学生表现出更高的认知水平和主动性。被问及“您是否了解关乎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时,“完全不了解、根本没听过”的大四学生为0人。此外,82.1%的大四学生主动了解过国家安全观,此数据高于其他年级主动了解国家安全观的学生比例。同样,不清楚学校在国家安全教育日期间是否开展过相关主题教育活动或实践教育活动的大四学生为2人,占参与调查的大四学生人数的3.6%,低于其他年级不清楚活动开展情况的学生比例。这可能是因为高年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更多相关课程和活动,有更多机会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四、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观培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观培育的外部因素
影响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观培育的的外部因素包括国际形势、文化价值观输出、网络传播等。
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对职业本科学生的国家安全观有着显著影响。访谈了解到,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使学生对国家安全形式的辨别愈加困难。不少学生认为我们当前面临的国家安全威胁并不复杂,对风险的预判和判断能力较弱,这说明他们对我国当前的安全形势缺少客观和清晰的认识。同时,国家安全内容丰富,不仅包括传统国家安全,还包含非传统国家安全。非传统国家安全与传统国家安全不同的是他们具备明显的隐蔽性和渗透性,不易被察觉,进而导致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分辨能力降低,判断难度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本科学生安全观的培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的不断输入,导致西方文化价值观逐渐渗入学生群体,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化、多元化,进而造成他们的国家安全观受到影响,国家意识淡化,国家观念不强,无法正确认知国家安全局势,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调查显示,65.86%的学生认为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对自己的国家安全意识造成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其中,44%的学生认为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对自己国家安全意识的影响较大,21.86%的学生认为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对自己国家安全意识的影响很大。(见表5)
最后,当前职业本科学生大多是00后,甚至是05后,他们是陪伴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网络的便捷化和普及性使得职业本科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致使他们在遇到网络信息时采取差异化的处理方式。调查结果表明,在接收到敏感信息时,仍旧有24.57%的学生选择“不处理或只阅读、不传播”。同时,在浏览、转发、发布信息时,有20.7%的人表示不会考虑或偶尔考虑其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影响,学生这种消极的处理态度可能会导致敏感信息的泛滥或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综上所述,复杂的国际形势、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和差异化的网络信息处理方式等外部因素对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观的培育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综合措施和教育手段加以引导和干预,以确保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影响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观培育的内部因素
影响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观培育的内部因素聚焦在学校教育,这些因素在学生国家安全观形成与培育过程中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他们对国家安全的观念,提高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
首先,课程设置影响学生国家安全观的形成与培育。现状表明,职业本科学校对国家安全观的培育工作重视力度不足,重视情况不容乐观。访谈得知,学校虽设有专门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但该课程的课时仅为16个学时,学生在大一学年完成学习之后,学校不再对其进行持续性教育。同时,在“您认为所在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问中,64.71%的学生认为学校国家安全观教育流于形式,仅为完成任务。以上情况说明,职业本科学校对学生国家安全观的培育工作持续力不够,重视力度有待加强。
其次,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国家安全观的形成与培育。教学方法多样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安全内容与内涵,助力其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和观念。在被问及“老师讲授国家安全观时所选择的主要形式”时,选择理论讲解的学生比例位居首位。同时,在“您认为所在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问中,60%的学生认为当前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传授与灌输较多,学生的参与感较低。这说明,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的使用过于单一,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感不强。
再次,学校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和网络平台开展国家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的情况不够频繁,学生了解和接触国家安全知识的机会有限。当前,有关国家安全观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够频繁,氛围不够浓厚。68.29%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不受学生们的喜爱,活动形式有些生硬刻板。进一步研究发现,学校在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展过国家安全教育活动,但其他日常活动并未涉及国家安全教育。同时,学校利用宣传条幅、宣传海报等宣传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和知识的情况少之又少。39.43%的学生认为学校偶尔会利用宣传橱窗、网络等开展国家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8%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或学校几乎没有利用宣传橱窗、网络等开展国家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以上说明,学校未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和网络两大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
最后,师资力量的薄弱是影响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观培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当有一桶水,师资力量的雄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国家安全观的培育成效。进一步研究研究得知,学校内部并未建立专门的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国家安全教育的任务落在辅导员肩上。此外,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任课教师大多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而专门研究和以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为主要讲授课程的教师少之又少,专而精的教师力量不足。
五、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观培育的路径分析
(一)外部路径——强化政府领导,加强社会宣传,健全监督制度,加强网络管理
政府作为国家安全教育的主导方,其政策导向和资源投入对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观的培育具有决定性影响。
首先,政府应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由于政府在国家安全工作中扮演核心领导作用,因此,其应加强对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以确保高校有更多资源和指导方针。其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环境。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大众媒体、网络平台等,加强对国家安全知识的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为职业本科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的提升提供支持、监督与评估。最后,政府应积极建立国家安全教育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职业本科院校的国家安全教育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指导,确保教育达到良好效果。同时,政府需要加强对网络的运营和管理,保证网络空间的准确性和积极性,避免不良信息对职业本科学生的影响,进而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
(二)内部路径——合理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建强师资队伍,营造浓厚环境
高校是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执行方,应发挥主导作用,促进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观的培育。
首先,职业本科院校应合理设置课程。职业本科院校应根据职业本科院校自身特点和学生特点,主动设置国家安全观专门课程,增加该门课程的课时量。同时,学校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置有关国家安全观的选修课程、隐性课程等,使国家安全观相关课程深入学生生活之中,确保职业本科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其次,职业本科院校应当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校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等,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法等,结合社会热点时政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安全形势和国家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再次,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应该加快建立专业化的国家安全观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开展相关教师短时培训和长时培训工作,确保国家安全观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后,营造浓厚的校园环境。职业本科院校可通过网络、校内宣传栏、宣传条幅、以及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多样的国家安全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国防教育训练和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爱国主义和法制观念的校园文化环境,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
(三)学生个人——增强主体意识,提升理论水平,参与社会实践
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观的培育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不断学习国家安全观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水平,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于实践当中。
首先,职业本科学生应当主动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国家安全建设。其次,职业本科学生应当将国家安全理论学习常态化、日常化,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增强自己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最后,学生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当前国家安全建设形势与要求,做到理实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国家安全意识,培育学生国家安全观。
综上所述,培育职业本科学生的国家安全观需要政府、高校和学生共同努力,从外部、内部和学生自主三个层面共同发力,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通过政府领导、高校主导和学生自主相结合的国家安全观培育路径,有助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有效提升职业本科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鸣扬.当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1.DOI:10.27011/d.cnki.gdbsu.2021.000354.
[2]吴跃东.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9,(03):39-45.
[3]王曙光,邵东,杨茜茜.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三个实施主体[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102-105.
[4]安欣佩.新时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研究[D].海南大学,2023.DOI:10.27073/d.cnki.ghadu.2023
作者1:张袁安 籍贯:广东河源 性别:女 学历:专科 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作者2:肖琳 籍贯:广东广州 性别:男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3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观培育研究-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为例(编号:pdjh2023b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