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研究
杨振伟
甘肃公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030
引言: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施工在公路桥梁建设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绿色施工理念强调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与低碳减排,通过技术革新与管理优化,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公路桥梁施工技术,分析其核心价值、技术体系、实施路径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公路桥梁建设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 绿色施工理念在的核心价值与实施路径
1.1 绿色施工理念的内涵与行业价值
绿色施工理念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工程建设中通过技术革新与管理优化,实现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与低碳减排目标的综合性理念。其核心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强调通过材料循环、能源优化等手段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二是环境影响最小化,要求施工活动对土壤、水体、空气及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控制在生态可修复范围内;三是经济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将绿色投入转化为长期成本节约与社会责任提升。其行业价值也体现在多个方面:在资源方面,通过再生骨料混凝土、光伏供电系统等应用,可降低30% 以上的材料与能源消耗;在环境方面,扬尘、噪音与水污染防控技术可将施工对周边生态的扰动降低 50% 以上;在社会方面,绿色施工认证成为企业参与重大工程竞标的必要条件,直接关联市场竞争力。
1.2 绿色施工技术的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
绿色施工技术的体系构建需以系统性思维整合资源、环境与经济三大要素,形成涵盖材料、设备与工艺的立体化技术框架。在材料技术领域,重点研发再生骨料混凝土、高性能环保沥青等新型材料,通过工业废渣再利用与低碳胶凝材料替代,实现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 40% ;设备技术领域则聚焦低噪音施工机械、智能搅拌站与光伏供电设备的推广应用,通过设备能效提升与清洁能源替代,减少施工阶段直接碳排放;工艺技术领域则以模块化预制装配、生态边坡防护等低碳工艺为核心,通过标准化设计与工厂化生产,减少现场湿作业量与临时占地。其实施路径需贯穿施工全周期:施工前通过环境影响评估识别生态敏感区,制定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并明确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指标;施工过程中建立噪音、扬尘、水污染动态监测机制,采用分级管控策略,对超标排放区域实施实时整改;施工后则需开展生态复绿、土地复垦与长期环境监测,确保施工活动对生态系统的扰动恢复至基准水平。这一体系与路径的协同推进,可实现施工效率与环保效益的双重提升,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 公路桥梁绿色施工技术的关键策略与创新方向
2.1 绿色施工技术的核心策略与优化方向
绿色施工技术的核心策略需围绕资源节约、污染防控与生态保护三大维度展开,以系统性措施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资源节约方面,材料管理需建立限额领料制度,通过 BIM 技术实现材料用量精准预测,减少 15% 以上的浪费;同时构建废弃物分类回收体系,对混凝土块、钢筋等建筑垃圾进行再生利用,推动资源循环率提升至 80% 以上。能源管理则聚焦设备能效提升与清洁能源替代,优先选用电动化施工机械,配套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实现施工用电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 30% 。污染防控策略以分级管控为核心,噪音控制需通过声屏障设置与设备低振动改造,将施工噪声限值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扬尘治理需实施土方作业湿法作业,配置智能喷淋系统,确保作业区 PM10 浓度日均值不超过环保要求;水污染防治则需建设三级沉淀池与污水处理站,实现施工废水循环利用率达 90% 以上,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生态保护策略强调临时设施规划的生态约束性,避开生态敏感区与水源保护区,减少临时占地规模,并通过表土剥离与回填技术保护耕地资源;植被恢复需选用本地适生植物,采用客土喷播与生态袋技术,构建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植被护坡,提升生态修复质量。
2.2 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方向与突破路径
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方向需聚焦智能化、低碳化与协同化三大趋势。在智能化领域,BIM 技术与物联网传感器的深度融合可实现施工参数动态优化,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能耗与污染物排放,自动调整施工方案以降低环境负荷;无人机巡检与 AI 图像识别技术可提升生态破坏监测效率,实现环境违规行为的快速预警与处置。低碳化方向则需突破新型环保材料与清洁能源设备的技术瓶颈,研发自修复混凝土、生物基沥青等低碳材料,降低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同时推广氢能源施工机械与储能一体化系统,构建施工能源的零碳供应体系。协同化方向强调跨领域技术整合,推动施工企业、科研机构与环保企业联合攻关,形成从材料研发到工艺优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此外,需建立绿色施工技术标准与认证体系,通过政策激励与市场约束双重机制,加速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突破路径需以政策引导为支撑,将绿色施工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技术研发投入给予税收优惠;同时完善技术共享平台,促进创新成果的快速扩散与迭代升级。
2.3 绿色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绿色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呈现政策驱动、全周期管理与产业协同三大特征。政策驱动层面,国家环保法规与碳排放交易制度的持续完善,将倒逼企业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推动绿色施工从“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地方性绿色施工标准与奖惩机制的出台,将进一步细化技术实施要求,形成可量化的环保指标。全周期管理趋势则要求将绿色理念融入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运维的全链条,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环境影响的动态模拟与优化,降低工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同时,建立施工后生态修复的长期监测机制,确保环境效益的可持续性。产业协同层面,施工企业需与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及环保服务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开发定制化绿色技术解决方案;此外,需推动绿色金融与保险产品的创新,为环保技术投入提供资金保障。然而,技术推广仍面临多重挑战:环保材料成本偏高导致企业应用动力不足,清洁能源设备稳定性与经济性需进一步提升,技术标准与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制约了创新成果的规模化应用。解决这些挑战需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攻关与市场机制创新的多维协同,构建绿色施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3. 结束语
绿色施工理念的推广与应用,是公路桥梁建设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构建绿色施工技术体系,实施资源节约、污染防控、生态保护等核心策略,以及探索智能化、低碳化、协同化等创新方向,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面对未来,行业需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技术攻关与市场机制创新,共同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产业化发展,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米索南 . 绿色施工理念的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研究 [J]. 米索南 . 科技资讯 ,2024(14) :127-129
[2] 张华 . 绿色环保理念在公路工程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技术运用分析 [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05) :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