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学校少年科学院主题课程的实践研究
袁诗婷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 江苏苏州 215125
摘要:本文以学校少科院特色“创意瓦楞纸”为例,从“情境导入,确定项目”、“拆解任务,开展探究”、“学科融合,探究实践”、“创意物化,成果展示”和“关注过程,多元评价”五方面阐述少科院主题课程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路径,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少年科学院;瓦楞纸;实践研究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通过项目、主题等结构化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推动教学实践的深度变革[1]。笔者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学校少科院特色主题课程“创意瓦楞纸”中建构项目化学习流程模式。围绕一个真实的情境,通过一个真实的任务,如“为校园运动会出谋划策,设计一把可承重的便携小椅子”来引入课程项目,通过设计和制作实现创意物化,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一、情境导入,确定项目——激发实践热情
项目式学习的开启,需要从一个既能吸引学生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入手。笔者展示学校本学期运动会当天的情景(教室的椅子笨重、占空间大,不方便搬运。天气炎热,很多同学在操场上席地而坐观看比赛),紧接着联系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品”——瓦楞纸,引导学生为学校运动会出谋划策,设计一把方便携带的瓦楞纸小椅子。这样有趣、有价值且富有挑战性的项目,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培养了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
二、拆解任务,开展探究——深化价值体认
学生对于瓦楞纸结构上的运用和认识是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力学原理设计制作出一把可以承重的椅子是本课程的重点探究活动。为了更好地达成项目化学习目标,笔者带领学生对项目化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将其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子任务,从而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探究。笔者引导学生从原理分析、拼装体验、创意物化和成果展示等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将项目分解成四个以成果为导向的子任务(如图1)。
三、学科融合,探究实践——助力能力提升
项目化学习需要做好跨学科间的融合,融合才能推进。在项目开展时融合了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劳技、工程学、艺术等多学科思想,共同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子任务1开展时,融合生物学中生物体内(如头骨、鸡蛋、龟壳、足弓)的拱形,引导学生分析瓦楞结构可以实现承重的原理。融合物理学力学原理,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体会并区分三种瓦楞结构受力——平面压力、垂直压力和平行压力,从而为选择瓦楞纸椅子的凳面和座托提供依据。
在子任务2开展时,融合物理学和工程学知识进行知识铺垫,引导学生探寻拆卸灵活的巧妙方法。展示中国古代建筑上的榫卯结构,随即让学生进行拼装体验,感受两种拼接方式——穿插结构和插接结构,从而为瓦楞纸纸板间的连接方式提供思路,提高瓦楞纸椅子的稳固性。
在子任务3开展时,融合数学、劳技和艺术等学科进行创意物化,设计制作瓦楞纸椅子。将数学测量知识运用于瓦楞纸裁剪中、劳技动手技能运用于实际制作中、艺术审美与设计运用于创意发挥中。基于学科融合开展的探究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实现知行合一。
四、创意物化,成果展示——内化素养生成
在子任务3和4的实践探究中,学生进行创意大PK——小组合作,设计一张可承量、方便拆卸、美观的椅子。活动的要求是第一步在绘图纸上画出整体立体图和各部分结构平面图并标注长度,第二步切割瓦楞纸板做出关键结构的模型。在成果展示时邀请学生测试自制瓦楞纸椅子的承重力和稳固性,并且思考分析制作的瓦楞纸椅子的一些缺点(不防水、不易清洗、不防火、稳固性不够),并且针对这些缺点进行优化和改进。
五、关注过程,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既是项目化学习的主体同样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即时性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该项目的理解和完成程度,进而可以以此为依据对任务进行调整和分派。在评价时笔者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利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方式检测项目化学习目标达成的效度(如表1)。
问题引领思考,情境驱动学习。项目化学习的开展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编织思维的深度、经验的密度,更要注重设计真实情境与驱动性任务,抓住关键要素,融入其他育人目标[2]。我校坚持文化立校,创新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以项目式学习推动学校少科院主题课程的实施,致力于培养具有广博知识、优雅行为、思辨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博雅”学子。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
[2]陈芒芒,尹赛赛.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4,(06):17-20.DOI:10.14160/j.cnki.13-1259/g4-c.2024.06.005.
(本文系苏州市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学校少年科学院主题课程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1/LX/02/171/0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