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视角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主题建构研究
陈建忠
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郭园小学 226542
引言:数学史记录了数学知识的起源、发展及背后的思维方法与文化内涵,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当前,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存在主题分散、与学生生活关联弱、文化浸润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新课标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从数学史视角建构校本课程主题,既能弥补传统教学中知识“去历史化”的缺陷,又能通过历史情境、数学家故事等激发学生兴趣,为提升课程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一、数学史视角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主题建构的价值
(一)助力学生理解知识本质
数学学科知识点是比较复杂的且十分的细碎,有大量的概念和定理需要学生去记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而传统的数学教师讲述的方法只告诉了学生结论是什么,但是并没有分析结论是如何生成的。而数学史恰恰展现了知识从“问题”到“结论”的生成过程,能让学生跳出“公式记忆”的局限。从知识的源头出发去理解,而并非单纯的记忆某一概念,这种从知识源头开始学习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知晓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内容。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接触数学的开始阶段,教师不仅仅要带领学生学习知识,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而历史上的数学家进行思考的过程就为学生提提供的范本和榜样作用,通过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讲解历史中的某些数学家对于数学知识的推导内容和各种各样的思想,不仅仅可以让他们对于知识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同时还能够通过对于数学家这种探究方法的模仿,从而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日后学习更加深奥的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增强学生数学文化自信
当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课堂上渗透有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而数学史融入到数学小本课程体系,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数学发展历史和各位数学家,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不同文明的数学成就,都蕴含着的独特的文化智慧。在数学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接触到了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同时还接触到了如古印度,阿拉伯等不同国家的数学发展历史,能够让学生看到数学是多元文化共同创造的结果。尤其是教师在带领学生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们的智慧时,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我国数学的辉煌成就,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从而更能够激发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热爱之情。
二、数学史视角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主题建构的措施
(一)立足教材内容,系统梳理历史素材
可能有些教师想要把数学史融入到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内,但是并不知道融入什么内容,那么这时教师就可以从教材出发,以小学数学教材的核心知识点为线索,从而对相应的数学史内容进行梳理和研究,经过精心的梳理和研究,教师可以寻找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相关内容,随后围绕着教材中的核心知识对其进行展开。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简单的图形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古希腊人对于各种几何图形的早期探究和早期的发现;教师在带领他们学习圆周率时,就可以收集祖冲之、阿基米德等中外数学家对于圆周率的探索历程。
(二)依据学生认知,设计分层主题活动
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到教材中所出示的内容,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情况是不一样的,教师在选择相应的数学史内容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的认知能力。从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点出发,为他们选取适合他们学习的数学史内容。
比如,教师可以将小学阶段的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根据他们不同的思维特点来设计不同深度的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数学时,学习过程中主要以为他们讲解简单的故事,带领他们做简单的游戏为主要内容,在学习数字时,可以通过绘本来讲解阿拉伯数字从印度传入非洲的过程,并配合使用小棒摆古埃及文字的游戏,从而让他们在趣味中认识数字。而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古代数学家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对当下的解决方法和古代解决方法进行对比,就可以从不同的问题解法分析和理解不同思维之间的差异。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主要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通过让他们自己主动的收集相关数学家们的故事和资料,制作 PPT,随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不仅能够让他们对数学发展史有更深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融合多学科资源,丰富主题呈现形式
为了更好地将数学史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就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将数学史和其他的相关学科进行融合。比如,美术学科、语文学科和德育教育等。
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相关数学家故事时,就可以让学生撰写“给数学家的一封信”,或改编数学史情景剧,如“祖冲之测量圆周率”,在表达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还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数学史手抄报”比赛,内容可包括“古代计数工具”“数学史时间轴”等,让学生们尝试着用艺术形式呈现历史。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史的理解,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总结:从数学史视角建构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主题,对学生和教师均有重要意义。它能让学生在历史脉络中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思维与文化自信,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立足教材梳理素材、按学段设计活动、融合多学科资源等措施,可构建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校本课程。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教师数学史素养培训,平衡历史素材的科学性与趣味性,让数学史真正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助推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文化底蕴与思维活力。
参考文献:
[1] 朱志勇 . 活用数学文化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策略探析 [J]. 小学生 ( 下旬刊 ),2023(2):73-75.
[2] 刘丽 . 高中数学史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 [D]. 首都师范大学 [2025-07-26].DOI:CNKI:CDMD:2.2005.073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