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作用以及改善对策的探讨
吴丽华
宣城市中心医院(济川街道龙川路卫生服务中心) 242000
摘要: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发生严重威胁人民健康以及社会的稳定,尤其是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于社会的整体危害性大,因其具有易感性及传播的广泛,所以更加需要医院从上至下采取强硬措施达到预防和管理的效果。医院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同时在公共卫生管理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尤其是医院的感染管理对预防及控制公共卫生事件更加有效。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前言
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医院面临很大的压力,比如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SARS、H1N1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提高是在经历了相关公共卫生事件之后,因为医院作为各种疫情第一接触地,因此保护医护人员安全问题是重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模式转变,建立适应国情的现代重大传染病防治体系,实现临床-预防结合[1]。医院感染管理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实战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研究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通过研究、理论分析让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与改变,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做出的影响,并能够了解到目前我国医院感染治疗管理现状,逐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合理有效的医院感染治疗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问题。
4 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医院感染学专业的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体系,医院感染预防处理相关专业仅作为护理专业、公共卫生业专业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选修课之一,在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中没有足够培训医院感染管理专家的机会。由于医院感染管理团队成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医院感染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更多地来自于实践而非对系统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培训。另外,近几年中国各医院的病房数及诊所的座位数的迅速增加,使得医院感染的治疗与预防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迅速增加,而同时需求成倍增加的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技术人员的从业缺口也随之不断增加。
4.2 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认识不足。
医患人员缺乏对医院感染控制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对医院感染风险的认识水平偏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疾病的严重程度。他们多处于病人接触的第一线,如果其感染防控的意识不强烈,那么可能会导致医院出现感染风险增加的问题。自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技能操作培训,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在进行疫情防控中已经了解了新冠状病毒,然而部分当地病例与疑似病例相对较少,导致医护人员对“新冠状病毒”没有产生强烈警觉性,缺乏职业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自我约束能力太高,认为现阶段医院感染管理提高无须进一步加压。再就是部分医生产生了过于乐观的情绪,觉得自己被感染概率低,导致手卫生等没有形成自觉性,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另外要注意执行洗手制度,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意识。
4.3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未能贯彻落实
对医护人员以及医务管理工作人员来说,每天需处理大量的棘手情况,需要面对大量的患者。在工作中,由于日常事务繁杂,许多医院很难做好救助患者和预防感染工作[2]。总体而言,中国多数医院的感染预防控制人员的工作任务多,任务重,常规监管、监察、实行力度常不足。中国不断更新完善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每一年度发布医院感染控制的法规条例。
5 优化医院感染管理的建议
5.1 扩大医院感染管理人才队伍,提高专业水平
推进医院感染控制领域的建设,鼓励医学院系增加或拓展为医学本科生的基础学科——感染控制学,使其成为专业学科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内容。培养专业的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的专家队伍和具有医疗保健基础技术的人员,以利于他们能更多地参与中国的公共卫生活动[3]。医院应该积极主动寻求人力支持扩大感染防控机构人员。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已经有比较好的学科班底,在激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前提下,稳固已有的人员基础,同时又积极参与内外交流,借鉴各种先进的管理经验,有系统地针对目前的工作技能培训缺口进行弥补,提升中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技术人才配置。对于小型医院,因其学科能力有限,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关注招聘引进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此途径是引进更高层次医疗卫生工作者的手段。
5.2 注重培训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积极开展专业人员的培训,让各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得到加强,并对医院传染有着一定的认识,实现责任感的加强。依据各个专业以及科室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专门针对不同人员的工作要求以及职业暴露情况,更新培训内容与方法,并创建完善、规范的培训考核体系[4]。为了保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还要采用多维度认证考核评价的标准。为了确保在医院发生流行性传染病疫情等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被所有属于该部门或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及时发现和上报该部门的病情,应当制定定期的考核体系,并将其纳入医院的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评估体系可以推动我国医院感染治疗管理技术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并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5.3 多部门合作贯彻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政策和制度为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然而只有制度是不够的,相关制度内容再完整但是没有得到贯彻的执行和落实,依旧形同虚设。作为一个重要的交叉性学科,医院感染管理是必需与临床一线主要的科室之间进行频繁的紧急沟通和交流,医院管理中间层面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要督促贯彻相应的制度规范,并且检查和指导各项相关制度的落实。检查医院在管理的中间层面对于制度进行接受、落实和传达的具体情况,提高制度执行能力,及时找出薄弱环节并予以改善和纠正,避免不良事故的发生。应该开展多部门合作,对所有制度进行协商、讨论,避免出现政出多门、重复甚至矛盾的情况,多部门合作,联合检查共同监督制度是否落实与执行,管理措施是否有效。
小结
我国近些年来相继颁布各种法律法规以此来指导医院感染管理,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人才缺失,医护人员防控意识不足,制度执行不到位,监测预警能力不足等问题,医院感染管理仍需不断改进,对此个人提出扩大感染管理人才队伍,贯彻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建立应急机制等建议。希望在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能够更好地有效应对。
参考文献
[1]江洪波, 冯帅新, 佘杨杨. 广东省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教育教学现状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25, 43 (09): 106-110.
[2]管春露, 杨爽.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型医疗建筑紧急改造项目管理实践[A] 人工智能与经济工程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建筑编辑部,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2025: 4.
[3]王艳.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 中国农业会计, 2025, 35 (07): 69-72.
[4]刘帅, 邓明卓, 梁丽, 刘茉, 陈鹏, 蔡蕾, 李玟羲, 何曦. 全面危机管理视角下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实践[J]. 中国医药导报, 2025, 22 (09): 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