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赋能创新性教学:基于陶行知教育理念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探索

作者

徐琳

苏州工业园区星慧幼儿园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教育领域正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进行转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 行动框架》明确指出:数字技术应服务于“全纳、公平、优质”的教育目标,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与数字时代教育变革需求高度契合,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实现传统教育智慧与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成为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关键命题。

一、“生活即教育”理念与情境化教学设计融合

2024(14):48-50.

[3] 周洪宇. 新时代”生活·实践”教育的新发展——《“行心创”生活课堂: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当代演进与教学实践》序[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4(9).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指出教育应当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强调教学内容应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借助 AI 技术教师可以创设高度仿真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开展探索性学习。

比如在幼儿园集体活动“AI 小侦探,探秘四季”中,教师通过智能设备启动“四季探索”程序,屏幕上出现一个可爱的 AI 小侦探形象,小侦探用亲切的声音引导幼儿进入四季的情境之中, AI 小侦探依次展示春夏秋冬的不同场景并提出启发性问题,如“春天来了,你们发现身边有什么变化?”“夏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孩子们在观察、聆听、互动中不断思考和表达,将已有生活经验与新知识相连接,教师结合实物或情景模拟进行延伸教学,真正实现了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的目标。

二、构建“社会即学校”理念与跨时空学习共同体

陶行知还提出了“社会就是学校”,他认为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园,而应面向社会,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建立一个跨空间的学习社区创造了条件,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智能社交工具等让幼儿们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AI 可以将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并将这些资源转换成易于获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当中,拓宽他们的认识界限,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幼儿园组织开展了“社区体验馆”主题活动,教师利用班级内的智能互动屏引入多个 AI 虚拟人物,打造了一个“班级里的小社会”,活动中孩子们轮流与 AI 角色互动,比如在“我是小小收件人”环节中“AI 快递员”通过语音和动画介绍快递的派送流程并提问:“你们家收到过快递吗?是谁把包裹送到门口的?”孩子们争相回答并模拟签收快递的过程;在“绿色小园丁”环节“AI 园艺师”带领孩子们认识常见植物,讲解浇水、除虫的小知识并引导幼儿用电子画笔设计自己的“理想小花园”,教师还设置多个角色扮演区,结合 AI讲解与动手实践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悟,整个活动将社会场景“搬进”教室,借助 AI 技术还原真实情境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也让他们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社会分工,增强规则意识。

三、协同“教学做合一”理念与智能反馈系统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强调教、学、做三者应紧密结合,以实践为导向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幼儿的学习行为进行实时的记录,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可以精准把握每位幼儿的学习进度,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我是垃圾分类小能手”中,教师利用 AI 互动教学系统开展教学,活动中每位幼儿通过平板电脑进行虚拟垃圾分类操作,当幼儿拖动“香蕉皮”到“厨余垃圾”桶时系统自动识别并给予语音反馈:“正确!香蕉皮属于厨余垃圾,你真棒!”如果投放错误 AI 会提示:“想一想,废电池应该放在哪个垃圾桶里呢?”系统后台自动生成每位幼儿的操作记录,包括正确率、尝试次数、修正行为等数据,教师通过查看数据分析报告精准掌握每位幼儿的理解程度,发现共性问题后可在集体教学中再次讲解,个别差异通过小组活动进行补充,这种将“做中学”与 AI 智能反馈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了幼儿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让“教学做合一”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结语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当代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理念的融合路径,通过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可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教育将进入一个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新阶段,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充分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构建更加公平、高效、包容的教育体系,为每一位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全民教育”理想。

参考文献

[1] 王家龙 . 技术赋能 , 打造”五育”新场景 [J]. 教育家 , 2024(45).

[2] 卜俊 .”智教慧学”: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数学教学变革[J]. 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