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系统中的节能减排技术与应用

作者

李洋

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612732199203052552

引言:电力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各个领域提供电力支持。然而,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电力系统必须加快向节能减排方向转型。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为实现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途径,对于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一、发电侧节能减排技术

1.1 高效发电技术

传统火力发电通过提高锅炉效率、汽轮机效率等手段实现节能减排。例如,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通过提高蒸汽参数(压力和温度),使热力循环效率显著提升。相比亚临界机组,超临界机组热效率可提高 2%-3% ,超超临界机组热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降低了煤耗和污染物排放。此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将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相结合,充分利用燃气轮机排气的余热产生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做功,使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可达 50%-60% ,远高于常规火力发电。

1.2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可再生能源发电是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的关键方向。太阳能发电技术中,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不断进步,转换效率逐步提高,成本持续下降。同时,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也取得发展,具有弱光性能好、可柔性化等优点。风力发电技术方面,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从早期的几百千瓦发展到现在的数兆瓦甚至十几兆瓦。海上风电技术也逐渐成熟,具有风能资源丰富、不占用土地等优势。水力发电作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通过优化水库调度、提高机组效率等措施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效果。此外,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等也在不断发展,为电力系统提供了多元化的清洁能源。

二、输电侧节能减排技术

2.1 特高压输电技术

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输电距离远、线路损耗低等显著优势。通过采用特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能够实现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高效输送,减少输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例如,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是 500 千伏线路的 2 - 3 倍,而线路损耗仅为其四分之一左右。特高压直流输电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方面更具优势,能够将西部、北部丰富的清洁能源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促进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因能源分布不均导致的局部高污染发电,间接实现节能减排。

2.2 柔性输电技术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SC - HVDC)通过采用电力电子设备对输电系统的参数和运行状态进行灵活控制。FACTS 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调节输电线路的电压、阻抗和功率,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和稳定性,减少线路损耗。 VSC-HVDC 技术具有可实现有功和无功的独立控制、无需无功补偿设备、对电网影响小等优点,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网、城市电网供电等场景,有效提高输电效率和电能质量,降低能源损耗。

三、配电侧节能减排技术

3.1 智能配电技术

智能配电技术依托先进的传感器、通信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络的实时监测、分析和优化控制。通过智能电表、配电自动化终端等设备,能够准确掌握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减少停电时间和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智能配电技术可以根据用户负荷需求和电网运行情况,合理调整配电变压器分接头、无功补偿装置等,优化配电网络的无功分布,降低线路损耗,提高配电效率。

3.2 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技术

分布式电源,如分布式光伏、小型风力发电、分布式储能等,就近接入配电网,减少了长距离输电的损耗。微电网技术将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等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可控的微型电力系统。微电网可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在并网和孤岛运行模式下都能稳定运行。通过合理配置分布式电源和储能,微电网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消纳,减少对大电网的依赖,降低配电侧的能源损耗和碳排放。

四、用电侧节能减排技术

4.1 需求侧管理技术

需求侧管理(DSM)通过引导用户改变用电方式和习惯,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采用峰谷分时电价、可中断负荷等经济激励措施,鼓励用户在低谷时段增加用电,在高峰时段减少用电,平滑电力负荷曲线,降低电网峰谷差,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减少发电侧为满足高峰负荷而建设的备用容量,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此外,通过需求响应技术,电网企业可以根据实时电力供需情况,与用户进行互动,快速调整用户用电负荷,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4.2 高效用电设备技术

推广高效用电设备是用电侧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高效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采用先进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降低了自身的能量损耗。例如,高效电动机的效率比普通电动机可提高 3%-5% ,在大量使用电动机的工业领域,推广高效电动机可以显著降低电能消耗。高效照明产品,如 LED 照明,具有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相比传统白炽灯和荧光灯,可大幅降低照明能耗。此外,高效家电产品、电动汽车等的发展也为用电侧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应用案例分析

以某地区电力系统为例,该地区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建设了多个大型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显著提高。同时,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将西部清洁能源输送至本地,优化了能源结构。在配电侧,实施智能配电改造,安装智能电表和配电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对配电网络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运行。用电侧通过推行峰谷分时电价和需求响应项目,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同时大力推广高效用电设备。经过一系列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该地区电力系统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煤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结论

电力系统中的节能减排技术涵盖了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对于推动电力系统向清洁、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节能减排技术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将与电力系统节能减排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能源管理和优化控制水平。同时,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的持续下降和储能技术的突破,可再生能源将在电力系统中占据更大比例,实现电力系统的深度脱碳,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梁雅豪 . 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节能减排中的应用探索 [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25,(05):102-104.

[2] 马 剑 冬 . 节 能 减 排 视 角 下 的 电 力 行 业 变 电 运 维 [J]. 自 动 化 应用 ,2024,65(S1):68-70.

[3] 王翔, 张海涛, 陈贤阳, 等. 电力系统在碳市场参与下的节能减排策略[J].大众用电 ,2023,38(0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