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
李沙沙
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小学 236800
传统的分科教育模式下,学生吸收的知识内容,通常呈碎片化的状态,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积极落实跨学科教育理念,通过给学生构建真实学习情境,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实现小学科学深度教学,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梳理教学实施路径,保障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
一、构建跨学科育人新生态
小学科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核心价值,首先要突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项目化学习落实过程中,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培养核心能力,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总结和反思驱动下,实现双方协调发展。教师通过科学教学措施落实,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原理,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 Π0[1]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作为系统性的能力框架,主要是由科学观念,思维等不同内容构建,教师引导学生完善教学经历,同时应用学科知识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项目化教学方式的落实,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价值培养的有机统计,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小学科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从课程标准出发,选择跨学科项目主题
项目主题选择要严格遵照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师保障学生正确认知基础上,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教师围绕生命科学内容这一内容,可以设计“校园动植物档案”的主题教学项目,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特点,学习科学知识内容 [2]。同时教师可以将语文和美术知识内容融入其中,实现多个学科的有效衔接,教师通过以“物质科学”领域为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接触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内容,同时通过数学学科,数据记录等技能,将可视化图标制作纳入能力培养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探究学习链条。选择跨学科项目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强调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的应用,配合实践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驱动性问题,搭建跨学科知识联结
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式学习开展的核心,其设计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解决问题的空间。例如,教师在“环境保护”主题中,提出问题“如何减少垃圾污染?”借助此核心驱动问题,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内容和生活实践有效结合。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设计科学调查方案,建立系统评估模型,通过借助数学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同时构建了跨学科知识联结。教师还可以借助艺术学科内容,设计兼具视觉性和教育性的环保宣传海报,从而构建完整的项目教学网络。
(三)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深度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科学构建教学小组,明确学生在组内负责的内容,通过建立跨学科教研组,共同设计项目式学习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学科教师需要深入交流,明确不同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点。教师通过科学教学措施,系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针对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精准化,差异化的教学支持,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实现课堂深度的提升。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分析和研究,是设计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给予不同学生不同难度的探究任务,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实现过程和成果的关注
评价机制设计上,教师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的方式,从不同维度出发评价学生。教师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从科学探究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不同方向,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教师通过考查学生的汇报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贡献度等质性指标,同时教师还需考察小组协作的合理性,关注团队沟通和合作效率,保障教学质量提升,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既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能全面评估其综合素养发展状况。教师通过量化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借助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实现教学水平提高,为学生后续成长和进步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束语:
小学科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开展,教师通过构建真实情境解决相关问题,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核心素养的能力。教师通过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项目设计中的应用,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推动小学科学教学精准化,高效化发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不仅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确立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优化学生学习意识,推动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婷 , 梁云香 , 史津宇 . 基于项目化混合式学习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探索——以”喷泉行动”为例 [J]. 物理教师 , 2024, 45(2):46-48.
[2] 钱婧倩 . 导向科学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新探索——以小学二年级”远古时代生物的启示主题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为例[J]. 现代教学, 2024(1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