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低年段写字口诀创编策略

作者

黄小静

珠海市香洲区广昌小学 广东 珠海 519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指出听、说、读、写是小学阶段的四个部分。关于写字部分在《标准》的第一学段(1-2年级)中不仅明确提出要“注意间架结构,感受汉字形体美”,还要“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

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口诀的运用已经较为常见。各种文献综述都有对写字口诀有一定的研究,但大多数都是举一些零散的例子作为要点。暂未有针对整个低年段教材中的现有资源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归纳,形成一套有条理性的口诀,供一线教师直接使用。

故笔者首先深入剖析部编版教材低年段写字内容的编排体系与教学重点,构建起口诀创编的“内容图谱”;其次,总结出高效、可操作性强的口诀创编思路,确保口诀兼具准确性和指导性;最终,旨在形成一套与教材章节同步配套、覆盖重点难点、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的系列化写字口诀资源体系。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套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工具,将零散的各类例子上升为有条理,系统化的写字教学策略。

一、根据《常用笔画名称表》创编常用笔画的书写口诀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对于低年级刚接触写字的学生而言,遇到的每个笔画和汉字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而抽象的。通过整合部编版低段教材资源可发现,编者是按照学生先认识一个新的笔画名称,再学习新笔画的书写,最终把笔画放入汉字中的思路进行排版。从这个方向出发,笔者按照先创编基本笔画书写要点的口诀,再进行对应汉字书写口诀创编的形式(如图 1),让整个写字口诀的创编更具有阶梯型和系统性。

图1

其二,空间维度:形态对比。以笔画的高低、长短、直弯、平斜等为要点,进行口诀创编。长短对比有如横折钩的“横短竖长”,高低关系有如捺画的“左高右低,腰长角平”,平斜角度有如撇折的“折往上斜”等。

其三,认知维度:相似笔画的辨析。在比较中“求同存异”,如弯钩、斜钩、卧钩这三个笔画,虽然都有钩,但中间的笔画却有所不同。弯钩是“呈弓背形”、斜钩是“略带弧度”、卧钩是“由轻到重呈弧形”这三个都具有独特的笔画形态,故在口诀创编中,需重点指出。

二、根据《常用偏旁名称表》创编常用偏旁的书写口诀

偏旁作为构成合体字的基本部件,出现的频率和重复率极高。故创编常用偏旁部首的口诀,对同一偏旁部首的汉字书写指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当重复出现时,直接反复使用此口诀,在实践中巩固应用。

根据一年级两个《常用偏旁名称表》,最终归纳创编出《常用偏旁书写口诀1》(如图3)和《常用偏旁书写口诀2》(如图4)。

根据部编版教材中一上的《常用笔画名称表》,结合楷体书法和《教师参考用书》中的写字指导,笔者从起笔、行笔、收笔的时序维度、形态对比的空间维度以及相似笔画辨析的认知维度出发,构建了一套系统的笔画教学口诀创编体系。(如图2)

图2

图 3

图 4

从《常用笔画书写口诀》中归纳,创编思路有以下几点:

其一,时序维度:以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为出发点。其中,起笔主要关注的书写顺序,如横的书写“从左到右”,竖的书写“从上往下”等。行笔主要关注轻重变化、转折时停顿及方向,如横撇的“折时顿笔”、竖折的“折处方正”、横折弯钩的“折处圆润”、撇折的“折往上斜”等。收笔则主要关注出钩情况,这个方面主要针对带钩的笔画,其中横钩、竖钩、弯钩、横折钩等需要“出钩尖”,比较特殊的如卧钩出钩方向需“左上出钩”。

从《常用偏旁书写口诀》中归纳,创编思路有以下几点:

其一,口诀形式规则,以 1-3 句口诀总结书写要点,每句字数短则3 个,长则8 个,力求简明扼要的把握住重点。

其二,结构定位规则。关注偏旁在合体字中所处的位置和书写时的整体形态。包括在上要盖下,扁平宽天下;在下要承上,稳健托全家;在左要瘦高,谦让右边厢;在右可独立,笔顺最后扬。如单人旁的“单人在左写细长”、人字旁的“人旁居上撇捺展”、双耳旁在左右两边不同位置的不同形态组合“左耳较小垂露竖,右侧对齐让位置,右耳较大

悬针竖”;

其三,笔画变形规则。关注部分独体字转变为部首时,笔画形态的变化。包括捺笔变点顿,常横化为提;左竖缩短小,为把右边抱。这些是左偏旁变化的黄金法则,为给右部腾出空间并形成呼应,体现汉字的“礼让”精神。如木字旁的“横短上扬竖靠右,左撇舒展捺变点”、足字旁的“口小撇变竖捺变提”、提土旁的“短横上扬竖居中,提画左探右对齐”等, 此要点刚好与二下园地七书写提示“有的字变成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相呼应;

其四,差异对比规则。关注书写时笔画的“高低”“长短”“宽窄”“大小”“正斜”“直弯”。其中,言字旁“点折提同一线”和三点水“三点水旁有弧度”较为特殊。

三. 根据《写字表》字形,创编同一类汉字书写口诀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掌握同一类结构特点的生字的书写要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字群概念。[1] 笔者首先对整个部编版小学低年段《生字表》按照结构不同,进行大致分类。从字形分析统计(如图 5)数据可知,一年级汉字书写以独体字为主,从二年级开始,独体字逐步减少,以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汉字为主。由此可见,整个低年段汉字的呈现大致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基本顺序。

部编版小学低年段语文教材《写字表》字形分析统计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编“一字一口诀”的形式,指导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书写要点。这些口诀从形式上是一个个独立,但从内容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通过利用写字口诀的创编,发掘出字与字之间的内在规律,用口诀来帮助理解, 创编出《低年段楷书结构规律》(如图 6.7.8.9)。

图 5

主要包括主笔规律、等距等距重复规律、穿插避让规律、偏旁缩短规律、错位规律、对正规律,六大低年段生字中常用到的规律。每个规律均详细说明了口诀创编的思路,再以教材中出现的生字为例,展示了这些规律在生字口诀创编中的运用。旨利用这些规律让学生能掌握同类字或一系列字的写法,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这六大规律是一个有机整体,书写一个字时,不是只用其中一条规律,而是多条甚至全部规律同时指导着书写。它们相互依存,主笔让字挺立;等距让字匀称;穿插避让字紧凑;偏旁缩短可使穿插;错位使字重心平衡;对正,则是一切规律的基准。通过将《写字表》中同一结构的汉字进行分类,结合六大规律,笔者总结出《不同结构汉字口诀创编思路》(如图10.11)供低年段一线教师在写字教学过程中直接使用。每一类汉字常用的写字规律,通过举例说明,深刻剖析了从规律到口诀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性的结构思维,而不是孤立地记忆口诀。让他们明白,每写一笔,都要考虑到它与其他笔画、与整个字的关系。这才是把字写活、写美的根本。

总之,本研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托,系统梳理并创编了一套符合低年段学生认知特点与书写规律的汉字书写口诀体系。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笔画、偏旁与字形结构资源,在口诀中体现汉字书写规则和规律。这些口诀不仅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直接运用的教学资源,更有助于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建立系统性思维,理解汉字的结构之美与文化内涵,真正实现“写字”与“育人”的融合。未来,该口诀体系可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验证与优化,推动小学写字教学向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培茹 . 巧用结构法则优化写字教学——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写字教学为例 [J]. 新教师 ,2021,(12):61-62.

作者简介:黄小静(1992.10——),女,汉族,籍贯:陆丰人。工作单位:省,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基金项目:

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2023 年度资助项目(课题编号:2023ZHGHKT067)

课题名称《小学低年段写字教学中的写字口诀创编与实践研究》所属学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