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深耕本土文化,彰显美术魅力

作者

陈燕梅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城北幼儿园 邮编:512300

摘要:本土资源涵盖了幼儿生活所在地的各种自然与文化资源,广东粤北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这些资源丰富多样,也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为幼儿园美术活动提供了素材。教师可以将这些本土资源融入美术活动中,提升幼儿的参与兴趣,使美术活动更具地方特色。这也有助于传承本土文化,增强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为此,本文将分析将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意义,并提出一些具体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本土文化;幼儿教育;美术活动;本土资源

前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应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国家、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有效地利用本土美术资源,能够丰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内容,使美术教育更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这样能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还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并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值得在幼儿教育中大力推广。

一、本土资源应用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意义

(一)丰富美术活动形式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开始强调人文属性的作业,特别关注通过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引导幼儿们热爱本土文化。传统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其内容、材料都相对单一。而利用本土资源可以为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深入挖掘本土艺术文化的精髓,可以为幼儿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内容,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本土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提升幼儿审美素养

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1]。在现今的幼儿园教育中,很多教师都倾向于使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展示美术图片然后让幼儿自由进行创作来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然而,这种单一的美术活动方式,实际上并不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全面培养。实际上,幼儿实际生活中的本土资源是丰富的。若是教师可以恰当地把这些因素融入到美术活动之中,可以丰富幼儿的认知能力,还能有效培养他们的美术技能。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更能点燃他们创作的热情。

(三)优化美术活动功能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受到时间与资源的限制,幼儿一般缺乏自主体验的机会。很多时候,教师在活动中还会过度干预,这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拓展,不利于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培养。然而通过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能够引导幼儿主动投入到美术创作之中。让幼儿在具体的美术活动中体验生活,帮助他们在感受成功和喜悦的同时,实现健康和谐地发展。

(四)传承弘扬本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本土资源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以及人们的智慧。通过美术活动,幼儿可以接触到本土文化的精髓,如自然、民俗、文化等,了解本土文化的独特价值。这不仅能够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够激发他们自觉地传承发扬本土文化。同时,美术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造传承的过程,幼儿通过参与活动能够学习到本土文化的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本土资源应用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策略

(一)结合本土自然资源,丰富美术活动形式

陈鹤琴先生提倡“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2]。由此得知,教育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地扎根于自然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整个自然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了无数学习的场景。特别是在粤北仁化县这片土地,它拥有着无比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丹霞红泥、松果、树叶、稻草、竹篾、莲蓬及果实等,这些资源为开展幼儿美术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让幼儿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以丹霞红泥为例,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红泥材料,以此开展一次捏塑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可以利用手中的红泥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捏造不同的物品,有的幼儿捏出了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有的幼儿捏出了建筑物。在捏塑的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形态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同时,丹霞红泥的独特质感也让他们对仁化县的自然资源有了更加直观地认识。又以松果、树叶、稻草等自然材料为例,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这些自然材料,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去完成拼贴画活动。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将这些看似普通且不相关的材料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幼儿的创造力,也体现了他们对岭南自然资源的热爱。

(二)结合本土艺术资源,丰富美术活动内容

在仁化县这片土地上,也蕴藏着许多独具特色的本土艺术资源,它们都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宝贵素材。例如,仁化土法造纸技艺所创造出的长江玉扣纸,展示了传统工艺的魅力、石塘月姐歌可以引导幼儿感受艺术的韵律、丹霞红豆饰品制作技艺则以其精细的工艺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本土艺术资源,将其应用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在美术活动中亲自动手实践去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还可以加深他们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理解。

以长江玉扣纸为例,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小小造纸师”的美术活动,在具体实践开始之前,可以播放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的视频或邀请传承人现场演示造纸过程,让幼儿直观感受这一技艺的魅力。在实践中,由于技艺比较复杂,那教师可以让幼儿体验最后湿压、切边、烘烤、整理等简单的操作,传承人和教师可以在制作过程中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作品。在纸张完成之后,可以下发给每一个幼儿,让他们自己在纸张上进行美术创作绘画,最后将这些作品展示出来。通过这样的美术活动,幼儿能够亲身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技能。

(三)结合本土文化资源,拓展美术活动素材

教师在利用本土组织策划美术活动时,要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并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幼儿发展为导向进行材料的选择[3]。粤北地区的人文资源极其丰富,这些资源富有深厚的历史气息,而且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利用这些本土资源,能够激发幼儿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粤北地区历史悠久,红色资源尤为丰富,比如安岗红色教育基地、仁化城口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地,都是蕴含着红色基因的宝贵财富。这些红色资源,可以作为美术活动的主题素材,引导幼儿感受历史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在实际的操作中,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去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比如,组织幼儿前往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地方,让他们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所见所闻,鼓励他们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感受。通过这样的美术活动,幼儿能够了解本土红色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还能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绘制革命先烈形象,不仅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爱国情怀。这样的美术教育具有重要教育意义,还能让幼儿在快乐地创作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价值。

结论:根据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应用本土资源,不仅能够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的趣味性,还能够让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为此,幼儿教师需要在美术活动开展中结合本土自然、民俗、文化资源,为幼儿带来多元化的美术活动体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巧梅.浅谈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渗透[J].幼儿美术,2022,(05):42-43.

[2]季韫晶.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本土资源应用的研究[J].教师,2021,(35):70-71.

[3]王庆云.挖掘本土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美术活动[J].山西教育(幼教),2021,(0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