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育中揭开甲骨文的神秘面纱
郭丽燕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北校 456500
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重要的符号载体,它的出现与研究既表现了商代社会结构内部的规律,又搭建起了沟通古今文化的桥梁。其蕴含的文字信息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所承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要素给探寻华夏文明起源和发展途径给予了关键线索。甲骨学研究持续深化以后,甲骨文的价值已超出传统语言学和历史学范围,慢慢拓展到考古学、文化学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表现出跨学科融合的宽广前景。在小学教育中用适合小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揭开甲骨文古老又神秘的面纱意义重大。
一、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特征
(一)甲骨文的发现与出土背景
甲骨文的出现开始于清朝末年,它的主要承载物是殷墟遗址挖掘出的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很多卜辞,这些卜辞大多是占卜留下的记录,后来人们把它们叫作“卜辞”。早期的甲骨因为药用价值而被广泛流传,人们把它叫作“龙骨”,直到学者注意到它上面刻画符号的价值之后,它的历史意义才慢慢显现出来。经过系统的考古挖掘,在殷墟遗址共发现了上万片甲骨文片,这些甲骨文片的内容牵涉到祭祀、战争、农业以及天文观测等诸多方面。这些发现既证明了商代王都的存在,又给研究当时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提供了关键资料。甲骨文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由神话传说走向实证研究的关键转变,推动了上古史学科的发展,也为甲骨学成为独立学术领域奠定了根基。
(二) 甲骨文的字形与构造规则
甲骨文是现存最早的也是最成熟的文字,它包含着丰富的造字原理,其中融合了象形、指事、会意以及形声等多种构词方法。很多字符都是以图像符号为根基,这充分体现出早期汉字对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直观表现能力,表现出文字起源阶段的形象特点。随着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一些甲骨文字渐渐脱离原本模样,朝着抽象化、符号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塑造出更加便于传递复杂语义的结构样式。在甲骨文中,很多字已经具备了偏旁部首的基本架构,显示出组合造字与结构分化的趋向。这个变化过程体现了古人从具象思维走向抽象逻辑认知的演变轨迹,给后世汉字系统的完善奠定了根基。甲骨文字不但体现出汉字形态的丰富特征,而且反映出先人对语言符号化以及系统化构建的深度探究历程。
(三) 甲骨文于汉字演变中的历史地位探究
甲骨文作为汉字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是早期社会活动的记录载体,而且它凭借自身的造字方法、结构体系以及多种功能属性,为汉字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打下了根基。虽然它的字形还带有明显的象形特征,不过已经冲破传统图形符号的限制,表现出很高的符号化与系统化特点,给后来的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等字体风格带来了深刻影响。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清楚地显示出由繁入简、由具象到抽象逐渐发展的历史走向,表现出文字适应时代需求并逐步完善的发展规律。甲骨文的传承与应用,既促使汉字这个文化载体得以持续延续,又形象地体现出中华文明的久远历史与深厚底蕴。
二、甲骨文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与价值
(一) 甲骨文在汉字教学与识字中的作用研究
甲骨文属于早期成熟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它有着很明显的象形特征,在小学语文教育里就存在比较大的应用价值。按照“形、音、义”这三者相互结合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甲骨文独有的图形属性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去认识汉字结构上的特点,并且加深记忆程度。借助像“日”“月”“水”“木”这些常见的例子,教师可以利用甲骨文字形资源,引领学生探寻古文字同现代汉字之间的联系,进而加深对于汉字发展脉络的认知。这种教学方式既能调动起学生的识字热情,又能促使渐渐形成“知其然且明其所以然”的深入学习思维框架。
(二) 甲骨文在课程中的文化育人作用
小学语文教育承担着培育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甲骨文属于早期的文字载体,其中蕴含的先民对天地的尊崇、对自然的敬畏等思想内涵,与当前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理念相契合。教师可以凭借甲骨文资源规划教学活动,在识字教学时加入文化要素,通过分析字形背后所蕴藏的意义,促使学生形成尊重历史、珍视传统的核心观念。“雨”字甲骨文形象地表现出降水现象,“田”字结构则生动地体现出农业社会的基本特点,这些内容有益于学生在识记汉字的同时,慢慢领悟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甲骨文与课堂教学方式的融合
小学教学里,甲骨文字的加入可以依靠多种化教学手段达成。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建、图文结合、角色扮演等办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拿“兽”字族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甲骨文的形状画出有关的动物图案,然后和现代汉字展开比较分析。在识字的时候,也可以开展“古今对照”游戏,让学生看清楚甲骨文和现代汉字之间的变化规律。这种互动性很强的活动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明显加强观察力、联想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促使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填鸭式转向现代的探究式。
(四)甲骨文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甲骨文帮助小学生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小学生欣赏 甲骨文书法作品,感受汉字之美;鼓励小学生运用甲骨文元素进行创作。语文教学 中,巧妙地将甲骨文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引入与甲骨文相关的 古代文献。美术课上,通过画、粘、剪等不同的形式把甲骨文字表现出来。体育课 上,师生用肢体语言配合律动音律把甲骨文字优美地表现出来。综合实践课中,师 生亲手印制 12 生肖甲骨文字、 自由组合摆人体甲骨文、甲骨大道识地名等。
三、结束语
甲骨文作为古老的文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校园浓厚的甲骨文化氛围中,学生了解每个汉字的演变过程,深刻感悟每 个甲骨文字背后的故事,并对学校随处可见的甲骨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 认识甲骨文的同时学以致用,开展甲骨文识字、写字比赛等,中华文明古老密码得 以解读,千年汉字文化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 郭 旭 东 . 甲 骨 文 教 育 的 现 代 转 型 与 实 践 [J]. 殷 都 学刊 ,2024,45(02):34-41.
[2] 赵诚 . 甲骨文与汉字文化基因 [J]. 汉字文化 ,2023,37(04):1-8.
[3] 杜佳 . 甲骨文献全文数据库的建设与思考 [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5,43(02):68-75.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强省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5JYQS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