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的舞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霍小亮
西藏民族大学 陕西咸阳 712000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在体育教学中药紧紧围绕《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的教学改革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前,高校体育课程除了培养学生能力外,还承担着价值引领与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舞龙课程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教学中对思政元素挖掘不足,与体育课程的融合程度不够,难以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如何在教学中融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引入 OBE 理念,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为指导,对舞龙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难题。在理论上,探索 OBE 理念与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思政教学融合的路径,丰富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在实践上,构建契合民族院校特色的舞龙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提升育人实效、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实施方案。
二、OBE 理念与课程思政的逻辑关联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的其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动力”。课程思政是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现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本质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回归。二者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与逻辑互补性。 ① 目标上“同向同行”。OBE 理念追求“最终学习成果”,与课程思政旨在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契合,共同服务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终极教育目标。 ② 实施路径上“相互赋能”。OBE 为课程思政提供了科学、可操作的实施框架与方法论;“反向设计”要求教师要明确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进而倒推设计出蕴含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能够引发价值共鸣的教学活动,以及能够衡量价值内化程度的评价方式,从而彻底破解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难题。 ③ 机制上“形成闭环”。OBE 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对学生的思政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据此调整教学,确保课程思政是不断优化的长期育人过程。因此,OBE理念为课程思政的有效落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课程思政为 OBE 的“学习成果”注入了最根本的价值灵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三全育人”的格局。
三、舞龙课程教学现状与思政元素分析
(一)舞龙课程现状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体育课程建设要有普遍性与特殊性。舞龙课程作为富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选项课,已初步建立起教学框架。从课程目标看,现有大纲主要集中在“传承文化”和“培养品德”层面,但没有与OBE 理念紧密结合,对思政育人的预期成果缺乏界定。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套路动作教学,如“8”字舞龙、游龙、穿腾等是教学核心,但与“龙”文化的历史渊源、哲学思想、民族精神等内涵挖掘不足,文化与体育没有融为一体,使得课程的文化厚度与感染力不足。教学方法上,以传统训练模式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于需要深刻感悟和内化的思政元素而言,单向的教学方式效果一般,不能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与主体创造性。考核评价层面,缺乏对队协作精神、意志品质、文化理解程度等指标的评价。此外,作为民族院校,体育课程在如何充分利用舞龙,有针对性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不强。
(二)思政元素分析
舞龙运动蕴含着思政教育价值的文化宝库,进行系统挖掘是实现课程思政改革的前提。首先,国家与民族层面,龙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图腾和精神标识,学习舞龙是生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文化教育。通过探究龙的演变与融合历史,能够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对于的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其次,在社会与集体层面,舞龙是讲究集体协作的表演艺术。龙的舞动,要求所有队员密切配合,任何个人的失误都会影响整体效果。在练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高度的责任感、严格的纪律性团队协作能力。再次,个人层面,舞龙训练强度大、动作要求高,队员要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在此过程中能够锤炼坚韧不拔意志品质。最后,基于的特殊使命,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必须突出地域特色和时代使命。可将舞龙活动与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相结合,在组建队伍时有意促进各民族学生混合编队,在协同训练、共克难关中自然促进融合;通过组织校园展演、赴社区慰问演出等形式,将课程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传播文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与社会担当,使学生在身体力行中真正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基于OBE 理念的舞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
(一)明确舞龙学习目标
基于 OBE 理念,课程设计首先要清晰界定学生在完成舞龙学习后应达成的最终的学习成果,将学习目标系统性地划分为三个层面: ① 知识层面,学生要系统掌握舞龙运动的历史渊源、文化象征及对民族团结中的价值; ② 能力层面,学生要熟练掌握舞龙动作,具备出色的团队协作,完成套路演练,初步掌握创新编排的能力; ③ 价值层面,即思政育人的核心目标,引导学生深刻领悟龙图腾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精神,内化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最终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自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反向设计教学内容
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根据“反向设计”策略,构建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学校要开设龙文化理论模块,专题讲解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奠定共同体的历史与文化认知基础。其次,在训练环节,要将团队默契训练、纪律性培养作为与舞龙动作同样重要的教学内容,使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再次,要设立创新实践模块,鼓励大学生,创编蕴含民族团结寓意的主题套路。最后,要设计展演服务,体育教师要组织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节、社区庆典等活动,使他们在社会服务中收获成就感,将从课程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外化为社会责任担当,完成完整的育人闭环。
(三)创新舞龙教学方法
为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观融合培养目标,要设计倡导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策略。推行情境教学法,通过影像资料、地标参观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与认同。采用合作学习法,组建多民族学生共同参与的舞龙团队,使他们在共同目标下通过密切协作、相互鼓励来切身实践“团结协作”。采用问题导向学习,抛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与创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内化与升华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茹 . 基于 OBE 理念下普通高校大学生舞龙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D]. 沈阳师范大学 ,2022.
[2] 王继娜,邓享涛,王月宝 .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舞龙课程教学探究 [J]. 体育科学研究 ,2024(3).
[3] 张清.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专业舞龙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21.
作者简介:霍小亮(1990.05.11),男,汉族,籍贯:甘肃天水,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体育教育训练,职称讲师。
课题信息:本文系教改课题,名称:“舞龙课程思政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为例”;编号:10404042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