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体积单位的方式

作者

肖光梅

拉萨市当雄县乌玛乡第一中心小学 西藏 拉萨 851500

引言

体积单位作为小学数学核心内容,在促进学生空间理解和量感形成中发挥着基础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面临着如何帮助学生高效认识体积单位的新挑战,学生个体认知差异与生活经验的多样性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展多元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探究,不仅有助于体积单位知识有效传递,也助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整体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1 小学数学体积单位认知基础

1.1 体积单位知识结构分析

从体积单位的知识结构来看,主要在于单位的建立和转换过程,包含标准单位的确定,非标准单位的比较以及单位换算的实现。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体积单位之间的内部联系,体积单位结构呈现出由浅入深的认知特点,教学活动应从简单的单位认知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的单位换算和测量环节。在认知过程中,学生要有辨别不同体积单位属性的能力,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对体积单位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运用,在知识结构分析时,还要重视体积单位与其他度量单位的内在联系,表现其系统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认知更加科学,更有逻辑。

1.2 小学生体积概念形成特点

小学生体积概念的形成有逐步递进、层层互动的特点,体积单位的知识获得既离不开教材知识的呈现,又离不开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高和学习经验的积累。体积概念形成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有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他们需要在具体的操作和反思体验中,逐步建立起体积单位与空间结构的对应关系。而且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认知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不断地操作、尝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具备体积单位的认知能力,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内化,让体积单位的知识在学生整体数学素养中有机地生长和发展。

2 引导学生认识体积单位的有效方式

2.1 借助直观教具开展具体操作

体积单位教学时,教师要重视直观教具对学生的特殊意义,借助教具帮助学生形成物体体积和体积单位之间的直观联系。学生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可以凭借直接的感觉体验,逐渐了解体积单位的实际含义以及体积单位与实物体积的对应方式,从而加强了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形象认知,并促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主动观察思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动手操作任务,在教具摆放、拼组、测量等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并思考,让学生在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原有的认知,并积累个性化的体验。

2.2 创设生活情境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不仅仅需要考虑知识的传授,还需要考虑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积单位的学习内容本身就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关注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体会到体积单位的价值,在布置相关的教学任务时,教师也可以多挖掘生活中的体积测量需求,通过课堂讨论、情景模拟以及任务驱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体积单位的功能和意义。学生在生活化情境的融入中,主动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用体积单位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学习产生了兴趣,还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本真的探索欲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重情境的真实性、感染性,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体积单位的认识,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学科情感的激发和迁移,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单向认知转向全面体验。

2.3 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深入思考和自主创新的关键途径,体积单位教学可以巧妙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找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他们自身的参与感。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困惑和认知困难出发,设计层层递进且有一定难度的探究任务,点燃学生内心的动力,让其在自主探寻、合作交流和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慢慢建立体积单位知识,在探究期间,学生能以问题为核心,从实验操作、数据整理、规律归纳这些环节入手,主动思索,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难题,而且,在这种动态的知识构建进程中,他们的体积单位认知会不断跨越。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干预时机,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这样既能够深化对体积单位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整体素养。

2.4 强化体积与其他量的联系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不仅仅关注独立的各个知识点,而且把多个度量单位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综合纳入学习范畴,教师在展开体积单位的教授时应当注重突出与体积相关的其他单位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从各种度量单位相互之间关系入手来建立起整个知识网络架构。在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可设置比对与转换的训练内容,使学生理解在转换不同的量的时候其基本思路和步骤,从而使得学生在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时,还能够找出体积单位和长度或者面积这些基本量之间如何发生转换的过程,建立一种不同量之间较为立体的联系,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实际进行测量和应用的环节中灵活使用体积单位以及其他种类的度量单位的相关知识,加深他们之间的知识迁移能力。

结束语

小学体积单位教学的有效实施需兼顾学生认知发展与实践体验,教学方法创新是促进体积单位深度理解的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情境创设、探究参与及多量联系等教学策略,能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增强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未来应持续关注教学实际需求,深化方法优化和理论研究,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数学素养,推动小学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建华, 张芳.“视、触”体积,建立空间观念[J]. 小学教学参考( 数学版 ),2018(5).

[2] 徐晓雯. 经历感知体验,关注学习实效——以《体积和容积单位》教学为例[J]. 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