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远动设备检修的几点思考
于磊 李苏杭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供电段
电力远动设备作为应急处置隔离故障区段的重要设备之一,往往在日常检修及巡视时容易被忽略。造成远动隐形故障或潜在的隐患没有及时发现,最终造成故障处置时无法第一时间进行远动隔离,延长了故障处置的时间。而电力远动设备主要由 RTU、UPS、升压装置、真空断路器等组成一个远动系统,与远端调度平台形成闭环监控操作系统。共具有五个主要功能,分别是遥控、遥信、遥测、遥调、遥视。要想让这五个功能均能发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电力远动设备的精准检修,提前发现远动设备的隐患并进行克缺,才能发挥好远动设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哨兵作用。

一、电力远动设备检修现状分析
(1)户外电力远动设备检修现状
目前在进行电力远动设备检修时,只是停留在对户外真空断路器的检修,对真空断路器进行当地手动,当地电动和远方电动的“三动”试验。同时对户外真空断路器的外倒闸涂抹黄油或者硅脂膏。而对RTU 箱内的蓄电池、RTU 断电试验、升压装置、二次接线端子、机构内的线圈及断路器辅助触点均处于失修状态,只能在机构或者远动操作时才会去对缺陷部分进行修复,失去了检修和发现隐患的最佳时机。
(2)室内电力远动设备检修现状
室内的电力远动设备基本架设在箱变或者无人所亭内,主要由高压柜、低压柜、变压器室三个部分组成。主要是真空断路器,RTU,双切装置,UPS 柜等设备。车间及班组在进行日常检修时只是对二次接线端子进行灰尘清扫和紧固。对装置进行检查,对真空断路器及 RTU 内的设备进行巡视。无法发现断路器合闸回路,分闸回路,断路器辅助接点虚接,合闸分闸线圈,电机是否正常。
二、电力远动设备日常常见故障分析
(1)通道不通
在作业实际现场中,电力远动设备通道不通的故障率占据百分之七十以上。主要原因是归纳为通信网络通道断裂、RTU 设备死机、光猫死机、解制解调器故障、网络端口松动、网线破裂、网络风暴等原因造成。我们在日常处置时需要利用笔记本设置网络 IP 地址进行 ping 通道,才能发现是设备故障原因还是通信网络通道原因导致的。
(2)开关不定态
开关不定态是指开关的非分非合状态,当 RTU 检测到的开关的遥测信号既不是分位信号也不是合位信号时,RTU 上传开关遥信信号为不定态。开关的信号通过 RTU 公用端发出 +24V 直流低压,当 RTU 分闸节点接收到 +24V 时,分闸信号满足。同理合闸信号也一样。当 RTU分闸、合闸节点同时接收到或者都未接收到 +24V 直流电压时,RTU 判断为开关不定态。
(3)开关不能进行分合闸操作
如果开关电动能分合闸,说明问题出现在远方 / 就地转换开关或RTU 板件及其接线、通道。如果电动不能分合闸,要线判断分合闸回
路保险是否熔断,确认操作电源是否正常。如果正常我们要考虑是否存在闭锁关系或者操作机构内的问题。
(4)开关频繁报分合报警
开关频繁报分合说明遥信板件损坏、接线端子松动、断线,开关辅助触点损坏间歇性的接触等导致的。
(5)电能数值发生越限告警
越限告警的原来主要是设定某一个定值,当电流或电压数值超过RTU 内设置的门槛值时则发出电能参数越限告警,如果不发生越限时则说明电能参数正常。
三、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对开关的控制回路检修
日常在进行检修时,可以发现开关内部的真空断路器的二次端子锈蚀较为严重。部分螺栓锈蚀松动,导致二次端子的检修失修。所以在进行高压柜,户外真空断路器进行检修时要将打开内部的设备,对二次端子锈蚀部分进行除锈,二次端子进行紧固,纳入远动设备年度检修的重点。
(2)利用仪器设备对开关控制回路进行检修

如上图所示,对断路器的合闸回路和分闸回路的开关的辅助触点的电阻和线圈电阻进行测量,保障开关回路的回路电阻完好,可作为判断辅助开关虚接,断路器线圈烧损,电机的整流模块是否完好列入日常检修的任务清单,使得回路内的电阻和隐蔽性设备可靠。
(3)联系厂家,实行远动设备集中修
进行电力设备集中修时往往忽视了电力远动设备的集中修。邀请厂家对部分出故障较多的远动设备进行一次集中修,由现场进行主导,厂家及现场技术骨干协同,完成管内的电力远动设备集中修,并作为一年一次或者三年一次,确保电力远动设备的故障得到销号。
(4)人员素质培训,建立实操的练兵场
目前电力远动设备能够操作往往在现场带电,废旧练兵场没有建立电脑模拟调度远动操作功能,不能通过 RTU 控制户外真空断路器的分合闸设备。导致部分接触电力远动设备技术人员只能在停电时操作,无法在日常进行练兵。所以需要在原来练兵场的基础上进行远动设备平台建设,帮助了解远动设备动作的原理,便于故障查找。
电力远动在供电系统中充当重要角色,现场运维急需能处理电力远动设备故障、设备缺陷能力的技术人员。而电力远动设备作为电气学的基础,也是日常故障处置的有力手段,必须下大力气重视人才的培养,再结合成立远动小组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的不定期培训,加强手动操作的能力,利用竞赛、学习等平台着重培养年轻职工的远动思维,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