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式学习在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

陈久法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明智学校 352200

摘要:《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以劳动项目为载体,充分利用有效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体验和实践,获得服务自我、服务他人、适应社会的劳动知识和基本的劳动技能。”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获得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标准下,培智学校要想创新优化劳动技能课程,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好地促进培智学生劳动意识与能力发展,可着眼于项目化学习。文章就如何通过项目化学习来提高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的实施质量展开深入探讨,首先分析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培智学校劳动教育的可行性与意义,其次从三个维度提出应用策略,最后从制作无患子手链总结项目式学习在劳动技能课程中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应用策略

培智学校的教育工作重点在于提升培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各项能力,使其能够逐渐参与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尽可能的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对培智学生而言,具有提高劳动意识与能力、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增强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积极作用,能够为培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奠定一定基础。基于此,深化推进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改革创新,聚焦育人方式革新,不断增强劳动技能课程教学实效有着重要意义。项目化学习在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中的应用作为一种具体的实践路径,有助于培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提升对于劳动活动的感知,并在劳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

一、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培智学校劳动教育的可行性与意义

(一)可行性

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培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低、为更好地提升培智学生适应社会大家庭的能力,本着“一人为本,适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致力于培智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开设劳动技能课程能促进培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与职业技能的形成,进而丰富培智学生的感知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的项目化学习应用于劳动技能课程教学中,则可进一步帮助培智学生获得服务自我、服务他人、适应社会的劳动知识和基本的劳动技能[1]。基于此,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培智学校劳动教育是可行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迫切性。

(二)重要性

首先,回归真实生活,深化培智学校学生的劳动体验。培智学生由于受智力水平、障碍程度、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其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中均缺乏充足的劳动体验,使其既未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也不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培智学校劳动教育,既是培智学校重视开展劳动技能课程的表现,也是革新劳动教育方式的一种体现。学校开始侧重带领培智学生参与具体的劳动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在劳动中理解劳动对于自身的意义,享受劳动的快乐,并逐步掌握劳动技能的步骤,进而实现劳动能力的提升。其次,注重跨学科合作,促进培智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培智学校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体育、智育、劳育和美育,尽可能促进培智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综合素质水平提升。项目式学习在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强化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其树德、启智、健体、育美等功能,切实弥补传统分科教学的不足。最后,强调“做中学”,丰富培智学校劳动教育方式。在杜威看来,“做”是“知”与“行”的紧密结合。陶行知先生也明确强调了“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性。培智学习设计与实施劳动技能课程时,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通过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激励等过程,使培智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过渡到劳动实践中,在实践中解决生活中的劳动问题,为建构较完整的知识与技能创造良好的条件[2]。

二、项目式学习在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学生生活为导向,设计劳动项目

培智学校要想确保项目式学习的有效性,取得相对理想的效果,达到促进培智学生劳动技能提升等目的,应认识到项目对学生的吸引与否决定了学生主动参与项目的积极性[3]。故而,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以提高项目对学生的吸引力为切入点,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而言,与之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更能够聚焦其目光和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或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以此为线索来合理选择项目主题。例如,在组织户外劳动活动中,很多学生蹲在草丛旁,都会好奇:“这是什么果子呀?能吃吗?”“树上有果子,应该是树上掉下来的吧?”“这长得好像桂圆啊,这是桂圆吧?”“我知道,这是无患子,我们小区有很多无患子的树。不信的话,我们一起去问问老师!”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可以此为契机来设计与实施主题“你好,无患子”“玩转无患子”的项目学习,既带领培智学生了解无患子,又组织培智学生制作无患子手链,最终通过项目化学习增长培智学校学生的见识,同时促进其劳动技能提升[4]。

(二)以学生投入项目为导向,设计驱动性问题

培智学生普遍存在着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极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等问题。项目式学习在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中的应用,要根据培智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设计驱动性问题,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提高学生探究知识并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内驱力[5]。具体实践中,教师应以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项目为发力点,从问题是否有意义?问题是否为学生在真实情境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学生是否能够解决问题?四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考量。以制作“无患子”手链项目为例,教师可设计“无患子的基本特性有哪些?无患子有哪些价值?如何利用无患子的果肉和果核,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手链,具体的步骤有哪些?”等驱动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情况,考虑是否提出“如何从自然界中获取并利用资源,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这一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三)以学生深入项目为导向,分段实施项目式学习

教师在以往教学中,考虑到培智学生的学习能力,经常设计较为浅显的学习活动,虽然确保了教学活动能够顺利推进和完成,但难以促进学生认知思维、学习能力的提升。项目式学习在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中的应用要规避上述问题,教师应以驱动学生深入项目为导向,分段实施项目式学习,促使培智学生走进一个个子项目中,并在其中开展有效的学习,真正有所收获和成长。面对以制作“无患子”手链这一项目,教师可将其细化分解为“自主探索,完成制作”“自主练习,展示成果”“团队合作,公开成果”三个子项目。首先,在“自主探索,完成制作”阶段,教师要求并指导培智学生利用绘本、书籍、网络等资源,整理与制作“无患子”手链相关的图文和视频资料,随之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图1,视学生能力情况,教师辅助学生模仿图片,将制作“无患子”手链的过程、具体步骤画出来。其次,在“自主练习,展示成果”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绘制的“无患子”手链制作流程图以及相关视频,尝试制作“无患子”手链。在此期间,教师提前将制作无患子手链的材料提供给学生如,已经打好空的无患子、五彩绳等,随之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完成“材料挑选”“打孔与穿线”“数学应用”“创意添加”等实践,对于陷入困境的学生,恰当地予以帮助。当学生完成手链制作后,指导学生进行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经验、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团队合作,公开成果”阶段,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创造设计“无患子”手链,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待学生通过互帮互助完成创作后,要求学生依次分享本组关于“材料挑选”“打孔与穿线”“数学应用”“创意添加”环节,总结出要点,如在打孔与穿线时,要使用电动钻孔器给果核钻孔,要确保孔眼大小适中且位置准确[6]。

三、从制作无患子手链总结项目式学习在劳动技能课程中的应用建议

(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劳动项目活动

项目式学习在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中的有效应用旨在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应转变以往自己对课堂的把控情况,贯彻落实以生为本原则,确保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具体而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来设计劳动项目,促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能够真切地有所收获和成长[7]。与此同时,在开展一系列劳动实践时,教师要依据培智学生的能力程度提供差异性的辅助,避免培智学生因受挫进而导致自信心的丧失,进而导致其不愿意参与到劳动技能课程中,无法真正体验参与到劳动过程中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引导学生分解劳动教育项目任务,使学生走进一个个子项目中,并在其中开展有效地学习。

(二)以支架为辅助,辅助学生了解项目

了解项目是学生顺利完成项目的前提。从制作无患子手链总结项目式学习在劳动技能课程中的应用发现,教师在设计与实施项目化学习,促进培智学生劳动技能提升时,应为学生提供任务支架与工具支架。比如,“材料挑选”“打孔与穿线”“数学应用”是制作“无患子”手链的主要环节,教师可提出“挑选出最佳的果核”“确保孔眼大小适中且位置准确”“保证手串的长度适中且美观”等任务,学生在对应的任务驱动下,了解到选择无患子果核时要观察果核的形状、大小和质量;使用电动钻孔器给果核钻孔前要学习电动钻孔器的操作方式;确保手串的长度适中且美观时要结合数学知识,如测量、比例等,计算手串的长度和果核的数量。

(三)以作品为载体,落实劳动项目评价

以项目式学习推进培智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中,评价尤为重要,通过围绕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观念和劳动情感而开展的评价可深化学生劳动体验,增强学生感知与体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上文设计与开展的“自主练习,展示成果”“团队合作,公开成果”就是以作品为载体,落实劳动项目评价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此环节中,不仅要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还要注重予以学生有针对性地反馈。考虑到以往教学评价中,仅由教师来开展评价这一现状,当前项目化学习中,要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组织开展生生互评与学生自评活动,以此既促进学生交流,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又使学生真正体验劳动教育的快乐[8]。

(四)以提供支持为关键,推进劳动项目实施

劳动项目开始前与实施中,教师要注重提供相应的支持,以有序推进劳动项目,保证项目的完成度。例如,在劳动项目开始前,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智力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能力欠缺,故需要予以指令性语言辅助,通过语言方面的支持,让其逐步完成项目。又如,在劳动项目实施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无法自主衔接下一个步骤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制作“无患子”手链的视频,予以学生技术支持,保障学生劳动实践的连贯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项目式学习在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中的应用策略发现,教师在设计与实施劳动项目活动时,可将重点放在以学生生活为导向,设计劳动项目、以学生投入项目为导向,设计驱动性问题、以学生深入项目为导向,分段实施项目式学习三个方面,并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支架为辅助以及以作品为载体来保障劳动实践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婷婷.浅谈以项目式学习推进培智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J].成才,2024,(17):52-54.

[2]郑纪东.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实践[J].智力,2024,(18):5-8.

[3]徐娅莉.项目式学习在培智学校劳动教育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4,(01):64-66.

[4]钱璐.探究项目式学习在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40-42.

[5]李惠纯.项目式学习在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中的应用探究——以“包饺子”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9):125-127.

[6]王泽.项目式学习在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中的应用——以“炒三丁”一课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22,(17):44-47.

[7]李果,姚郑芳.以项目式学习推进培智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以生活与劳动课《拆快递》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22,(07):59-61.

[8]梁寿雯.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培智学校劳动教育的探究[J].现代特殊教育,2022,(05):23-25.

本文系福建省宁德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3年度课题“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编号FJNDKY23-9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