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视阈下的新疆摇滚乐生态发展现状

作者

王蕾婷

新疆艺术学院

一、摇滚乐的传入与精神表达

(一)摇滚乐的热潮

20 世纪 40 年底摇滚乐诞生于美国,是一种将黑人布鲁斯风格和欧洲乡村音乐风格相结合。当时因其美国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的增强,摇滚乐在表现形式上热衷于揭示、宣泄、为情绪寻找一个出口,在情感上引起不同群体间的共鸣,所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音乐文化。改革开放以来,20 世纪 80 年代左右,国内第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摇滚乐队开始组建,如崔健、窦唯、黑豹乐队、动力火车等等,成为当时青年社会摇滚乐爱好者的偶像,同时也成为中国摇滚乐的文化符号。这一时期摇滚乐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北京西单的各大酒吧。90年代初,崔健的个人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在台湾获得了双白金唱片奖。同年,崔健举办的个人演唱会在北京引起强烈的反响,把摇滚乐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受追捧的社会热潮阶段。他先后参加了英国的“亚洲音乐节”,带领 AOD 乐队参加国际摇滚音乐节,以崔健为先锋的摇滚音乐人逐渐进入国际视野。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群感受到摇滚乐的魅力。

迈进 21 世纪,摇滚乐的发展盛况逐渐呈现一种颓势,具有代表性的乐队也鲜少为人知。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培育与摇滚乐表现的反叛相悖,社会中少有媒介对摇滚乐传播与塑造,摇滚乐文化也仅是活跃在“地下”,活动场所局限于酒吧,歌厅等,一小部分人参与或是热爱着摇滚乐,小范围内人群交流作品或者被传播和坚持。2005 年左右,这时期摇滚乐的传播不仅限于酒吧、报纸、电视,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快速的接收或者搜索到有关摇滚文化的信息,通过互联网这一大众媒介推送到不同的人群中。

(二)摇滚乐的精神内涵:理解与跳出

摇滚乐传入中国后,诞生的背后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影射。他们在音乐中呼吁社会进步,以及对于摇滚乐文化寻求身份的认同。通过不同的媒介进行传播时,给人一种强烈的快感,不断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使摇滚乐逐渐由“地下”走入大众生活。

近些年,摇滚乐在新疆乌鲁木齐对于摇滚乐的发展呈现出积极的氛围,许多疆域内外的乐队进疆演出,不同摇滚乐文化进行交流,一种新态势。滚乐的态度,歌手把自己的情感、生活、经历外化于音乐中去,与听众建立起交流,激发听众共鸣。并且许多少数民族摇滚乐队加入本民族独特的乐器,如石人乐队中,加入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库布孜,冬不拉、斯布孜额,对民族乐器做了一些调整与贝斯、吉他、鼓进行更好的融合。乐队表现出新的风貌,传递当代青年乐手的精神气质。在他们的音乐作品中可以体会到本民族的社会生活,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二、多元文化中的社会认同:民族摇滚乐的当代表达

(一)民族乐队的精神表达

2014 年,主唱夏尔哈力等人成立石人乐队,乐队中所有成员均来自哈萨克族。该乐队不仅吸收英式摇滚和朋克风格,还融入哈萨克族民族音乐特色,两者的结合完美的表现出民族文化与摇滚文化碰撞交融。比如具有代表性的歌曲《野马》,歌词大意是:一位统领的儿子在捕猎的过程中死去,但这位统领下令不准手下言论任何有关儿子的消息,若听到从谁那里传出不好的消息,就用铅灌嗓作为惩罚。这时有位老人用冬不拉弹奏出来首领儿子的消息,首领将老人的冬不拉的共鸣箱灌入铅,相传冬不拉的音孔就是这么来的。歌曲在旋律的表现上,并不像我们平常听到的那样用低沉的和声,缓慢的节奏去吟唱叙述一件事。

(二)少数民族乐队的现代化

哈萨克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文化形成因其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的独特性有不一样的特点。他们在生活中放牧是自由的,孤独的,同样他们的音乐中也能感受到这般。所用的旋律平稳,吟唱一般诉说着音乐。他们本民族的乐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乐器比较瘦小,方便携带,乐队中,加入的斯布孜额、冬不拉、库布孜等乐器也是同样如此。在音律方面,这些少数民族乐器通常在乐队中用于单独的 solo,在与现代乐器进行配合时,一般不与架子鼓、电贝斯等乐队中音律上相差较大的乐器形成旋律冲突。正是民族乐器的单独 solo,完美与现代电子乐器相融合,使听众一方面对摇滚乐自由的表达产生兴趣的同时,另一方面使一些非哈萨克族的听众对库布孜、斯布孜额这些难以见到的乐器产生好奇,他们在音乐中寻求共鸣,又在音乐中表达热爱。新时代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进来,感受不一样的摇滚魅力。

三、文化整合浸润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民族乐队在社会的精神传播

这几年随着音乐节的流行,在新疆每年都会有大型的如迷笛音乐节、草莓音乐节等形式给予少数民族乐队表达的平台,这些音乐节活动是在各地方城市的文化旅游项目需求下应运而生,正是这些文化的需求,反映出社会对于摇滚乐的需要。在新疆多年的积累也形成了自己的摇滚音乐文化,如今大众媒体的宣发成为摇滚乐宣传的强进推手。有一个公众号叫《嬉游》,这个公众号背后是一个专门做摇滚乐的音乐公司,宣发一些 LIVEHOUSE 演出活动,有时候对一些新疆这边独有的音乐文化历史和乐器变迁进行推送,大众更直接的去了解这片片绿洲上的音乐文化,从而产生文化认同和好奇。

斯图亚特霍尔提出,“表征”使生产文化的主要实践方式之一,也是“文化循环”中关键性要素。表征通过语言来生成意义,通过对食物描述或想象,在头脑中形成形象。音乐正是一种传递的形态方式,大众更容易获得这种文化中一手的东西,那这种文化就会进入良好的文化循环中,与如今其他文化一起在社会中平行传播。

(二)多元文化中的民族社会认同

在音乐表达时,对公众传递社会主流意识,平衡摇滚乐的歌词语境,包容不同文化的需要,回归理性秩序。新一代摇滚乐队不断涌现并改变着原有的摇滚格局。这些年轻乐队在表演中有着回归理性的意识,创作题材更加广泛,不再是像以前更多关注政治、社会,而是把目光投向个人经历与情感的透视。他们冲破传统摇滚,追求新的精神自由。新疆这片多元一体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乐队,在这场当代摇滚盛宴中,承载着摇滚爱好者强烈的情感,在未来的中国摇滚道路上充满着无限可能。

感受统一多民族国家下不同类型音乐文化的特色下的相同意识追求,民族认同感油然而生,促进新疆各民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少数民族这些乐队是一种很好的文化物种,如今民族摇滚乐正在走出新疆,与内地深入拥抱,在语言表达上让大众更好的去理解,形成文化认同。无论是在对于民族、社会更甚者国家,摇滚乐的整合浸润并引领着各民族文化上共识团结,不同文化氛围和不同民族群体间凝聚向心力的作用。民族摇滚乐的发展传播与壮大,在如今社会中悄然掀起一股浪潮,汇聚人民,文化润疆。

参考文献

[1] 吕志斌,亚文化视阈下中国摇滚乐媒介的传播 [J],中国知网,2023,06,01

[2] 何金欣,乌鲁木齐少数民族摇滚乐队的调查研究[J],中国知网,2017,03,30

[3] 王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摇滚乐发展研究 [J] 北方音乐,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