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学教师挑战性压力对教师工作旺盛感的影响
李雨婷
泰国博仁大学,泰国曼谷;Dhurakij Pundit University Bangkok Thailand
一、引言
中国基础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不仅是孩子学习知识的起点,更是其思想、情感和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活动中起引导和塑造的作用,因此小学教师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随着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提升教师的工作旺盛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工作旺盛对于教学质量、学生成长以及教育体系的稳定性有深远的影响。教师工作旺盛感高的情况下,他们更愿意投入工作,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激发小学教师的工作旺盛感,不仅能提高教师个人的工作效率,也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积极的教育环境。基此,本研究认为提升小学教师的工作旺盛感是保障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推动基础教育持续进步的关键举措。
二、理论基础
压力认知评价理论 (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y) 旨在揭示个体在面对外部压力事件时,其认知评价过程如何决定个体的情绪体验与行为反应。该理论认为,压力并非源自客观环境本身,而是取决于个体对情境的主观认知评价,即个体会根据自身资源、过往经验及当前情境,对所处压力事件进行初次评价和再次评价。其中,初次评价判断事件对个体的重要性及其是否构成威胁、损害或挑战,再次评价则评估个体自身是否具备足够资源应对该事件,两种评价交互作用,决定个体的应对方式及心理体验,进而影响个体的工作表现与身心健康。
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个体对挑战性压力的认知评价及应对资源决定其后续的心理体验与行为反应。当小学教师面对诸如工作任务繁重、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等挑战性压力源时,若其初次评价将压力事件视为个人能力发展、职业晋升或自我价值实现的机遇,而非威胁,则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与工作活力,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工作旺盛感。
三、假设提出
1. 挑战性压力对工作旺盛感的影响
当小学教师所感知的压力能够激发其工作动力和学习意愿时,工作旺盛感随之增强。随着挑战性压力的不断增加,教师可获得更多社会资源及个人资源,从而提升工作热情以激发学习动机,并提高学习效率。挑战性压力不仅能够增强个体的正向情绪,还能够促使其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工作旺盛感的提升。在充足的社会支持与个人资源的保障下,教师对挑战性压力的感知将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从而有效促进工作旺盛感的提高。基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1:中国江苏省小学教师挑战性压力对工作旺盛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挑战性压力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挑战性压力通常源自积极因素,可能来自外部环境,例如竞争、职业任务、学业要求或家庭责任,也可能源于个体内部动力,如自我驱策、追求突破与自我实现。这类压力因素能够推动个体提升能力,挖掘潜在优势,并在目标达成后带来正向的心理体验。挑战性压力不仅为个人成长提供机会,还可能导致员工的精力消耗、焦虑、沮丧甚至愤怒。当组织管理者向员工分配更多任务时,这往往被员工解读为组织和领导者对其能力的信任、期待与授权,从而形成一种“社会说服”效应。基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2:中国江苏省小学教师挑战性压力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3. 自我效能感对工作旺盛感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应对挑战或实现目标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越高,个体在面对困难时越倾向于坚持不懈,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工作情境中,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动力,从而在工作中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投入、热情和活力,也就是“工作旺盛感”。换句话说,自我效能感能够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控制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能够带来有意义的结果,从而激发工作中的学习热情、使命感和持久精力,促进工作旺盛感的提升。基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3:中国江苏省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工作旺盛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4.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在教育工作场域中,挑战性压力常常被教师视为促进成长和提升的机会,这种积极的初级评价会激发其积极应对。然而,是否能有效转化这种挑战为成长动力,还依赖于教师自身对能力资源的感知,即自我效能感。因此,挑战性压力通过激活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其积极的工作状态和心理体验。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发挥了认知资源的桥梁作用。挑战性压力不仅能够强化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还能推动其工作旺盛感的提升。在面对挑战性压力时,会经历自我意识的觉醒,激发自身潜能并建立更强的自信心,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有效减少情绪耗竭,使其工作旺盛感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基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4:中国江苏省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在挑战性压力与工作旺盛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探讨了中国江苏省小学教师挑战性压力、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旺盛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挑战性压力能够通过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积极影响其工作旺盛感水平,体现了教师在面对压力时的积极心理调适机制。同时,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说明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是促进其职业投入和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本研究为教育管理者和学校领导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其在制定教师支持政策和工作环境优化策略时,平衡挑战与支持,激发教师潜能,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职业满意度,对教育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齐智敏 . 工作狂领导对下属工作旺盛感影响研究:基于压力
认知评价理论[D]. 四川: 西南财经大学,2023.
[2] 唐艺军, 初琦, 许婉乐. 挑战性压力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旺盛感
的影响 [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6):458-
465. DOI:10.11955/j.issn.1008-391x.20240608.
[3] 田艳辉, 王争印, 杜柯柯, 等. 军队文职人员挑战性压力对工作
旺盛感的影响: 被调节的中介效应[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20(5):115-125. DOI:10.3969/j.issn.1003-6121.2020.05.013.
[4] 万金 , 周雯珺 , 张银普 , 等 . 挑战 - 阻碍性压力对企业
科技人员工作繁荣的影响 :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J]. 科技管理研
究 ,2021,41(9):115-121.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21.0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