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碳目标背景下园林绿化管理创新探讨

作者

孙双燕

德州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山东德州253000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园林绿化工程作为优化城市格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积极推进风景园林绿化工程,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和养护技术水平的局限逐渐显现,已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和城市发展规划需求。相关部门需要在重视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同时,积极探寻有效的施工与养护管理措施,以充分发挥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效用,为改善城市生活贡献力量。

1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职业资格等级与生态园林工程质量呈正相关 , 当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工程专业技术知识时 , 极易发生技术性失误 , 进而引发工程事故与生态破坏。例如 , 在进行土壤适应性分析时 , 若不能对场地地质特征进行正确辨识 , 则可能直接造成选址不当。当植栽树种与立地条件存在生态位错配时 , 植物发生非正常衰亡的概率将大大增加。植物配置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效果 , 而植物配置不当则会引发交通流冲突等次生问题。

1.2 后期养护关注不足

后期养护工作能够提升植株生命力,充分发挥风景园林绿化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施工单位对养护工作重视不足,影响了风景园林绿化效益的发挥。部分施工单位忽视了后期养护的重要性,出于简化施工步骤、节约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并未建立有效的养护机制。例如,对移植植物的养护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植株逐渐出现无法充分摄取水分、生长势衰弱等问题。更有甚者在工程验收后即转入其他施工项目,未能持续开展杂草清除、病虫害防治等基础养护工作,致使绿地杂草丛生、病虫害扩散,严重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景观效果的可持续性。这种养护管理的缺失不仅造成前期建设投入的浪费,更制约了园林绿化工程长期生态效益的发挥。

2 双碳目标背景下园林绿化管理创新策略

2.1 科学规划与设计

风景园林工程的质量与前期规划和设计密切相关。在项目启动阶段,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现场条件,评估基础情况,为园林设施建设和材料选型提供数据支持。在规划中,图纸会审和设计优化是一个关键环节,需要经过设计、施工、监理和业主等各主体联合审查施工图纸。此举能有效减少返工和资源浪费,保障施工质量。通过会审,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进行方案优化,如调整植物布局和景观设计等,以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在施工期间,管理人员需要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细致分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筑企业应合理分配施工资源,使每个环节顺畅衔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升施工质量,还能推动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2 加大对施工技术的管控力度

生态园林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工程 , 其过程的规范化程度直接影响到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在实施阶段 , 需要严格按照经过生态仿真验证过的施工组织设计 , 制定总工程师层次的方案解读、专业工程师的工序分解、作业班组的操作规范三级技术交底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引入BIM 技术, 严格执行非程序变更。

2.3 优化现场施工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作业工序较多,存在交叉作业,且占用土地面积较大,整体作业具有零散性特征。施工单位应当不断优化现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前期场地管理。在实际施工前,应首先落实场地管理。首先,需要确保施工场地干净、整洁,清除场地内垃圾、杂物、杂草,并进行土地整平作业。其次,需结合施工方案,针对需开挖树穴的地块进行土壤质量改良作业、对存在坡度的地块进行填平作业等,确保场地整体的美观性。(2)运输管理。植株极易在运输时受损,应当做好运输管理,确保苗木土球、根系完好。运输前,需要将植株码放整齐,牢固捆扎,也可以在树干部位使用麦秸等加垫,用绳索整理捆扎树冠。如运输距离较远,还需采取覆盖苫布、在树根喷洒泥浆等方式,确保植株根部水分充足;也可以喷洒适量保湿剂。送达后,需要全面检查植株状态,确保其生长状况良好、没有病虫害、土球充分,并依照装车顺序依次卸下,分类放置,及时栽种,避免树根长时间暴露,确保植株成活。(3)挖穴施工管理。挖穴是风景园林绿化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施工环节之一。首先,需要基于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结合现场勘查状况,制订合理的土方开挖方案,明确开挖范围、开挖顺序、土方放置位置等,并针对地下构造物、管道线路等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其次,需根据预定栽种的植株种类,详细确定树穴直径和深度。如需使用大型机械,还要做好土建施工与绿化施工的协调工作,以及时让出作业空间,避免植株水分丧失。在实际开挖中,需尽可能保持竖直方向沿边缘开挖,并在底部预留一层活土,植株栽种结束后及时回填,压实土壤。

2.4 合理选择植被

植被的种类应根据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当地的气候特征以及园林土壤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同时应对选择的植被的生长环境和成活率等进行评估和分析,因地制宜地进行植被选择,有利于后期养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2.5 重视对施工材料与植被的管控

构建“双链协同”的管控模式 : ① 构建建材供应链质量可追溯体系 , 利用 RFID 技术对运输 - 仓储 - 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测 ; ② 构建植物供应链生态绩效评价体系 , 以物种适合度和栽植成活率为重点 , 开展生态绩效评价研究。采用“材料总费用分析”方法 , 将单价控制和生命周期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搭建智能仓库调度平台,提高材料周转率和进度预警功能。

2.6 园林养护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

园林养护新技术主要是增加微喷降温措施应用于大树移栽。园林设计及施工过程不可避免会有大树移植,且经常遇到反季节施工,更增加了施工难度,大树离开了原来的环境,又经过断根处理,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减弱,又在高温季节施工,进而大树成活率难以保证。大树降温设施利用微喷头,根据天气情况,在高温时段进行间歇微灌,及时水分供给,避免传统施工造成地面径流和土壤板结,从而改善了土壤的水、肥、气结构,蒸发形成的水雾可有效降低树木的温度,防止烈日灼伤,通过观察发现,在增加微喷降温措施后,在节水、节省劳动力的同时,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

结束语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是技术、管理、设计和协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强化各环节的质量控制、采用先进施工技术、把握施工重点,可以大大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其更好地发挥应有的生态与景观效益。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继续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创新,为城市绿色环境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星 . 园林绿化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探究 [J]. 江西建材 ,2024(11):363-365.

[2] 杨刚 . 关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与养护技术的几点思考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20):220-222.

[3] 武敏敏 . 市政园林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 以 H 市 T 公园为例 [D]. 淮南 : 安徽理工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