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聚焦语文素养,兼得寓言文意

作者

马江芹 刘友开

山东省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一、教材分析

《鹿角和鹿腿》是一篇经典寓言故事,以生动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讲述了鹿对自己的角和腿态度前后转变的故事。从构思上看,文章采用对比手法,通过鹿对角与腿截然不同的评价及遭遇,巧妙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在表达上,运用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如鹿对自己角的赞美“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以及遇险时的抱怨,生动展现鹿的情感变化,使角色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寓言蕴含“事物各有长短,应全面看待”的深刻哲理,为学生提供了思辨与表达的良好素材,也与后续辩论、创意写作等教学环节紧密呼应,便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迁移运用语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一些寓言故事,对寓言“通过故事讲道理”的特点有初步认知,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和简单分析能力,这为理解《鹿角和鹿腿》的寓言内涵奠定了基础。

从字词学习来看,本课生字“赏、匀、配”等多为常用字,学生在生活或其他课文中可能见过,有一定认读基础,但“贺”等字的结构和笔画较复杂,书写时容易出错,需要重点指导;多音字的具体用法对学生而言仍需强化辨析。

在思维和表达方面,该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参与游戏、表演等互动性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辩论等形式能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过,他们对文本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角色情感变化的深层原因分析可能不够深入,对“事物各有长短”这一哲理的理解也多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和活动引导其深化认知。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在辩论环节中组织论据、清晰表达观点的能力有待提升。

此外,学生个体存在差异,部分学生语言表达流畅、思维活跃,而有些学生在公开场合发言可能不够自信,教学中需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展示和交流机会。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如“赏、匀、配”等,掌握多音字的用法;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文本、提取信息、组织语言及思辨能力;学会运用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悟“事物各有长短,应全面看待”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阅读兴趣,培养创意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包含生动的 AI 动画展示鹿的形象、课文重点段落的图文解析;准备鹿角、鹿腿头饰若干;设计《故事脉络表》《辩论观点卡》学习单;制作“最佳辩手”奖状、鹿角鹿腿奖章;准备计时器。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搜集其他寓言故事,为课堂交流做准备。

五、评价任务

1. 字词掌握评价

通过“帮小鹿过河”游戏,观察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准确度,重点关注多音字的辨析情况,快速了解个体字词掌握水平。

收集学生书写的“贺”字及其他生字作业,从笔画、结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检验生字书写目标的达成度。

2. 文本理解与表达评价

查看学生填写的《故事脉络表》,评估其对故事主要情节、鹿的态度变化等关键信息的提取和梳理能力。

观察学生在“戴头饰复述故事”环节的表现,从语言流畅度、情节完整性、情感融入度等方面,评价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复述能力。

3. 思辨与合作能力评价

依据学生填写的《辩论观点卡》,评价其独立思考能力、论据筛选合理性及“总分总”结构的运用情况。

在辩论过程中,从论据有效性、反驳逻辑性、团队协作默契度、文明发言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选“最佳辩手”,激励学生提升思辨与表达能力。

4. 创意与迁移能力评价

针对“创意表达台”中学生的续写或改编作品,从情节合理性、想象力、语言运用流畅度等角度进行评价,了解其创意写作能力的发挥情况。

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必做题重点评价对故事复述的准确性和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道理的生活联系能力;选做题通过观看课本剧视频,评价学生对角色心理变化的把握及合作表现。

5. 情感态度评价

课堂中观察学生参与朗读、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表现,综合评估其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情况。

六、教学过程

(一)字词闯关营(5 分钟)

1. 情境导入:通过AI 动画呈现鹿走进课堂的场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跟随小鹿进入寓言王国。

2. 字词学习

多种形式朗读:出示生字词,采用分组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强化学生对字音的掌握,尤其注重多音字教学。

“帮小鹿过河”游戏:邀请学生单独认读字词,增加学习趣味性,检验学生个体学习效果。

生字书写指导:重点指导“贺”字书写,先让学生观察结构、笔画,再由教师示范板书,学生描红、书写并展示。

总结过渡:肯定学生表现,说明字词学习为后续阅读扫清障碍,自然引入“故事探秘阁”环节。

【点评】本环节紧扣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字词掌握的要求,以生动的 AI 动画情境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该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多种朗读形式的运用,强化了学生对字音的记忆,“帮小鹿过河” 游戏则将枯燥的字词学习变得趣味盎然,能快速且有效地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尤其是多音字的辨析。重点指导 “贺”字书写,从观察到示范再到学生实践,步骤清晰,有助于学生掌握复杂字的书写规范,为后续的文本阅读和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字词基础,顺利实现了字词学习的初步目标。

(二)故事探秘阁(20 分钟)

1. 辩论启程 文本初探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处多读几遍。

内容概括:结合提示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贴关键词,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情感体会:默读指定段落,勾画描写鹿的话语,体会鹿的心情并指导朗读。2. 小组合作探究

任务布置:小组自由读相关段落,探究鹿对角和腿看法的变化及原因;交流故事脉络,完善《故事脉络表》;讨论关键句对比;汇总疑问。

展示交流:小组展示成果,其他组补充、提问,教师适时板书梳理逻辑,最后学生戴头饰复述故事。

【点评】此环节围绕文本理解展开,层层深入,有效落实了过程与方法目标。自由朗读让学生自主感知故事内容,内容概括训练了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情感体会环节引导学生深入鹿的内心世界,感受其情感变化,为有感情地朗读打下基础。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交流讨论中,学生不仅梳理了故事脉络、分析了鹿的态度变化原因,还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戴头饰复述故事这一设计,将文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语言表达,既检验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又锻炼了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为后续的思辨环节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三)思辨辩论场(10 分钟)

1. 自主学习阶段(10 分钟)

提出辩题:明确“鹿角和鹿腿谁更重要”的辩论主题。

填写观点卡:学生独立思考,填写《辩论观点卡》,表明立场、摘抄论据、预想反驳观点,教师指导运用“总分总”结构组织语言。

2. 小组合作学习阶段(20 分钟)

分组准备:合理分组,推选主辩手,小组整理论据、设计策略、模拟辩论、制作提示卡片。

正式辩论:正反方交替发言,教师用计时器控制时间,引导文明辩论、抓住漏洞。

总结升华:教师总结辩论,点明故事蕴含的道理,强化学生对寓言寓意的理解。

【点评】该环节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核心,很好地呼应了教学目标中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要求。自主学习阶段,学生独立填写《辩论观点卡》,运用 “总分总” 结构组织观点,有助于提升其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小组合作准备辩论,整合了集体的智慧,学生在分工协作、模拟辩论中,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对能力。正式辩论时,限时发言和教师的引导,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应变能力和文明辩论的意识。最后教师的总结升华,将辩论与寓言寓意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深化了对 “事物各有长短,应全面看待” 这一哲理的理解,高效达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及思辨能力培养目标。

(四)创意表达台(3 分钟)

1. 任务呈现:提供续写故事、改编结局等选择菜单,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创意。

2. 自主创作与交流:学生先独立构思,再小组交流打磨作品。

【点评】本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现创意和迁移运用知识的平台,契合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激发学生创意写作能力的要求。提供续写故事、改编结局等多种选择,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先独立构思再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碰撞完善自己的作品,提升了创意写作的质量。这一环节不仅检验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迁移运用能力,还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寓言寓意的领悟,是对教学目标的有效延伸和拓展。

(五)作业超市 (1 分钟)

1. 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必做)

2. 联系生活,举例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现象 。(必做)

3. 与家人合作表演课本剧,通过动作、表情和语气展现小鹿的心理变化,录制视频并分享亮点。(选做)

板书设计:

鹿角和鹿腿

鹿角 鹿腿

欣赏美丽→精美别致 →差点送命 抱怨难看→细长有力→狮口逃生道理:事物各有价值

【点评】作业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和实践性,必做题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对寓言道理的生活联系,能有效检验学生对故事的掌握程度和对哲理的理解深度;选做题则通过课本剧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角色心理的把握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这种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实现了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的目标。

【总评】

整个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环节紧凑且层层递进,从字词基础到文本理解,再到思辨能力和创意表达的培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链条,全面落实了各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情境导入、游戏互动、小组合作、辩论、创意写作等多种形式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无论是充满趣味的 “帮小鹿过河” 字词游戏,还是富有挑战性的辩论活动,都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在评价方式上,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通过各种活动和学习单,全面了解学生在字词掌握、文本理解、思辨合作、创意迁移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具有针对性和激励性。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还能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同时,“最佳辩手” 奖状、鹿角鹿腿奖章等奖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将寓言道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了学生对寓言故事的阅读和创作兴趣。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的现象,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具体可感,让学生明白这一道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从文本到生活的跨越。

此外,教学准备充分,多媒体课件、头饰、学习单等教具学具的运用,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精美的 AI 动画能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头饰的运用则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感,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同时,该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环节和作业布置中都体现了层次性。对于语言表达流畅、思维活跃的学生,辩论和创意表达台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对于在公开场合发言不够自信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在小范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建立自信。这种兼顾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设计,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整体来看,该教学设计理念先进,操作性强,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是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它为教师开展《鹿角和鹿腿》的教学提供了清晰、具体的指导,也为学生带来了一次丰富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真可谓:聚焦素养求发展,文意兼得未空谈。多维育能生为本,彰显魅力加油干。创设情境激趣味,喜闻乐见学中玩。尺寸各有短和长,创意表达并不难。

作者单位:

马江芹:,高级教师刘友开:,江苏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