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实践

作者

张秀霞

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 山西朔州 038300

引言

学习历史的价值,不光是让学生摸清人类过往的来龙去脉,更在于教他们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现实、用理性的思维分析问题。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会围绕具体的历史主题设计探究任务,让学生在过程中自己把知识理顺、学扎实。这种教学方式符合高阶思维的培养要求,能切实打破传统历史课“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让高阶思维训练融入教学的每一步,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一、项目式教育与高中历史高阶思维培养的关联及必要性

1. 破解传统思维困境,满足高阶培养需求

传统高中历史教学多以“教师讲解 + 学生记忆”为主,课堂上虽会涉及思维训练,但多为碎片化、浅层次的提问,这类问题仅停留在知识识记层面,难以触及高阶思维的核心。传统教学模式缺乏能支撑完整思维过程的实践载体,导致学生“懂知识却不会思考”。项目式教育通过设计贯穿课堂的探究项目,为学生提供完整思维链条,让高阶思维训练从“零散尝试”变为“系统实践”,切实满足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需求。

2. 贴合历史学科特性,助力核心素养落地

历史学科具有“时空性、综合性、解释性”的特性,要求学生能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空背景中分析,整合多领域信息理解历史发展脉络,基于史料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项目式教育以“真实历史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运用历史学科方法解决问题。项目式教育是连接高阶思维培养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桥梁,能让核心素养从课程标准中的理念,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实践的具体行动,助力历史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项目式教育在高中历史中培养高阶思维的实践策略

1. 以问题驱动设计项目,激活学生分析思维

分析思维是高阶思维的根基,要求学生把复杂的历史问题拆解开,辨别史料的真假,探究事件背后的因果联系。在实际教学里,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有梯度的项目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跳出表面现象,挖掘问题本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练精分析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中“王安石变法”为例,可设计如下核心探究问题:“结合课本内容和补充的史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当年为何争议不断,且没能达成富国强兵的目标?”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研读教材,从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这些具体措施入手分析:从当时的社会矛盾来看,北宋中期土地兼并问题突出,农民承担的赋税特别重,青苗法本想帮农民缓解困境,可因为按户等放贷,反让地主豪强钻空子牟取私利;从变法推行的情况来看,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强迫百姓服役、借贷,使变法完全脱离实际情况。通过这样的项目探究,学生逐渐学会从不同角度拆解历史问题,分析思维也在辨别史料、梳理逻辑的过程中被充分调动起来。

2. 以小组合作推进项目,提升学生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要求学生把多方面的历史信息整合到一起,形成全面且系统的认识,避免片面地解读历史。项目式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们通过分工协作、观点交流,把各自对历史的零散理解拼合成完整的认知框架,久而久之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这一单元,讲到 “工业革命的影响” 时,可设计小组合作项目:“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三个角度,理清楚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再综合分析这些变化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把学生分成 3 个小组,每个小组专注一个方向:经济组负责把教材里 “工厂制度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这些内容整理出来;政治组专门梳理 “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的相关史实;社会生活组则收集 “城市化速度加快”“贫富差距拉大” 之类的信息;完成分工后进行集体研讨。最后,学生综合形成 “工业革命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的认识,学会从整体上看待历史事件的影响,综合思维也得到明显锻炼。

3. 以成果评价完善项目,发展学生评价思维

评价思维是高阶思维的关键所在,它要求学生必须立足历史事实与逻辑准则,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是探究得出的成果,做出客观的评判与反思。在项目式教学里,教师可以搭建 “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 的多元评价框架,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历史评价的标尺,进而提升自身的评价思维。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 “中国近代史开端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中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为例,当学生完成探究报告后,进入成果评价阶段。首先,教师明确评价标准:一是史料用得准不准,比如有没有引用教材里《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二是观点论证够不够充分,比如分析影响时有没有涵盖 “政治主权”“经济结构”“思想观念” 等多个层面;三是逻辑理得清不清,比如论述时是不是按照 “直接影响—长远影响” 的思路展开。通过这样的评价过程,学生不仅学会用客观标准审视历史探究成果,还能反思自身思维的不足,评价思维在“判断—反思—改进”中不断发展。

结束语

项目式教育为高中历史高阶思维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它让历史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思维训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提升思维品质。作为一线历史教师,需持续挖掘人教版教材中的项目素材,优化项目设计,让学生在“做历史”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的思维方法,真正实现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莉 .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实践[J]. 历史教学问题 , 2022(03): 145-148.

[2] 王建国 .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项目式学习素材的挖掘与应用[J]. 基础教育参考 , 2023(11): 67-70.

作者简介:张秀霞(1974-),女,山西怀仁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