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的退款法律问题探讨
邢婧雯
武汉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强势崛起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网络游戏成为人们释放压力、放松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很多未成年人由于缺乏监管以及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在接触到网络游戏之后深深陷入进去,并且为了获取更好的游戏体验,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购买皮肤、升级装备等,此举不仅导致未成年人的游戏瘾愈发严重,也使其父母等相关监护人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引发了诸多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纠纷。但是由于现行法律机制不完善,加之当事人身份鉴别困难等,导致未成年游戏充值退款纠纷难以妥善处理。在此背景下,如何以法律手段公平合理地处理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问题成为探讨热点。
一、未成年人游戏充值行为及退款行为概述
游戏充值(又称“氪金”)主要指的是游戏玩家在参与网络游戏的过程中,为获得更佳的游戏体验而通过购买游戏点卡、购买游戏道具、装备等一系列方式向游戏投入资金的行为 [1]。而未成年人游戏充值行为则是指年龄未满 18 周岁的玩家在参与游戏时向游戏商场充值或者缴纳资金的行为。游戏退款指的是游戏商家退回全部或者部分玩家用于购买游戏装备或者游戏点卡等而缴纳的费用。未成年人游戏退款行为则指的是游戏商家退回未成年游戏玩家在游戏商城中缴纳的资金。
二、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的法律依据及实践困境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问题的关键在于其实施者是年龄未满 18 周岁的未成年人,其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是判定退款与否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文统一简称《民法典》),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另外,根据《民法典》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
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民法典》规定相对比较粗糙,只是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另外,《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指出,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体验模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同时要对规范付费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综合以上法律条文可知,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法律依据不充分,其中“与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标准及规定不细致,理解空间比较大。同时,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面临着举证难、游戏充值数据掌握不充分等问题,难以对其游戏充值行为进行充分有力地证明,从而造成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难、裁定难。
三、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法律问题解决建议
(一)完善法律机制
在现行法律机制下,我国立法部门可以结合游戏行业发展状态及未成年群体的身心发育特点,合理细化“与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判断标准,并且综合考虑未成年的年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对游戏充值金额上限设定指导性建议。比如,对于8~16 岁之间(不包括16 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设定其单次 / 每月的游戏充值金额上限分别为 100 元、300 元;对于16~18 周岁之间(不包括18 岁)的未成年人,其单次/ 每月的游戏充值金额上限可在 8~16 岁之间规定基础上增加 50~100 元,以期在满足未成年人以游戏放松娱乐身心需求的同时,避免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
与此同时,我国立法部门可以通过修订旧法案、出台新法案等方式,对游戏运营商的监管责任做进一步规定,不仅要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其在监管未成年游戏行为(游戏登录身份、游戏时长、游戏充值等)的具体责任,还要明确其对未成年人身份的核实与查验责任,以保证游戏玩家身份的真实性,避免出现未成年人冒充成年人身份长时间玩游戏、大额充值等恶劣情形。同时要制定明确的惩罚措施,若发现游戏运营商未尽到未成年人游戏监管责任,应对其进行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一系列处罚。
(二)优化证据规则
在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方面,游戏商掌握的充值数据更为详细全面,而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掌握的信息有限,致其在举证方面处于劣势。对于这一情形,我国应合理优化证据规则,适当地提高“游戏运营商的举证责任”比例,即游戏运营商在收到游戏玩家提交的退款申请,特别是以“未成年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理由提交的退款申请时,游戏运营商应积极提供“游戏信息”(比如游戏登录时间、游戏登录设备、游戏充值时间、充值渠道、充值金额、充值期间游戏时长及游戏战绩等),以证明其充值人身份,继而裁定是否需要通过游戏充值退款申请及退款金额 [3]。
(三)合理判定监护人责任
未成年人参与游戏并在游戏账号内实施消费行为,通常是未成年人使用父母的电子设备且用父母的支付账号对游戏进行充值,此过程中存在监护人监护不到位或者教育不到位的情形。因此,在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方面,也需要追究监护人的责任,比如,可以 7:3 比例判定游戏运营方与未成年人监护人的责任,以此确定最终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金额。此举既能够增强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教育责任感,也能够增强游戏运营商的监管意识。
四、结语
公平合理地处理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问题,既有助于维护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增强游戏运营商的监管责任意识,促进游戏环境健康净化,推动网络游戏行业稳健发展。在实践中,我国立法部门、司法部门应从实际出发,针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出现的种种案例,及时完善法律机制、优化司法程序,共同助力未成年人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邓雨欣 . 未成年人订立电子合同法律问题研究 [D]. 山东政法学院 ,2024.
[2] 李卫国 , 郭文豪 .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退款困境与出路 [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1(6):21-30
[3] 李博 . 网络直播打赏的法律行为性质及其效力问题研究 [D]. 厦门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