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情境教学设计与实践
周智峻
四川省仁寿县文宫中学
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发挥着连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桥梁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推动知识的迁移应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同时关注学科素养的全面培养,为情境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案例。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在情境创设与实施过程中存在设计单一、目标不清和过程不系统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效果。研究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科学设计情境教学并有效实践,是提升课堂质量和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情境教学价值定位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知识掌握之外形成可迁移的能力与价值观,高中生物情境教学在这一背景下的价值定位在于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化和任务化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思考与探究。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还能够促进他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科学思维与探究意识。通过在课堂中营造与教材知识紧密结合的学习情境,学生能够在分析与讨论中逐步养成逻辑推理、证据支持和责任担当的素养,这种学习方式使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凸显了生物学科在落实核心素养中的独特作用。
(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情境资源特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情境资源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内容设计不仅包含了基础的学科知识,还大量引入了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案例和实验素材。教材在呈现生物学知识时注重与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联系,将抽象的理论问题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情境,为教师开展情境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中的插图、实验设计和探究性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联系实际,形成对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综合认知。情境资源的编排具有逻辑性与层次性,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创设符合学习规律的教学情境,提升课堂的生成价值。
(三)情境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实践性要求
情境教学设计需要遵循科学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原则,科学性要求教师在设计中基于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确保情境内容的准确性与逻辑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建构正确的学科概念。实践性强调情境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使其在真实问题中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动力。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资源,形成层次清晰、逻辑递进的情境链条,引导学生在探究与反思中实现能力提升。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不仅保障了教学效果,也体现了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长效作用。
二、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的实践路径与优化策略
(一)基于教材内容的情境创设与导入设计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材内容是情境教学的基础资源,教师在情境创设与导入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人教版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情境化元素。通过将教材中的实验素材、案例插图和探究问题转化为真实化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解细胞呼吸或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生活情境或科学热点问题进行导入,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学习任务的价值。导入设计的科学性体现在与课程目标的高度契合,能够通过简洁明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还需在导入阶段明确提出学习任务或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过程,在课堂展开中逐步形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与深度理解。
(二)借助实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探究是生物学科的核心环节,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情境教学需要将实验探究与课堂情境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实验内容设计探究性任务,将实验由验证性转化为探究性,鼓励学生在问题提出、实验方案设计、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中发挥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将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增强对实验原理和科学方法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实验,还能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团队协作与思维碰撞的能力。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也在情境化的氛围中增强了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有效支持。
(三)融合生活化案例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
情境教学的关键在于实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生活化案例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其在生物知识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现实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或科技发展中选择案例,与教材知识进行融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来理解抽象的生物学原理。例如在讲解遗传规律时,可以结合家庭特征或社会医学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通过案例的呈现,学生不仅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建构知识体系,还能在分析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应用能力。这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推动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了实践基础。
(四)多样化课堂互动增强学生思维深度
课堂互动是情境教学发挥效用的重要环节,通过多样化互动形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思维深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和学习目标设计多层次的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辩论或问题研讨等,使学生在互动中不断思考和表达。互动设计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在多角度分析与观点碰撞中形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应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及时捕捉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引导其深入探讨,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通过多样化互动,学生能够突破对知识的表层理解,在交流和反思中形成逻辑性更强的学科思维,逐步提升独立探究和批判思考的能力。
(五)建立多维评价机制完善情境教学成效
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作为保障,多维化的评价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发展水平。传统的单一化纸笔测试无法真实呈现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因此需要建立包括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内的综合体系。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情境参与度、问题探讨中的表现、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结果纳入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学生的多方面素养。多维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其在实际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中的表现,能够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并主动思考。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机制能够为学生提供反馈与改进方向,同时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依据,推动情境教学走向科学化与系统化。
三、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情境教学不仅是课堂创新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在情境设计中关注教材价值、学生经验与社会现实的融合,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传授与素养培养的统一。在人教版教材的引导下,教师应注重情境创设的科学性和多样性,提升课堂的探究性与生成性。同时,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调控和多维评价体系的建立,保证情境教学在实践中发挥长效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雯倩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生物情境教学应用探究 [J]. 教育学 ,2021,37(07):51-55.
[2] 范玲玲 . 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情境式教学案例分析 [J]. 教育学 ,2022,38(11):68-72.
[3] 张东红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情境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J].教育学 ,2024,40(11):83-87.